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被世人成为"中国奇迹"。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尤其是 2013 年以后,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下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样,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现阶段,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中国经济面临又一次挑战,我们又应如何应对,推迟红利期的结束,这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关键字: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应对方法
  一、前言
  二战后的三四十年代,东亚的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尤为突出。研究表明,经济起飞,都发生在人口结构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迅速转变阶段。东亚奇迹的出现,就是充分利用了人口结构发生转变所带来的有利时期。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经济社会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老少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的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期",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二、我国的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被世人成为"中国奇迹"。在经济发展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作用下,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人口结构转变相当不易。在七十年代,中国就进入了人口红利期。在此期间,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较高,老少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数较低。这种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自2001年开始,人口年均增长率开始明显放缓,《联合国人口展望》预计到 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并随后转为负增长。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老龄化趋势初现。尤其是 2013 年以后,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下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样,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现阶段,我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中国经济面临又一次挑战。"民工荒"、"黑工潮"是成为经济的热门话题。这是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的一个现状,究其原因,实质上是由我国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人口供给逐渐减少所致。
  三、人口红利对中国的影响
  在国内外学者探讨"中国奇迹"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口红利初期,我们感觉到的只是更大的就业压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口逐渐增加。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一般这个过程要经过十年左右,我们才能感受到"红利"的存在。
  人口红利只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红利的兑现,需要具备和创造一系列条件,如公共卫生事业的实质进步、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合宜的制度环境,以及有助于形成灵活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对外开放和提高储蓄水平的经济政策等。
  现阶段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老龄化现象初现。一方面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明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化为劳动年龄人口。即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即将消失,但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推动,也会继续推动红利期的延长。另一方面,在老龄化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化的人口还会有较高的储蓄率,我们还能充分利用这些储蓄资金,让资本回报得到最大化,这也能为我国经济增长增加一定的动力。由此可知,无论从劳动力供给还是从国家储蓄率方面来看,"人口红利"虽然在人口上的红利快要消失,但人口红利的作用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应有效利用这一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四、影响我国人口红利的不利因素
  第一,未来劳动力供给由上升变为下降。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在假定技术进步不变或变化较小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必然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劳动力的支持,使得经济面临滞缓增长的困境。
  第二,劳动负担加重,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考虑到劳动年龄人口并非实现全部就业,而且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需要负担的人口,包括普通教育的孩子、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失业人口等。从业人员规模随老龄化加重必将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快于人口减少的速度,致使从业人员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期将较早的关闭。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人口红利的实现程度。中国收获人口红利的程度应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程度。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一事实决定着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不可能太高。
  五、应对方法
  第一,做好人口转变研究工作,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为经济发展做好人力后盾。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发展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我国已进入少子老龄化时代,经济发展将存在潜在的障碍。人口结构问题是长期性的,它需要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解决。因此,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口、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把握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并适时的对人口生育政策作出调整。
  第二,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深挖就业渠道,扩宽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提高劳动参与率,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使劳动力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是现阶段维持人口红利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充分就业为优先考虑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就业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扩大就业采取多种有效的政策措施。这样不仅不会淡化加快经济增长的目标,反而更加保障了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双重目标。
  第三,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制,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地域障碍,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建立合适的体制,使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在发达地区和良好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兑现 "人口红利"提供了机会,进而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真正的劳动生产力。充分利用各地经济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实行相应的错位发展战略,就可能使得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开启时期在各地区都能得以延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从人口红利中获利。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农村劳动力得以有序流动,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只有完善劳动力市场,消除区域和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第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和技术是时代核心,而人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教育投资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为避免人口红利枯竭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对劳动者本身的投资,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用质量代替数量,是后人口红利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强教育投入,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等,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云.我国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
  [2]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9(2)
  [3]郭晗.人口红利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谷华,1988年10月,女,出生地:河北省定州市南城区刘崔邱村,所在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新语文课标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其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我国广大的边远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地理课程正遭受着冷落。作为边远地区教师,选择正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
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经验累积,思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最好的办法是写作。所以,写作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要想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乖乖坐着听你讲课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到底什么才能让他们停下来听你讲,然后很乖巧地让你用微笑来表示对他们回答的肯定呢?一是要课堂上放入有吸引力教
摘 要: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它使得互联网金融更快地进入了大众视野,也对传统融资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带来新的机遇。众筹的不同种类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其总体实质还是创意。  关键词:众筹融资;股权众筹;公益众筹;互联网金融  一、众筹融资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众筹融资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发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一样.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种好三块“源”地,丰富习作素材,奠定扎实的习作基础,学生就可能写出好文章.rn一、训练观察能力,写好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各有长短,我们在追求思政理论教育的实效过程中,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政理论教育
美术课程是艺术类教学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绘画在美术课程中占有重要比例,其种类繁多,包括刻板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