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来源 :遗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
其他文献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调查了中国辽宁地区274名个体酸性富含脯氨酸蛋白二位点上共6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PRH1*1=0.0511,PRH1*2=0.1715,PRH1*4=0.7610,PRH1*6=0.0164;PRH2*1=0.8157,PRH2*2=0.1843,Hardy-Weinberg定律进行吻合度检验,理论值与期望值高度一致。本研究还就我
以黑腹果蝇的非整倍体测试品系评价了云南地方中草药昆明山海棠水抽提物(THH)在动物生殖细胞中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秋水仙素(COL)为本试验的阳性对照物。结果发现,在所有雌雄成虫口饲染毒
用限制性内切酶AluI,缓冲液或空白处理人染色体标本,发现AluI及缓冲液均能诱导出类C和G带,其中缓冲诱导的C带频率虽低于酶原液,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而G的诱导率无明显差异,此外,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
在禾谷类作物花粉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花粉细胞的ptDNA发生了规律性的重组一缺失,其结果使花粉植株(白苗和绿苗)的质体基因组由单一的分子种转变为异质性ptDNA群体.这种异质性ptDN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闰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
遗传标记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与形态性状相比,分子标记作为遗传标记具有许多优越性,更有利于植物馆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分子图谱在作物育种中有效的应用取决于基因定位的进
本研究通过花粉辐射,提高胡杨与其它杨树杂交的可配性,并获得箭胡毛杨和卢胡毛杨的人工杂种,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已在河西走廓试种推广。
利用聚合酶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对小麦叶绿体的psb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并以pBS^+质粒为载体将完整的psbA基因克隆到E.coli中,通过分子杂交,PCR反应和酶切分析证明,重级质粒pTD1Ⅱ中含有完整的小麦叶绿体psbA基因。
波长514nm激光照射可用于研究激光导致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辐照系统,能用地研究突变的感应现象,并与从γ-线辐射源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上海通过打造社区风险评估模型、绘制社区风险地图、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创新了社区风险管理模式,提高了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也为其他省市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