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关注焦点的嬗变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05082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时期小说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无论是在创作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成就突出。前人多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整体研究,然较少关注两个不同时期志怪小说创作关注焦点之间的差异。魏晋小说主旨多关怀生命、关注奇异鬼怪之事,南北朝则多了劝喻、维护政治统治的成分。
  关键词:志怪小说;关注焦点;变更
  一、魏晋志怪小说着重关注人生
  1.魏晋时代背景
  魏晋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不断,朝代频繁更替,各利益集团为维护利益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战争,从三国魏蜀吴开始,西晋末诸侯争霸引起的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赵王司马伦之乱,“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1]士兵战死,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情况在魏晋屡见不鲜。文人群体也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嵇康、潘岳、陆机、谢灵运、鲍照等都死于非命,“天道如何,吞恨者多”(鲍照《芜城赋》)。战乱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祈求生命得以保全是这一时期人们的共同心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关注生命主题的志怪小说层出不穷。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自由和平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当时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中,使人感受到更多的无奈和心酸。
  2.魏晋清谈、戏谈
  汉朝末年“礼崩乐坏”,至魏晋,玄学之风大盛。何晏、王弼首创“正始之音”,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虚无观念,推崇《老子》、《庄子》。这一风气也影响到了小说创作,此期出现了较多描写文人清谈的作品。如东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玄学广泛流行为佛教、道教发展打下基础。佛教宣扬的思想如三世三界时空观、天道轮回等,为小说创作拓宽了题材范围。如在《搜神记》、《幽冥录》中皆载入的汉武帝挖昆明池,深处尽“灰墨”,无人知晓缘故,最后由西域胡人解释为“天地大劫”,这些故事无疑为志怪小说增添了异域色彩。魏晋三教合流,道教也在此时兴盛起来。道教宣扬的“长生”观念,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列仙传》、《神仙传》中记载了大量的成仙故事,他们或因仙人指点,或因服食丹药,或因积累善行,都进入了长生不老的仙界。混乱、开放的时代为其提供了土壤,志怪小说就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蓬勃发展。
  3.博物
  孔子曰:“不语怪力乱神”,但至汉末,经学逐步瓦解。整个魏晋时期,人人都以博物为尚,以夸耀才华为荣。魏晋时期文人以实录精神创作小说,本应少志怪作品,然时代混乱,思想开放,作家在传言琐语的基础上创作小说,材料来源本就带有虚构成分,小说家也喜炫博争胜,“志怪”小说不断出现。张华《博物志》分列外国、异人、异俗、异产、异兽、异鸟、异虫、异鱼、异草木等三十八类,每一类下再缀补若干故事。[2]小说家极尽博学之能事,汇集各方“异物”,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猎奇心理。
  4.小结
  据此可知战乱的时代和开放的思想孕育了志怪小说,反映到作品上即多关注生命,记录鬼怪传奇。鲁迅先生说魏晋为文人思想的自觉时代,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小说领域,这一时期小说主题多关注人,满足个人需求,多个性解放色彩。
  二、南北朝志怪小说着重维护封建统治
  1.南北朝时代背景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南北朝朝代依旧更迭频繁,但相对而言对社会的损害不是太大。尤其是南朝,偏安一隅,较北朝安定。南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南方本身底子厚,从刘宋起,南方经济就已经超越北方。其次,造纸技术进步也是有利因素,这为小说创作和传播提供条件。再次,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政策,如有意提拔寒门子弟等。最后,儒学复兴、玄学合流为小说提供生长土壤。这些因素使南朝小说创作展现出不同于魏晋的特点。
  2.以训教维护政治统治
  魏晋时期玄学之风大盛,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虚无荒诞气息。南朝建立后,统治者意识到儒家伦理道德维护政治统治的重要性,试图恢复儒教的正统地位。皮锡瑞就曾指出:“惟梁武起自诸生,知崇经术;崔(恩林)、严(植之)、何(伶之)、伏(暅)之徒,前后并见升宠,四方学者靡然向风;斯盖崇儒之效。”[3]小说创作也受其影响,焦点向儒家的伦理道德方向偏移。如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中记载的 “放伯裘”的故事,文中写酒泉太守陈斐遇到一个大乌龟, 守卫想要杀掉它,被陈斐所救。后大龟(伯裘)衔草报恩,每次有大事发生就提前来告知陈斐,类似故事在《搜神后记》中并不少见。这种知恩图报的观念对统治者来说有切实的利益,报恩和爱国紧密结合,在无形中维护了统治地位。
  3.佛教、道教对儒教的屈服
  南朝统治者不仅推崇儒家,也迫使佛、道向儒家伦理道德倾斜,使之成为巩固政权的工具。佛教进入中国后,处于中国的话语笼罩下,不自觉地打上了儒家烙印。佛教宣扬的三世三界时空观、因果报应观、灵魂不灭观、地狱生死观都与宣传伦理道德挂钩。如《搜神后记》中的《黄赭》一文讲述了鄱阳县百姓黄赭,进山后迷路,后由一大神龟领出山,他反而恩将仇报害龟,最后得到报应,病疮而死。佛教通过此类故事宣扬教义的同时也传播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以此得到上层阶级支持,保证在中国站稳脚跟。
  道教建立较晚且理论复杂,南朝时期道教才创作并整理经书,建立完整神仙谱系。道教在整理经书时也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影響,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显现出不同于魏晋的面目,这一思想在志怪小说中多有体现。如《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的故事,两书生误入仙界,娶仙女,归家后世上已过百年。作者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故事主人公身上,以虚幻的美景满足难以圆梦的现实。
  4.小结
  魏晋与南北朝时间跨度较大,前后期志怪小说创作关注焦点发生变化也是不难理解的。受时代环境、小说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他因素影响,魏晋志怪小说关多关注人自身需求,无论是写鬼怪传奇还是文人清谈、戏谈,皆以满足人的娱乐享受为目的。南北朝则加入了歌功颂德成分。
  参考文献
  [1] [唐]房玄龄.赵王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05.
