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创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贵出新”,新就是写人之所未写,发人之所未发。创新是作文的生命线,是作文不断追求的灵魂。那么,如何使作文创新呢?
  
  一、拟题创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而且关系极大。如果能拟出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无疑会使作文锦上添花。如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的学生不认真审题,就直接以“音乐”为题目,这样从一开始作文就走向平庸。反之,如能灵活巧妙运用修辞或借用与话题有关的影片名、歌曲名、古诗词、成语、俗语等,常常会使文题显得典雅大方,妙趣横生,文章也会因题而亮了起来。如《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比喻鲜活,过目不忘;《一个没乐队的指挥》与《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对比鲜明,名显其妙;《“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巧用借代,别出心裁,饶有情趣;《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杂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令人耳目一新;《1、3、5》借用数字,抒写出音乐情怀等等。当然,“题无定法”,作文拟题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只有根据作文的精神实质,以最能发挥个人才能、最能吸引人为出发点,随之而悟,拟出的题目才能成为传神之睛。
  
  二、立意创新
  
  好的作文就要在立意上多下功夫,力争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材来,做到既避陈旧、不落俗套,又别具一格。例如写老师的题材可谓“历史悠久”,有的学生写老师辛勤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有的学生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有的学生写老师冒雨为“我”补课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细节不典型,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这些细节太典型化了,以至于相互“借用”,用熟用滥,异化成教师形象的象征符号,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这样无论是作文还是作文中的人物都会失去独特的个性和鲜活的趣味。让我们瞧瞧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的韩麦尔先生吧,他也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作者却将他与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这就比同类题材立意要深刻而新颖。有时即使同一题材,选材角度不同,也会翻出新意。如吉林省2000年中考满分作文《交往》,其想象之大胆令人惊叹。经过人类的努力,人类和大熊猫和谐相处,友好交往。当“艾滋病”威胁人类,大熊猫发现自己的熊胆能治“艾滋病”,主动献身报答人类,这个故事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环保的深入思考。由此可见,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可观察的事物、可分析的问题、可提炼的感受,何止万千。只要我们对生活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就会抓住生活瞬间的美丽,让它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作文的层次。
  
  三、结构创新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套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新巧。我们可以在材料的组织上运用一些技巧,如欲扬先抑法、对比烘托法、设置悬念等,还可以加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如《拜年小记》写一位大学生给启蒙老师拜年,通过对老师院中腊梅花的数次描写,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灵。另外构建一个别致的形式也是作文创新的最佳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迁移,将一些不常用的文体移植到自己的作文中。如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给我们展示了作文样式出新的独特魅力。该文巧用谐音相关拟姓,形式新奇,字字隐喻,句句双关,可谓匠心独运,新意迭出。又如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苦恼》主体部分列举“我一周的部分‘习题’”,采用数学上的“已知”“求解”“订正”等格式书写,还有“批阅者”——爸爸、妈妈的“批语”,“我”的“回答”。此外,还有镜头组台式,书信交流式,记者采访式,博客发贴……其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正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新形式,只不过把生活形式写成了文字,却成了最新颖最好的结构。
  
