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国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201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就达到了874万人,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强化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为了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高校应当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就业指导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整体提升就业率,达成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基于此,先概述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然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意义,最后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策略,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实践对策
引言
毕业生是国家珍贵的人才储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毕业生所处的就业创业环境和面对的就业创业形势关乎上百万学生和家庭的未来和生活,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任何敢于直面决策的人,都能够依靠学习来成为一个创业者并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独有的性格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由此,众多高校越发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了。本文于此,分析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具体实践。
1 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
1.1 国内就业现状
就网上的相关数据来看,这些年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不断攀高,大学生就业也成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从2017年毕业人数795万人,到2018年毕业人数820万人,直至2019年毕业人数的834万人。2019年的毕业人数和2018年相比增长了14万人,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但我国教育部也提出:“虽然就业创业工作面对的形势越发复杂和严峻,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持续向上的,运行平稳,毕业生需求整体稳定,创业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各地各高校要抓住关键点,大力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意在扶持毕业生群体创新创业。当然,想要真正缓解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当下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融合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就是在教导学生怎样建企业,只适合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对不想创业的学生只是鸡肋。还有些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就相当于演练实践活动,学生借由创业设计大赛等来给自己的简历锦上添花而已。这些狭隘的观点,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影响不足。其二,实践缺乏。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仍旧围绕着理论来开展,包括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或者请几个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一部分高校还通过创业模拟系统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以此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但是,因为各环节的指导不足,管理困难,使得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创业大赛等活动涉及面小,无法普遍迎合学生需求。其三,教师素质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负责的教师一般不是专职而是兼任,因此无法完全投入所有精力,影響实践效果。还有些教师毕业后便是当老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只能照着教材来,学生难以学有所得。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意义
2.1 缓解就业压力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新增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就业岗位并未明显增加,两者的不对称使得我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压力越发沉重,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虽然我国针对该状况,鼓励创业,也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来改善就业环境,帮助学生就业,但因为全球仍笼罩在后金融危机阴影下,经济回暖缓慢,许多企业经营艰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源源不断增加的毕业生需求。而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实践过程中,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升高,就业压力缓解的目的。
2.2 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九大报告时,习近平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当下,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经济的动力来源就是大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创业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当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将培养大量有创新能力且专业知识雄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努力方向和重要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融合起来,是培养创新创业高水平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其符合教育发展趋势,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支撑我国创新体系的稳步建设,并协助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3.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应当从学生意识方面入手,给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一毕业就失业的就业难问题。就业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使其能明确未来前进的职业目标,然后科学规划职业,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向社会输送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强专业水平优秀人才,填补企业人才不足的漏洞。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能扩大覆盖面,将大部分学生容括进来,而不是专注于小部分学生的培养,改正学生认为该教育内容鸡肋和单纯为了丰富简历的狭隘想法。一步步培养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同步提升其能力和素质,将“双创”思想深植于学生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以创业实现就业[4]。如,西北农林大学经管学院,运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该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及易班定期发布创新创业类资讯,同时结合典型“双创”团队发挥榜样力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双创”教育训练中。 3.2 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高校应当着重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基础。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师是教育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创业就业的保证,而完善的教师队伍,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帮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建设教师队伍: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招聘渠道,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创业经验丰富或者在企业单位就业过的教师人才来校任教,此外,还可以让本校专业知识能力强的老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去,来不断扩增高素质能力教师队伍。其二,高校可以派多名教师去参加各类培训,如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等,并要求教师协调好自己的课程,严格完成培训学习计划,拿到相关证书,在培训结束后要写培训心得体会,以供其他未参与培训的教师学习,最大化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培训效果。其三,采取专职教师去往企业挂职锻炼的措施。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平台等,陆续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关联,从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市场发展动态的掌控能力。其三,鼓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对接理论和实践。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实践中,学习企业的各种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来为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的就业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
3.3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包括多个部分,其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在上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会举例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该学生们分析其创业、就业的经历,给学生树立榜样,由此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与规划方向。其二,自我认知。在这一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对自身建立清楚的认知,纠正自身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错误,并学会全面多角度看待和评价他人。其三,职业认知。此块内容要求教师以当下社会的实际案例来引领学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并判断其对于本专业对应行业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经济局势变化和企业发展动态的分析力和敏锐度。并让学生在各大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及岗位实际需求方面投入更多关注,指导学生以心仪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要求提升自己。其四,择业准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自身体验,组织学生模拟招聘和求職现场,让学生联系在求职的时候应当怎样回答问题,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岗位的职责划分,和职业标准等。另外,也要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辨别和应用的能力。举例,学生可以针对本专业,搜集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并加以运用,从而拓展就业实现的更多渠道。其五,创业准备。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软件,模拟企业运营,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加强管理,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市场调查,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企业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步骤,总结问题并解决。如此,能逐步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奠定创业就业基础,强化专业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就业形势仍旧严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还存在认识不足、实践缺乏以及教师素质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意义,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队伍,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企业、国家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梦杨,田盼盼.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181.
[2]尹诗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科技风,2019(30) 67.
[3]凤建煌.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7):97-98.
[4]钟丽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统计与管理,2017(08):189-190.
