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梨树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摇曳着,春天来了。院子里的梨树竟活了下来,长出了嫩芽。
  去年冬天,当过年的程序悄悄开启,村子里便氤氲着浓浓的喜悦气氛。小孩不禁躁动起来,开心地放爆竹,原本宁静的小院也热闹了些许。梨树蜷缩在院子的角落,穿着厚厚的雪衣,冻得瑟瑟发抖。不知是谁看准了它,将鞭炮三三两两挂上树梢,随着几声尖锐的声响和着孩子顽劣的笑声,梨树纤细的枝条残缺不堪了,地面上散落着烧焦的梨树枝丫。
  梨树是去年才栽下的,姥姥也无能为力地念叨着这树熬不过冬天,可我却不信。我并不喜欢梨花,白茫茫的似笼着烟,不如桃花可爱,不像梅花傲然。不久,它便被我遗忘了,依旧在那个角落,只是它更狼狈地冷缩着身体,瑟瑟发抖。我轻轻叹息,等待着它倒下的那一天。
  春寒料峭,雪尚未化尽,小妹妹抓把小铲子开始铲雪。本当她好玩,便有些不在意,可她突然拉住我说:“姐姐,梨树有芽!”我一脸诧异地望向那个角落,只见枝头果真冒出了点点新绿。它活下来了!
  于是,我不再等待它倒下,而是期待它含苞开放的那一天。姥姥也不禁赞许:“这树根扎得结实,等着吧,它會有高大的那一天。”
  终于迎来它的绽放,它沐浴着丝丝阳光,开成洁白一片,或浓或淡,为院子添了一处亮丽的风景。它不再孤单了,老人小孩儿都愿意在梨树下弈棋、玩耍,小院又热闹起来。
  它带着饱经寒霜的面孔,带着灼伤的疼痛在春天怒放,它以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自己有多坚强。灼伤的痕迹仍旧在它的枝头,可洁白无比的花瓣为它遮挡着伤痛。它的根越扎越深,它不因寒霜与烈火而退缩,却因磨难而成长。它不再有理由被嘲笑,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褒奖。
  面对人们的赞美,美得让人心醉的它依旧含笑迎春,不畏风暴,带着最美的姿态,璨然盛放。
其他文献
伴随着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我渐渐地沉入了梦乡。忽然感觉鼻子好痒,不对,脸也跟着痒起来,但是好困啊,我实在懒得起来开灯打“蚊子”了,索性就任由它吸两口吧,又或者我的巴掌能赶走它。但是,我抓住了什么?一条毛茸茸的绳子,不对这绳子手感也太好了,还粗细不均,哪里生产的?明天我也去买一条。“先生,先生,请醒醒,别再揪我的尾巴了,再揪我的尾巴就掉了!”这是谁在跟我说话?我立刻睁开双眼,天啊!我看到了什么?一只穿
期刊
没有人料到2020年以如此负重的方式拉开帷幕。除夕,新旧交替之际,史无前例的武汉封城以及紧随其后的全国各地I级响应,突兀尖锐地改变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口罩、酒精、消毒水替代了大包小包的节日礼盒,纷纷从储备品摇身而变为必需品。延迟开学和网课也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秩序,对于毕业班的师生们来说,更是棘手。与其他灾难不同,这一次,我们经历着一场共同的灾祸,这一次,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纷纷扰扰的喧闹过后,
期刊
2月3日的时钟指针走过凌晨0时的分界线,我仍像往日一样,背靠着床屏,在笔记本电脑上整理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采访资料,加班写着一篇篇来自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的新闻稿件。身旁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女儿伊伊已经熟睡,从她们安详的脸上,我能够感受到岁月的平静与生命的坚韧。  对我们这个生长在蓉城的普通家庭而言,这是立春前夕的一个日常深夜。  0时5分,我的笔记本电脑突然颤抖起来,伴随着一起颤抖的还有一旁的
期刊
虽然是在假期,但生物钟依旧在履行着本分。早早起来拉开窗帘,一片琼玉入眼,夜里卷下的大雪已经铺满了一切景物,此时仍有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因为疫情而空荡荡的街道完全成了洁白的缎带,绵延无尽。  立在窗前凭窗而望,心情依旧轻松不起来。从新冠肺炎暴发到现在,我似乎都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中。看着一批批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奔向疫区的身影,一种无力裹挟着我的周身。空读文章二十载,我又能为那些受苦的同胞做些什么?纷
期刊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是大卫的姨婆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教导与期待。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我们做人的箴言。  大卫的童年充满苦难与不公。他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母亲改嫁后,他生活在继父与继父姐姐的贪婪与残忍下。但他并未因此而卑贱堕落。在逆境中,他满怀信心,在顺境里,他加倍努力。同样的苦难,同样的意志,同样的精神——正如阿廖沙与保尔,高尔基与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大卫和狄更斯也决不向命运屈服。他
期刊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是什么?这是贝西姨婆对大卫的叮嘱,这是大卫在金钱世界里的处世之道,这更是世间最质朴的人性。  在英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同时,金钱似乎成为主宰世界的一切。正因如此,大卫在我眼里是不幸而又幸运的。他有时刻关爱他的辟里提,有软弱却尽力保护他的母亲,有在他绝望时善待他的贝西姨婆。他与性格软弱的母亲在一起,受尽摩德斯通姐弟的欺辱,被迫远离家庭前往寄宿学校,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
期刊
西安有一道名小吃——葫芦头泡馍,很多葫芦头泡馍店里都会挂着孙思邈骑驴、手持挑着药葫芦的拐杖的图画,南稍门附近的一家老店里还专门给画配了篇幅不短的文字解说,云:太宗年间,长安街上有一胡姓店家售卖用猪肠肚做的食品“煎白肠”,因为用的是下水,比起其他荤食便宜得太多了,孙思邈路过此店,见冬日里一碗油乎乎的热食使贫苦百姓得以抵御寒冷,行医济世的他对这个店顿生好感,于是也进店吃了一碗。他尝过后从随身携带的葫芦
期刊
黄晨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曾任北京大学校广播台主持人,获年度优秀主持人奖。  曾就职于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现任豆神大语文全国王者班项目总负责人,大语文顶级名师,长期位居家长满意度榜首。  思晨创意写作联合创始人,研发并教授小学中低年级写作课,学艺贯通影视、文学,熟谙政策导向与大众需求,教龄近十年,培育学生万余名。  参与策划并主播喜马拉雅平台优秀音频节目《莎翁经典》,深受用
期刊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2水,倾入宝莲宫3。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筯4,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釋:  1.隐静山,又名五华山、五峰山。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南十五里。以山腰建有隐静寺得名,传说为南朝梁杯渡禅师栖隐地。  2.银潢,即银河。  3.宝莲宫,在这
期刊
在我们的写作体系里,最强调的技法之一就是打开五感,用视听嗅味触描述感知到的世界。而在二阶和四阶课程里,通感是关键的写作技法,能把文章质量提升一个大台阶。钱钟书曾经总结过什么是通感。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最著名的通感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