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应被岁月淹没的拓荒之作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竹笛长期作为戏曲伴奏、民间合奏乐器,民国以前其吹奏教学仅凭师徒式身授口传。“五四”以后,渐次出现少量略带教学性质的曲谱汇辑和基本吹奏法小型读本③。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竹笛教材建设,始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笛家蒋詠荷所编《笛子教材》为今见新中国第一部竹笛专业教材,自此竹笛始有教授法。此后50余年间出版的100余部竹笛教材中,鲜有出其右者。然而,这部重要且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的拓荒之作,却过早地被笛界遗忘——即便是当代竹笛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权威文论,也未将其纳入视野。④
  一、《笛子教材》的三个前期文本
  1.《笛谱》⑤
  从原华东艺专馆藏《笛谱》扉页所记“1953年上”字样看,这本罕见蜡刻油印教材其印成时间至迟于1953年。《笛谱》开篇以著名音乐家杨荫浏《苏南吹打曲讲座提纲》一文为“序”,表明作者对竹笛]奏历史的认识受杨荫浏先生相关研究影响,也表明《笛谱》曾受精通箫笛的杨先生推举。“序”之后,是作者精心编排的69首练习曲、乐曲,计21页。其中,含作者自创针对性吹奏技法练习曲35首、作者记谱整理民间笛曲23首、作者采集当时新创作歌曲7首及新创作器乐曲4首(中外各2首)。各曲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方式编排,并间插相应文字说明作为学习引导。在35首自创针对性吹奏技法练习曲中,包含基本呼吸吹气法、超吹法、连线与“吐气”、气息控制体验、不同节拍与节奏、音阶、强弱等练习。同时,作者归纳出倚音(单倚音符号设定为“ ”、双倚音符号设定为“ ”⑥、顿音(符号设定为“▲”)、打嘟噜(符号设定为“Dr”或“Dr……”)⑦、颤音(tr或tr )等常见]奏技巧,并辅以自创专门练习曲;各]奏技法练习曲后,又安排技法运用与提高性质乐曲。一些民歌(如《兰花花》、《哭长城》、《盼情郎》,多首《陕北民歌》、《生产忙》等)、民间器乐曲(如《丧礼曲》、《凤凰令》、《宫调担水》、《十番》、《将军令》,多首《郿鄠调》,多首《道情》)的记谱整理,保存了风格各异的珍贵民间音乐资料;新创歌曲(如《运盐》、《游击队歌》、《打倒汪精卫》等)、改编器乐曲(如《七枝花》、《道情序曲》、《晚会》、《秧歌》等)在笛曲篇幅、记谱方法等方面既吸收了西方器乐曲之长,又具有鲜明民族性、时代性。选编外国音乐(如《长笛音乐序曲》、《喀秋莎大砲》)则显示出编者开放的音乐教学观念。
  尽管只有个别曲目被直接收入《笛子教材》,但上述技法归纳与定名、训练阶进安排等教材编写理念为《笛子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2.《笛曲讲座》⑧
  笔者所存《笛曲讲座》为中央音乐学院赠“福建文艺”本,书号为“J632.11”,馆藏登记号为“27330”。据此可知,《笛曲讲座》油印后曾赠送国内多家有关单位,供学习交流。《笛曲讲座》内容分为“笛的简单介绍”、“关于笛曲多样表达风格的介绍”两部分。
  “笛的简单介绍”涵括竹笛来源、种类、音域及运用介绍。关于竹笛史源,作者采信崔豹《古今注》中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的说法——这一认识与杨荫浏的观点相一致。⑨“笛曲多样表达风格的介绍”是“讲座”主要内容。作者重点选介曲目共计12首:昆曲吹打曲宴乐《傍妆台》、西安鼓乐《云锣起》、苏南吹打曲《满庭芳》中段、广西民间舞《跳神》伴奏曲调《九天玄女》,还有民间艺人张广明(笛)、杨春林(三弦)]奏的《庆生欢》,张广明]奏的《大四联》(作者特别介绍]奏者多处使用的滑音技巧,首次将其]奏符号设定为“ ”),冯子存]奏的河北民歌小调《放风筝》与《小寡妇上坟》,二人台过场音乐《喜相逢》,内蒙古民间艺人巴布大尔基]奏的《巴音义和都古楞》与《都仍扎》,新疆民间笛曲《黎明》等。针对每一首笛曲,作者结合流行地区的生活风俗分别介绍各曲的风格、应用场合、]奏(合奏)形式、主要吹奏技法、音响色彩或情调、乐曲结构等,并对一些民间艺人的]奏风格、技法特点进行概括。各曲均部分或全部附有曲谱,十分珍贵。
  可以认为,《笛曲讲座》对中国笛乐多种风格类型及相应]奏技法所进行的首次梳理和介绍,为《笛子教材》宏观把握竹笛风格性技法训练,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个别曲目被收入《笛子教材》。
  3.《怎样吹笛子》⑩
  《怎样吹笛子》为新中国第一篇竹笛研究论文,共八方面内容。对于竹笛起源,作者仍持“张骞使西域时传入”说。{11}文中首次阐述的笛膜与竹笛音色的关系以及与]奏音色密切相关的“吹奏姿势”颇有]奏法理论深度。同时,作者对吹奏呼吸的形象、准确描述不仅前所未见,后世笛家也多有不及,见出作者长期积累的]奏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作者首次以理论形式归纳出竹笛]奏的“风门、口风、口劲”和“超吹”、“吐音和连音”等概念,并分别对其进行界定,联系具体运用进行分析解释。作者创造性地将西方乐器连奏、断奏方法运用于竹笛]奏,这一点后来成为区别专业、业余竹笛]奏的重要标志。作者还在总结冯子存及其他如山东、河北地区民间笛子]奏家]奏艺术基础上,归纳出几种“民间的]奏方法(技巧)”,即叉口及按半孔法、导音(与后来所谓“波音”等略同)、历音(即《笛曲讲座》中所谓“音的急速连续级进”)、打花舌(即《笛谱》所谓“打嘟噜”)、滑音。