[5]孙志新,张文阁,柴国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223-224.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实践对策
引言
毕业生是国家珍贵的人才储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毕业生所处的就业创业环境和面对的就业创业形势关乎上百万学生和家庭的未来和生活,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任何敢于直面决策的人,都能够依靠学习来成为一个创业者并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独有的性格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由此,众多高校越发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了。本文于此,分析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具体实践。
1 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
1.1 国内就业现状
就网上的相关数据来看,这些年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不断攀高,大学生就业也成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从2017年毕业人数795万人,到2018年毕业人数820万人,直至2019年毕业人数的834万人。2019年的毕业人数和2018年相比增长了14万人,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但我国教育部也提出:“虽然就业创业工作面对的形势越发复杂和严峻,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持续向上的,运行平稳,毕业生需求整体稳定,创业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各地各高校要抓住关键点,大力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意在扶持毕业生群体创新创业。当然,想要真正缓解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现状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当下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融合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就是在教导学生怎样建企业,只适合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对不想创业的学生只是鸡肋。还有些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就相当于演练实践活动,学生借由创业设计大赛等来给自己的简历锦上添花而已。这些狭隘的观点,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影响不足。其二,实践缺乏。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仍旧围绕着理论来开展,包括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或者请几个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一部分高校还通过创业模拟系统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以此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但是,因为各环节的指导不足,管理困难,使得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创业大赛等活动涉及面小,无法普遍迎合学生需求。其三,教师素质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负责的教师一般不是专职而是兼任,因此无法完全投入所有精力,影響实践效果。还有些教师毕业后便是当老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只能照着教材来,学生难以学有所得。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意义
2.1 缓解就业压力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新增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就业岗位并未明显增加,两者的不对称使得我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压力越发沉重,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虽然我国针对该状况,鼓励创业,也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来改善就业环境,帮助学生就业,但因为全球仍笼罩在后金融危机阴影下,经济回暖缓慢,许多企业经营艰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源源不断增加的毕业生需求。而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实践过程中,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升高,就业压力缓解的目的。
2.2 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九大报告时,习近平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当下,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经济的动力来源就是大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创业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当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将培养大量有创新能力且专业知识雄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努力方向和重要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融合起来,是培养创新创业高水平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其符合教育发展趋势,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支撑我国创新体系的稳步建设,并协助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3.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应当从学生意识方面入手,给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一毕业就失业的就业难问题。就业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使其能明确未来前进的职业目标,然后科学规划职业,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向社会输送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强专业水平优秀人才,填补企业人才不足的漏洞。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能扩大覆盖面,将大部分学生容括进来,而不是专注于小部分学生的培养,改正学生认为该教育内容鸡肋和单纯为了丰富简历的狭隘想法。一步步培养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同步提升其能力和素质,将“双创”思想深植于学生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以创业实现就业[4]。如,西北农林大学经管学院,运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该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及易班定期发布创新创业类资讯,同时结合典型“双创”团队发挥榜样力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双创”教育训练中。 3.2 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高校应当着重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奠定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基础。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教师是教育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创业就业的保证,而完善的教师队伍,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帮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建设教师队伍: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招聘渠道,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创业经验丰富或者在企业单位就业过的教师人才来校任教,此外,还可以让本校专业知识能力强的老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去,来不断扩增高素质能力教师队伍。其二,高校可以派多名教师去参加各类培训,如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等,并要求教师协调好自己的课程,严格完成培训学习计划,拿到相关证书,在培训结束后要写培训心得体会,以供其他未参与培训的教师学习,最大化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培训效果。其三,采取专职教师去往企业挂职锻炼的措施。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平台等,陆续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关联,从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市场发展动态的掌控能力。其三,鼓励教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对接理论和实践。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实践中,学习企业的各种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来为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的就业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
3.3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包括多个部分,其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在上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会举例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该学生们分析其创业、就业的经历,给学生树立榜样,由此启发学生,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与规划方向。其二,自我认知。在这一块的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对自身建立清楚的认知,纠正自身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错误,并学会全面多角度看待和评价他人。其三,职业认知。此块内容要求教师以当下社会的实际案例来引领学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并判断其对于本专业对应行业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经济局势变化和企业发展动态的分析力和敏锐度。并让学生在各大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及岗位实际需求方面投入更多关注,指导学生以心仪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要求提升自己。其四,择业准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自身体验,组织学生模拟招聘和求職现场,让学生联系在求职的时候应当怎样回答问题,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岗位的职责划分,和职业标准等。另外,也要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辨别和应用的能力。举例,学生可以针对本专业,搜集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并加以运用,从而拓展就业实现的更多渠道。其五,创业准备。教师可以借助相关软件,模拟企业运营,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加强管理,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市场调查,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企业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步骤,总结问题并解决。如此,能逐步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奠定创业就业基础,强化专业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就业形势仍旧严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还存在认识不足、实践缺乏以及教师素质能力欠缺等问题。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意义,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双师型”队伍,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企业、国家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梦杨,田盼盼.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181.
[2]尹诗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分析与探究[J].科技风,2019(30) 67.
[3]凤建煌.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7):97-98.
[4]钟丽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统计与管理,2017(08):189-190.
[5]孙志新,张文阁,柴国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