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y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试题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形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这种命题方式的改变无疑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同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诗歌鉴赏的规律,找到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在高考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收集了诗歌鉴赏的几种答题基本模式,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规范答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和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出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且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其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再次,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
  本诗某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诗中()表达了诗人()感情,这种方式有()效果(好处)。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些考生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語言的运用。
  【答题步骤】
  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其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再次,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
  本诗()(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本诗通过()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题示例】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首先,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其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五种模式:观点品评
  
  【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或某人的观点)?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分析】观点品评是指针对前人对诗歌的理解或评论进行的品评。这种题型开放性强,解答的要求高,难度大。考生如果熟悉这种题型的特点,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作答并不困难。
  【答题步骤】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要求品评的角度(内容还是形式,整首诗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语言风格);然后阅读诗作和对其的评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接着亮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合原诗具体分析并阐述理由。
  【答题范式】同意(不同意)()的看法。因为(),所以()。
  【答题示例】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阙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1)同意。因为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2)不同意。因为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苦涩,为整首词设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说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第六种模式:比较鉴赏
  
  (一)意象情节
  【提问方式】这两首诗都写到()意象(形象、情景),各有什么寓意?
  【解答分析】意象情节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意象情节不同,意境就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不同。
  【答题步骤】首先找准具体的意象(情景),结合意象的通常义分析具体语境中意象的特殊义;然后比较分析提炼出各“意象”之“意”;最后对比分析辨别其寓意异同。
  【答题范式】两诗中描写了()意象(形象、景象),寄寓着()含义,表现了诗人()情感。
  【答题示例】
  丹阳送韦参军
  嚴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注],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生。
  [注]凤城,京城。
  【问】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水”具有流动、柔和、缠绵、悠长的特点,古诗词中常用来或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哀愁,或表达离别的伤感。这两首诗都借水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同。严诗前两句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表达诗人因与友人韦参军离别心之“愁”,后两句又将前面抽象的离愁借助眼前日晚时分的景象,特别是悠悠流淌的江水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韩诗围绕“古今情”为轴线,前两句以黯淡的色彩映衬远行失意出京,以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从而勾起诗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后两句又借用“宫前水”流逝来暗指人生美好年华的消逝、唐王朝国运的衰落,诗人的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交织在了“宫前水”中。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诗人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二)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两首诗寄寓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解答分析】“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感情,但由于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形象,各人所寄寓的感情也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首先结合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作者的生平境遇、思想倾向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然后从诗作中找出感情的具体载体(意象情节)及其关键词语;再后分层分句作对比分析,挖掘蕴含的情感,辨析其情感的异同。
  【答题范式】两首诗通过(或分别通过)()的形象(或情景)的描写,寄托了(或分别寄托了)()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过 华 清 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 华 清 宫
  杜 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紧,都向长杨作雨声。
  【问】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和表达情感不同:《过华清宫》是通过描述唐玄宗派人送荔枝给杨贵妃一事,讽刺了 ;《题华清宫》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 的感慨。
  【答】唐玄宗杨贵妃淫逸误国 作者对历代王朝兴废
  (三)表现方法
  【提问方式】两首诗都(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表现方法主要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方法不同,对表达诗歌感情的作用也会不尽相同。
  【答题步骤】首先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现方法的角度,然后结合诗句找出具体表现方法的表现点,确定所采用的具体表现方法;再后比较分析各自表现方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答题范式】两首诗都(或分别)采用了()的方法,描写了()形象(情景),表现了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效果。
  【答题示例】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问】两首诗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但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差异很大,请具体分析。
  【答】孟诗着眼于对时间过程的描写;而王诗却着眼于对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素笔白描,重在写意;王诗重彩绘色,以形写意。孟诗是古体五言绝句,格律自由,颇有行云流水之美;王诗是近体六言绝句,格律精严,对仗工稳,独具艺术匠心之妙。孟诗语言平易近人,自然天成;王诗语言清新明朗,工巧严整。
  对于诗歌鉴赏题,要取得高分,就要懂得运用相关术语,学会准确表达。若是能让学生对这些诗歌鉴赏的模式熟练掌握,再加上大量的积累和练习,相信学生在考场上定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作者简介:郑爱琴,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Myoepithelioma/myoepithelial carcinomas are not commonly found in soft tissues and are especially rare at visceral sites.This report describes a case of a rare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AIM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cal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We systematicallyreviewed FMT used as clinical therapy.METHODS: We searched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学生通过“情境导入、实训驱动”的互动、协商、合作达到学习的目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是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模块,具有启迪专业学习兴趣的作用。本文以医疗电商模式的创新应用为例,运用项目教学法讲授设计的方法,联系平日的讲授实践来探寻具体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讲授实践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模式;医疗电商  引言  电子商务专业是以培育复合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本文对当前边境山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作一探析,并就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以求共同
语文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其有效策略有二:主体自我对象化;学习的“内感化”。
【摘 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流行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对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及文化意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揭示。  【关键词】王羲之 《兰亭集序》 老庄哲学 生命意识    王羲之(321~379),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所作的《兰亭集序》用情慷慨哀深,运笔矫健清宛,风骨爽峻,为历代人们所叹赏,素负盛誉。  近来看到部分教参分析这篇作品时,抓住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阐释王羲之“批
摘要 笔者九年来的教育教学表明:教育根植于爱。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你以微笑走进课堂教学,以亲切的语言进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博爱之心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你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教育 爱心 情感 共鸣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激励教师:“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我从事教育教学九年中,尤其是班主任
Although ipilimumab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and cause regression of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the associa
AIM: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peroral esophageal myotomy(POEM) in patients with achalas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4, 50 patient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