  《怎样吹笛子》在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历史上,实现了竹笛]奏常用技法的系统性定名,并联系地域风格和民族色彩归纳]奏技法的风格性,对嗣后中国竹笛教学发展做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二、《笛子教材》的内容
  《笛子教材》是在前述三个文本编写基础上,贯彻了前期形成的思路和经验编成,由音乐出版社于1956年10月出版。自1956年第一版至1963年第一版第五次印刷,其间在内容上略有修订(如第二页删除了第三次印刷时仍然存在的“执笛姿势”图示,将第三次印刷时仍使用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共印行58515册。此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专业竹笛教材,对建国初期竹笛]奏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志超先生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小时候学笛子购买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蒋詠荷先生的《笛子教材》”{12}。
  1.笛子的简单介绍
  第一部分为“笛子的简单介绍”,综合了《笛曲讲座》、《怎样吹笛子》中的相关内容,涵盖竹笛来源、种类及音域应用、吹奏姿势、呼吸、笛膜和音色、转调和音律的矛盾、]奏的风格等八方面。与前期三个文本相比,其中“笛膜采集方法”、“转调和音律的矛盾”部分为新增内容。文字部分最后附有D调曲笛常用D、G、A、C调门指法表,很有创意。该部分文字内容及所绘竹笛结构图示,为诸多后世笛家所编教材引用;竹笛各部分结构名称沿用至今(民国时期及以前的竹笛音孔计数是以近膜孔端之上孔为第一孔)。《笛子教材》对竹笛结构的命名沿用至今。
  2.第二部分:吹奏训练
  作者按照D调曲笛]奏D调、G调、A调、C调不同指法,先后安排训练进阶与相关内容。
  D调指法部分,从“缓吹”发音练习(练习曲4首,乐曲6首)开始,渐次进入风门、口风、口劲介绍及超吹法训练(练习曲3首),然后安排叠音技巧的介绍与训练(练习曲、乐曲各1首)。在掌握初步发音技术后,进而讲解吹奏呼吸问题,并安排练习曲(1首)、乐曲(3首)进行训练。之后,介绍吐音与连线基本]奏方法,并辅以练习曲(1首)和乐曲(6首),再对D调曲笛高音吹奏方法进行解说,配以练习曲(1首)、乐曲(4首)。此部分最后安排的是作者编创5首“音阶练习”。
  G调指法部分,作者首先安排练习曲(3首)与乐曲(4首)进行指法训练,进而辅以G调音阶练习曲3首。随后,安排稍有难度的气息控制练习曲(2首)及顿音(乐曲4首)、倚音(乐曲8首)技巧练习。
  A调指法部分,作者首先安排练习曲(3首)、乐曲(9首),进而进行音阶练习(练习曲3首),进而安排颤音技巧训练(练习曲1首、乐曲2首)和气息的强弱训练(练习曲4首、乐曲9首)。
  C调指法部分,作者首先以练习曲(共3首)和乐曲(11首)相混合编排的形式安排训练,接着安排C调音阶练习(练习曲3首、乐曲1首)。然后是唤音(即《笛曲讲座》中所谓“叠音”、《怎样吹笛子》一文所谓“导音”技巧)训练(具有小型独奏曲性质的乐曲6首)和打花舌训练(练习曲3首、小型独奏曲1首)、历音训练(练习曲、独奏曲各1首)、滑音训练(当时较有影响的笛子独奏曲7首)。
  以上述训练为基础,一般学习者即已掌握竹笛吹奏常用技法,具备一定]奏功力,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不同地方风格的乐曲。因而作者随后安排2首苏南吹打曲、3首内蒙古笛曲、7首新疆风格笛曲提供进一步学习。
  全书曲目共计138首,其中含自编音阶、节奏、气息、指法、舌吐类练习曲48首,含搜集整理或改编民间乐曲、民歌及新创作乐曲计90首。练习曲、乐曲的进度编排合理,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作者汇集的90首乐曲,除作者自己记谱整理的民间乐曲之外,不仅有安波、杨荫浏、高步云、王铁锤、晋奎、寄民等记谱的民间乐曲,也有厉声、桑桐、冼星海、聂耳、朴东生、刘恒之、贺绿汀、程远鹤、彭修文等创作或改编的乐曲。这些民间乐曲、改编曲目涉及不同地方音乐风格,有较珍贵的资料价值。此外,作者记谱整理了冯子存、张广明、魏永堂、梁培印等名家所]奏的多首曲目,《对花》、《卖扁食》、《小寡妇上坟》、《放风筝》、《顶嘴》、《庆生欢》、《双合凤》等,及时满足了建国初期竹笛独奏这一新兴舞台]出形式对曲目的需要。
  三、《笛子教材》的历史贡献
  《笛子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经作者略作增删后,与杨荫浏《中国乐器和器乐的发展概况》、査阜西《古琴》、曹正《筝》、曹安和《琵琶、三弦、笙》、蒋风之《二胡》等一起,又被收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编辑部所编《民族器乐广播讲座》中{13}。综合起来看,《笛子教材》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开拓性的,对后来的中国竹笛]奏及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奠基作用。
