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介中的大学生择业观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11-2016这6年间《职来职往》电视节目中播出的181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其择业观的操作化处理,从择业认知、择业态度、择业期望和择业价值取向四个变量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发现:节目所展现的大学生择业务实性强,具有理性和自主意识。求职过程中,注重个人兴趣及发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家庭和社会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阶层流动、风险社会等探讨了大学生择业观隐含的社会期待。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观;职来职往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14-02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对个人而言,就业不仅关系生计,还关系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而言,关系到国家人才储备及发展。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代表着年轻、活力和创新,其择业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时代烙印。近年来,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教育引导几个方面,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少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进行关注,尤其是通过电视职场真人秀这种新型的求职渠道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如今,大众传媒高度发达,日益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期望以《职来职往》中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试研究在电视媒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有何新变化?哪类大学生可以求职成功?什么样的择业观符合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成功求职标准,以期望对大学生求职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变量及测量。
  择业观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是主观测量指标,但是受到客观状况的影响。本文将大学生的择业观分为四个变量,分别为择业认知、择业态度和择业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分。在测量上采用单变量频次分析,多变量交互分析等来量化研究真人秀节目中的大学生择业观。为保证研究的高效度,严格控制变量的操作化过程,本文还将求职现场的话语作为文本,进行个案分析。
  1.2 数据来源及样本。
  《职来职往》从2010年12月10日开播以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播出497期。由于时间跨度长,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2011年开始选取每年的6个偶数月,每个偶数月中以播出日期为抽样单位,随机选取第1期和第3期,以此类推,选取其中的72期节目为样本容量。72期中一共有298名求职者,剔除社会求职者即已经毕业者,统计有181名。
  181名求职者中,女性107人,男性74人;平均年龄22.5岁,20-26岁占总人数的97.2%;学历分布上,本科142人,占总人数的78.5%;其次是研究生及以上學历占总人数的19.9%,最后是专科占1.6%。求职者中既包括大一新入校学生,也包括博士生,其中应届求职者占总求职者的75%。
  2 结果分析
  2.1 择业认知。
  2.1.1 岗位认知。在样本中,从大学生的求职岗位看,多类型岗位均有涉及,三大热门岗位分别为销售岗排第一,主持人第二,行政助理和活动策划并排第三,共占总样本数的31%。研发及技术岗位求职偏少,一部分原因是技术专业知识的测试在舞台上难以操作,另一部分是现场十八家企业中与之对口的较少。
  为研究生理性别和求职岗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样本中大学生的性别和主要求职岗位进行了交互分析,如表1所示,男性求职者多倾向于选择对外、出差性工作如销售等,女性求职者除优先选择行政文职类工作外,在其他岗位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这既反映了男性和女性社会职业角色的客观现实,也说明电视媒介对女性社会劳动者形象的有益塑造。
  伴随信息时代到来,一些新兴岗位也在求职之列,如新媒体运营和互联网产品经理等。同时可以看到的是,相较于传统的求职渠道,一些在现实中求职成功率较低的岗位,求职者更期待以电视求职的方式获得成功。
  2.1.2 自我认知。181位求职者中,最终求职成功者122人,失败者59人。如果将求职成功与自我认知清晰来综合考虑的话,有67%的学生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内可以获得理想的工作。另33%的失败学生,在自身综合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上,有或多或少的认知偏颇。包括过于自信,难以厘清自身优劣势等。
  2.2 择业态度。
  2.2.1 求职准备。可以从求职时间和有无实践经验反映出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和求职准备情况。从求职时间来看,在181名求职者中,应届135人,可见,在《职来职往》的舞台,75%的求职者选择在毕业的一年才开始积极求职。其次是低一级学生,即大三和研二,共39人,占22%,大一、大二、研一就开始求职的人数少于4%。可见,节目中大学生求职时间主要集中在毕业和毕业前一年,存在“车到山前必有路”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略显被动。
  从实践经验来看,有无与岗位相关的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求职者的求职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181名求职者中,最终求职成功122人,根据表2,102位有实习实践经验的同学中,求职成功率达到82%。剩余79位没有经验的学生,成功率为39%。也就是说,积极地求职准备和主动参与实践实习有助于求职成功。
  2.2.2 基本性格特质。通过对122名求职成功者面试现场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能够顺利走上职场的学生多具有以下五个特质:(1)踏实吃苦(2)独立,自信(3)一专多能,可塑性强(4)诚实守信(5)责任心。
  2.3 择业期望。
  2.3.1 择业地点。4.7%的学生在求职中明确表明了工作地点,而95.3%的学生没有提及。在国外,海外高校专场中部分学生期望继续留在海外工作;在国内,有提及工作地点的要么选在北京大城市,要么回到家乡生源地。可见,工作地点不是《职来职往》舞台中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们既不一味盯着北上广,又不普遍追求稳定,寻找自己的热土,自主择业中的独立意识和流动意识较强,适应性良好。   2.3.2 期望月薪。样本中,大学生的期望月薪随学历的不同而改变,应届本科生的期望薪资多在3000-4500元,研究生在4500-6000元,博士在6000元以上。另外海归和国内毕业生也呈现出明显的薪资期望差异,同等学历中,海归学生的薪金期望值高出国内毕业生1000元左右。
  2.4 择业价值取向。
  在181位求職者中,求职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有102人,占56.4%,不对口的有79人,占43.6%,在求职过程中,专业对口不再重要,学生更注意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综合选择职业,求职更加多元化。
  样本中,96.1%的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个人价值,有如下体现:(1)为了生计需求(2)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3)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他们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自我表现欲强。其余1.7%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提到社会价值。学习生态学的硕士生Z,毕业后期望寻找环保咨询类工作,希望凭自己的专业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具有较好自我认知和积极择业态度的学生更容易求职成功,踏实吃苦、诚实守信、独立自信等是求职成功的重要特质。对自身定位不清,完全以兴趣为导向,盲目从众等是求职的大忌,往往导致求职失败的结局。