  [2] 樊伟骏.晋南北朝博物类志怪小说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9:55.
  [3][清]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106.
其他文献
如织的细雨,携着云端之上天街的清凉,满满的洒在这条小街的每一个角落。因街面还残留着热度,雨水又赋予了小街梦幻而通透的氤氲,漫袅的亲吻着着路人的裤角、裙裾和街边的花草,努力的融入她所眷恋的一切,化入湿润清透的空气之中。  丝丝细雨,讓昔日热闹的小街显得格外静谧。偶尔,可见到撑着或花哨、或透明、或其它颜色雨伞的行人,她(他)们走的却不匆匆,似乎都在享受着这西北都市少有的夏日清凉,却给空灵的小街带来一袭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间接体现,通过对古代绘画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窥探出古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本文从古代绘画作品中时间观的体现为出发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通过例举几种不同时间观的表现形式,进而探索出画作所传达的情感,以及画者的思想表达。  关键词:古代绘画作品;时间观;意义  一、时间观的形成  中国人民对时间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原始时期,人们通过辨别太阳的位置来记录一天中时
期刊
摘要:西方的游戏说和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游”都强调了精神自由和无功利性,与审美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游戏与审美教育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游戏产生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美育;游戏;游;自由  审美教育所针对的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情”这一心理内容,它包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既是审美教育的内容(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纪检监察和管理的规范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的关系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纪检监督管理的制度稳定性和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监察部门开展对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管理规范化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潜在的企业管理风险,提升对风险的防控和对企业风险规范化预警的能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的综合竞争力和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企业管理  在国有企业中,纪检一直发挥着
期刊
摘要: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深刻洞察力的文学家。鲁迅的《故事新编》穿梭于历史和神话之中,不断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故事新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新颖的角度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符合鲁迅一贯的批判中国文化所运用的新颖性、独特性的批判思路。《故事新编》一共八篇短篇小说,一部分取材于我国的神话传说,另一部分取材于历史事实。无论《故事新编》的哪一部分的短篇小说的内容,都
期刊
摘要:任何种类的绘画因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方法。传统的白描和素描用最简约朴素的元素表现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绘画形式,即有历史上的根本差异,同时,在本质上又有着内在的共同特点。素描与白描的激烈碰撞,一方面促进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征。  关键词:素描;白描;异同  素描是一种不依赖色彩作为造型手段,而是直接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等变化表现物体
期刊
摘要: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作品,向全世界呈现出了一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画卷。歌剧中的人物线条流畅,剧情扣人心弦,剧中两位女性角色“图兰朵”和“柳儿”给予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深入分析剧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咏叹调音乐处理。  关键词:图兰朵;柳儿;人物塑造;演唱分析  一、歌剧《图兰朵》的角色梳理和声部划分  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并不繁多,出场人物线条流畅,每一位角
期刊
摘要:康德在他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明确表达了他有关于历史哲学的看法,即在康德看来大自然是有其一定的目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理性和在社会中的对抗性,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以期望最终能够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  关键词:历史哲学;目的;理性  康德于1972年生于位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后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并于1755年起在
期刊
摘要:原型批评是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是20世纪中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基于原型批评理论,以中日狐狸民话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日狐狸民话的原型,并阐述其原型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原型批评;狐狸民话;中日比较  一、原型批评介绍  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构建中,加拿大学者弗莱发挥了巨大作用。  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和祭祀的艺术表达形式,他指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圣经当中获得灵感,从而被创
期刊
摘要:《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1917》凭借其精彩绝伦的故事,以及近两个小时的伪长镜头,在92届奥斯卡中,一举斩下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本文将从影视美术中的光线对影片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调布光;低调布光;象征性光线  战争片中展现战事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