  1.归纳、命名竹笛吹奏技法并设定标示符号
  《笛子教材》其乐谱记写较规范,经作者所命名多种吹奏技法名称,如吐音与连线的基本]奏方法名称及历音、叠音、滑音、顿音、颤音、唤音、打花舌等常用]奏技巧名称等,均为笛界沿用至今。同时,作者又将这些常用吹奏技法设定了标注符号,如创造性命名“历音”技巧并设定符号为“ 、 ”,命名“打花舌”技巧并设定符号为“?觹”,命名竹笛]奏的“吐音”与“连线”方法并分别设定符号“T”、“⌒”,命名“叠音”技巧及其符号“ ”,设定呼吸换气符号为“,”。此外,作者引用西方器乐]奏符号:颤音(tr)、顿音(▲)、滑音(→、→)、倚音( 、 )。又将五线谱记谱符号运用到竹笛音乐记谱中来,如反复记号、速度标记法、强弱记号(f、p等)、渐强(<)渐弱(>)等。
  2.建立按照竹笛调门类型进行阶进训练的教学模式
  作者按照D调竹笛]奏不同调门指法的难易程度,对各种吹奏技法详细解读,合理安排练习进度、细致讲解各曲习练要领。并开创性地针对不同]奏技法,创作音阶练习曲与技法练习曲。作者的技法训练阶进模式及针对性技法练习曲的编订思维,对后世笛家的教学及教材编写产生重要启发。
  3.竹笛]奏风格训练的教学思路
  作者强调笛曲地域风格,总结]奏技法的地域性特点,归纳出竹笛]奏主要有察绥地方的“开朗而粗犷”风格、苏南吹打的“清丽而优美”风格、内蒙古长调的“辽阔而豪迈(高亢)”风格、新疆维吾尔族的“节奏鲜明、热情而奔放”风格、西安鼓乐的“优雅清丽”风格等。作者针对各种不同风格,进行了吹奏技法、气息运用、笛膜贴法等要领的讲解,同时,安排练习曲进行专门训练。后世笛家所编写的教材,就风格训练重视程度看,鲜有所及者。多首经作者整理记谱的风格性竹笛独奏曲,不仅十分珍贵(如冯子存、张广明、魏永堂等人的]奏谱),也被多次引用、出版,作为技巧与风格训练的曲目和音乐会]出曲目。
  综上所述,蒋詠荷所编格调雅致、观念新颖、独具匠心的《笛子教材》,是一部新中国竹笛教育开天辟地之作,是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受客观条件所限,该教材尚存在吹奏技法训练难度不足、训练标准设定不够明确等问题,对江南丝竹、秦腔及广东、潮汕地区竹笛风格及其吹奏技法还缺乏足够关注{14},但总体上看,这部教材承前启后,开拓了新中国竹笛]奏教学的崭新道路,标志着中国竹笛]奏艺术“学院式”发展的开端。
  
  ①本文为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世纪中国竹笛]奏法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②蒋詠荷(1926—1996),江苏武进人,擅竹笛、胡琴,又曾以京胡琴师闻名。早年师事南京国立音乐院名家储师竹,1950年随恩师储氏及同门师兄张韶在常州举办音乐会。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即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4年,整理杨荫浏所编《中国历代乐器说明(附乐器图片)》,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油印发行。1956年与高步云合作翻译出版简谱本《牡丹亭》之“学堂、游园、惊梦”等唱腔名段;同年,发表新中国第一篇竹笛]奏法分析文章《怎样吹笛子》;同年10月,编著出版新中国第一部竹笛]奏教材——《笛子教材》;同年,发表论文《中国的乐器》。1957年,记谱整理并出版《二胡独奏曲集》(收录《平原竞马》等曲);同年,记谱整理并出版《笛子独奏曲选集》(第一集)。“文革”后调入甘肃酒泉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1980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遂调入任职。1982年9月参加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出(北方片),并撰文《泉城归来》报道西安音乐学院佳绩。1983年5月,编著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教材之一——《民族乐器》(油印使用);同年,与龚建文、鲁日融合作撰写发表《探索与求新——浅析民族管弦乐音诗〈骊山吟〉的创作特点》。1984年8月5日出席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二届年会,提交论文《敦煌壁画中的隋唐乐器及其组合形式》并于杂志发表;同年,与龚建文、鲁日融合作撰写发表《民族管弦乐音诗〈骊山吟〉的复调手法》。1985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长安古乐学社”,遂调入该学社专事研究。1987年11月13日—22日,应香港民族音乐学会邀请随中国音协代表团赴港访问、考察。1987年退休。1991年与方建军合著出版《陕西出土音乐文物》;同年10月,赴泉州参加第二届南音学术研讨会。1993年赴美国访问、讲学,1996年4月22日客逝异邦明尼苏达大学音乐学院。
  ③据笔者所见,主要有齐家笨《最新箫笛工尺合谱》、郑觐文《箫笛新谱》、方向溪《擫笛述义》、肖剑青《箫笛吹奏法》。这些读本均未具备教材规格。