  4 小结与讨论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电视职场真人秀中的大学生择业表现出较好的社会适应性。首先,具有较强的务实性,在选择职位时注重考虑职业这一生产关系的象征符号与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等的关联度。其次具有理性和自主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地点及专业是否对口等关注减少,更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兴趣及发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家庭和社会服务,并将提前实习准备作为赢取一份工作的首要条件。当然不排除部分学生在择业上表现出对自身定位不清,盲目从众等错误择业观。
  观念制约着行动的过程,预示着行动的结果,如何剖析《职来职往》节目中大学生所呈现出的择业观?首先从阶层流动与地位获得来看,大学生的择业观承载了 “知识改变命运” 的个人梦想和 “底层向上流动” 的社会期待。人们因不同的职业而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因职业身份的改变而产生社会流动。根据布劳和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后天自致性因素对于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逐渐强于先赋因素,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期望将学历、技能、能力、经历等自致性因素进行工具性转化,获得一份更好地工作,从而寻求一条向上流动的渠道。其次我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社会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式和挑战更加严峻,上大学期间的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毕业后城市生活的成本,各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都促使大学生求职时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大学生择业观错误的部分原因归结于对原先付出成本及今后可能风补偿的过度期望。同时开放社会中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
  电视媒介应该怎样发挥其舆论引导和教育大众功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观?节目中,主持人、行业达人与大学生的话语交锋是一大看点。电视媒介在发挥娱乐性功能的同时,也许应该更加理性务实,引导大学生在个人与社会、愿望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竞争和风险中寻求一条平衡线,在全社会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并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永杰.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不流动[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1,(03):81-89.
  [2] 傅新華,阳琴. 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J]. 教育探索,2009,07:147-148.
  [3] 高玉玲. 高校毕业生初职获得:基于地位获得模型的经验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 (05):31-39.
  作者简介:张明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作为理工类专业高校学生日益接轨国际化,进行深入科研探索的必备技能,日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将专业相关的科技英语翻译融入到综合英语教学环节,从而提供理工类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 理工科;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05-01  当
期刊
摘 要: 教授学生汉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院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组成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中职院校也是教育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就对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汉语言教学的优化进行探讨,提出若干策略建议,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提升汉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汉语言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C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322-0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矛盾的频发时期,作为工会组织应主动跟上时代潮流,深入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和外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为目标,以“制度化、项目化、人性化”为切入点,着力培育和适应工会管理“新常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
期刊
摘 要: 高校作为我国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可探究思路,以此研究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5-
期刊
摘 要: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领头羊的时代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擺脱了众多发展桎梏,巩固了人类处于生物界金字塔顶端的地位。自然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强大生产力与丰富物质成果却不是社会进步的绝对表现,科学技术的统治性反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社会道路的发展方向也因其而单一化。因此必须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并将人文精神渗入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中。  关键词: 科学技术;社会价值;人文精神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主要着眼于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将英语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本文指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其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29-01  1 人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后,多媒体网络技术广泛地被应用于各门学科教学中,大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均可接触到音乐,除本专业学生外,其他学生大多通过选修的形式进行音乐学习。文章基于大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技术;大学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34-01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是当前世界教育的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肩负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重任。因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期刊
摘 要: 对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是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公开发表论文,发现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主要从基本理念、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今后研究思路。  關键词: 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学生探究能力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必要性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学生探究能力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对提高高中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060-01  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