  四、语言创新
  
  语言是作文的载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创新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语言新颖脱俗,幽默诙谐,能为文章增添无尽的神韵。如2002年南通中考满分作文《合作》中有一段文字:“老爸,你快点呀!”“女儿一我出来也——”老爸拖起了京腔:“左三扫,右三扫,桌子下面,椅子下面,快扫快扫,我们得赶时间。”我边扫地边唱歇。“快点干,快点干,老婆马上就要回来。”爸爸接过我的声腔,唱着说着。我扫地,爸拖地;爸买菜,我洗菜;我切菜,爸烧菜,忙得不亦乐乎,合作得得心应手。这里女儿的歌、话,爸爸的歌、话,均显示了鲜明的个性,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文章极富生活气息,又拉近了作文与读者的距离,有一股天然的亲切感。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高作文的成色,如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善用排比,强化气势;适时引用,添彩增辉等,这些修辞可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鲜活。如课堂上老师讲课成了“单口相声”,教室里狼烟四起,几乎没有片刻安宁。这样到了评比时,我们班的学习成绩、纪律卫生等,均被学校亮起了“红牌”,教室里“大红灯笼高高掛”。此段文字运用比喻,极尽夸张之能事,自有一种调皮之趣,又引人入胜。这样精彩的语句不胜枚举。总之我们在行文时只要在恰当的语境中巧妙地暗嵌一些生命力较强的语句,就会为文章创造一点亮色,从而使作文新奇生动,文采斐然,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创新是作文的最高境界,不可刻意追求,但决不能放弃,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写出创新的靓作来。
  朱小红,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其他文献
那天开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大家让我谈谈我的教学风格。我算不上名师,不敢谈什么风格,可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二十年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要总结一下教学风格的话,那就是“随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上课前虽然是精心备课,但讲课时却不按教案来,常常跑题,想到什么讲什么,有时就扯远了,比如讲《童趣》,我就给学生讲我小时候的事,能讲一节课,和学生笑上一节课;讲《杨修之死》,就扯上一节课的“三国”,不过瘾,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石油基地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方向,距离乌鲁木齐市区70多公里,而米娜瓦尔·胡吉此次家访学生的家大都在乌鲁木齐西方。因为心系一位家在淮东石油基地的学生,8月18日一大早,米娜瓦尔就从乌鲁木齐出发,循着手机导航,敲开了这位学生的家门。  米娜瓦尔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辅导员,这一天,她开始了连续第十八年的家访。  “您问过孩子想要什么吗?”  正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为一名诗人出身的小说家,姚鄂梅坚持认为小说与诗歌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两者在艺术本源上其实并无二致。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对源于理想的诗意的追求,小说就会黯然无光,或者说,小说的内在品质仍然是诗意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反抗,是对理想的坚持、申诉。”①在这个意义上说,《索道》显然传达了作家对于理想诗意的不懈追求。不过与常见的诗化小说有所不同,这部作品并未在语言和结构的诗化层面大费
沉木和漂在水面的石头  都是寂寞,是水为燃烧善后  废墟中人间事,满头冰雪  草木以灰烬的秘密为食  孤峰平静,波浪版本不一  镜子的后遗症,是空和深不可测  没有一种蓝,能满足  水中这片天空的愿望  雪停了,風也停了。白色事物  现在是心灵的一部分  它们潜入山峦漫长的睡眠  暗冰  暗自藏起锋刃  把悲伤还给悲伤  必须低语着走过  越来越窄的路  不在痛苦中  也不在欢愉中  而是走在遗忘
在古诗词中,以梅为题的作品很多,更由于梅花有早梅、新梅、老梅、枯梅、古梅之分;岭上梅、山中梅、竹里梅、水中梅、月下梅、雪中梅之别,使得文人墨客在观梅、赏梅、寻梅、探梅、忆梅、梦梅之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怀。    一、以梅比喻操守人格    梅花以其傲雪赛霜凌寒怒放之品性,历来被视为人格骨气之象征,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如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写过一组著名的咏梅诗:  梅花绝句(一)  闻道梅花圻
试卷评讲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中考要求,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讲评试
落雪  如果再仔细一点  你会看到  它从一片叶子跳到另一片叶子  落在煤火炉里  它便从火苗里掉出来  穿过冬日的清晨  停顿于第一缕白烟  对着你笑,轻轻  此时,雪刚好落在  你八岁那年住过的小镇  阳光渐渐出来  独自走在老街道  这样的时辰  每年只有一次  地下室  一整天,我都待在地下室  月光透过顶棚  落在停车场的水泥地面上  宽阔的黑暗吞下我的悲伤  人们说,明天  将会有一场
六月(外二首) 流泉  悄悄埋葬少年的弹弓  让麻雀们毫无顾忌飞跃在旷野的草垛间  慈悲重返额际  万物照临,收回猎杀的野心  青色被风吹走,一些墨汁黏稠  泼洒在老去的门环上  母亲是菩萨  迟到的修行,刻满了她的忠告  你好,六月的草籽  铁砧上被赦免了无数次的羞耻之心  消解  请允许我  用尽尘世之光,让一条  指向不明的路,提前  被黄土埋没  我愿腾空全部的悲欣,以承接剩下的  那一部
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应当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一、教师应转变教材观    教师不是教材被动的“消费者”,而是教材主动积极的“抉择者”,教师不是教材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而应成为驾驭和改造教材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去“用”教材,而不是去“教”教材;教师是把教材作为一种“道具”来辅佐教学,而不是把教材作为一种“产品”去“消费”。教师应当
感情真挚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唯有情真、情深,作者才能思路通畅,文如泉涌;读者才能为之动容,受到感染,引起共鸣。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泉,没有真情,这泉就会枯竭。作文源于情感,好作文源于真挚的情感,也可以说真正的作文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种没有真挚情感的作文,就好比一个人,失去活力,失去精神,乃至于失去灵魂,这样的文章即使“造”出来,也会叫人生厌、作呕。   那么又如何从生活中去积累和培养真挚的情感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