  ④张维良《竹笛教学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音乐》,1996年第1期;耿涛《科学化地应用竹笛教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⑤现藏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J648.11/50.刻印时间不详,其扉页有“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印章、“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印章。
  ⑥作者在《笛子教材》中改称为“复倚音”。
  ⑦打嘟噜即近所谓花舌技巧,作者在《笛子教材》中,将“打嘟噜”改称为“打花舌”。
  ⑧此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油印资料之33,油印时间:1954年5月。
  ⑨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页。
  {10}蒋詠荷《怎样吹笛子》,《人民音乐》1956年第1期。
  {11}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相关论述请见拙文《古“篴”音义、形制考》,《音乐与表]》2009年第4期;《京房改制所据原笛吹式考辨》,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9年第4期。
  {12}见笔者于2009年9月27日电话采访蒋志超教授记录。
  {1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编辑部所编《民族器乐广播讲座》,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第40页。
  {14}这些不足,在其嗣后编集的《民族器乐讲座》之笛子部分及《笛子独奏曲选集》中,已作出一定弥补。
  
  王晓俊 南京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具有协同创新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入手,重点围绕导师团队协同、跨学科协同、开放式协同培养等,探讨协同创新环境下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积极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随机调查我校100位学生,就阻碍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阻碍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己不愿学、高校要求不够严格及教师上课效果有待提高等。本文的调查结果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相关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教学质量;因素;舞弊;旷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94-02  一、引言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
近年来,襄阳市教育局以提升全市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任务,以打造“襄派教育家”和培养“万名名师”为载体,重点抓好名师工作室建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工作取得新成绩。区域如何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我们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定位要准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就是要为优秀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就是要梳理、提升名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实践智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因此,区域推进名师工作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民办园园长队伍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采用scI-90症状自评量表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安阳地区82名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研究,调查了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城乡、学历、性别、管理年限等个体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办园园长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社会支持、优化心理素质、科学管理的维度给予建议。  关键词:民办园;园长;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众多的世界名校,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教育强国。而国内的高校与美国名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问学习经历为基础,过旁听以及对部分学生的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那里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以及课堂的具体情况。再结合自己的国内教学经历,分析美国名校与国内高校学生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式的想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实践;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新型教学方式不断被应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线上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但长时间视听课程使学生疲倦,产生枯燥感。为了提高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翻转式线上教学模式一方面可缓解传统线上课程的疲惫感,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跨界整合的多方面能力。以“景观生态工程”课程教学为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境下,对新型翻转式线上教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
摘要:对高职《甲醇生产技术》课程中“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教学单元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为《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高职;甲醇生产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2-02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能源的
摘要:从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谈起,继而从课堂的引入,课中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再谈及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打造语文课的高效课堂。难得的是,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以课堂实例为据,有理有据、以据论理,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  关键词:高效;兴趣;氛围;参与;激情;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在现行基础教育制度下,为了能够增加高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教育部提出了高考双轨制,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高考双轨制的提出作为出发点,深刻地剖析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考双轨制的一些有效措施与意见。笔者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同时也希望高考双轨制能让更多学子受益,真正使我国成为教育大国,人才大国。  关键词:高考双轨制;教育公平;地区差异;改革完善 
[摘 要] “中药鉴定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知识点零散、繁杂,系统性不强,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将BOPPPS教学体系与对分易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结合,通过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六个模组相互衔接融合,渐次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完成教学内容的闭环学习。实践证明,对分易与BOPPPS教学模式的结合,便于教学互动,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教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