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领导人对西藏的关切之情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昔日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农奴,今天成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经历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在他身上折射出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
  更令人感叹的是,他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1961年,毛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他。
  周恩来总理在听完他的汇报后说,“热地同志的发言很好,他说得对呀!”
  1989年建国40周年国庆之夜,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关切地向他询问西藏的情况。
  他曾到胡耀邦同志家中倾心长谈,胡耀邦同志送给他两卷《鲁迅书信集》,并亲笔在扉页上题诗。
  1990年夏天,在北京开会的热地被江泽民同志请到了办公室,江泽民同志特意向他征求去西藏的时间,热地说:“七月。”江泽民同志当即拍板:“好。”
  1988年,胡锦涛同志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从此,热地与胡锦涛同志朝夕相处、共事多年。
  作为一名藏族民族干部,他亲身感受了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常务副主席,热地非常繁忙,在会议间隙,他接受了《对外大传播》记者的采访。在谈到“两会”对西藏的关注点时,他说,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增强民族团结;不断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构建和谐西藏;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加强西藏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今后怎么发展等,这些都是代表们最关心的议题。
  在谈到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关心时,热地说:“我在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班子中工作了几十年,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深深感到,中央几代领导对西藏情况掌握之细,对西藏工作研究之深,范围之广,对反分裂斗争形势判断之准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筹划之长远,令我们这些长期在西藏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敬佩。我切身体会到,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情地领导西藏工作的,他们为解决西藏稳定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鞠躬尽瘁、殚精竭虑。”
  
  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今年68岁的热地,出生在西藏那曲牧区的一个小乡村。那时的西藏还依然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落后又贫穷。热地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生活了21年,母亲是个贫苦牧民,为了糊口,热地也曾在寺庙当过小扎巴,要过饭,当过佣人,四处流浪,受尽凌辱……是共产党、解放军给了他和西藏百万农奴的新生。
  1959年,刚刚平息了西藏少数上层分裂主义分子发动的武装叛乱后,西藏同时进行了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得到彻底解放。为了培养藏族干部,政府动员藏族同胞到内地去学习,热地想去报名,于是他找母亲商量,母亲说,你已经长大了,还是自己决定吧。当时从部落头人和寺庙上层传出谣言说:汉人要把这些人弄到很远的地方去做苦力,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然而,凭着热地对解放军八九年的认识和感情,他勇敢地报了名。在热地的家乡,当初报名的有十几个,最终只去了几个,就这样,热地成了在他的家乡到内地学习的第一批学员中的一员。
  那是热地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出家乡,第一次坐上汽车,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看到天安门……一连串的“第一次”将热地送到首都北京的中央政法干校。这是建国后国家专门培养公、检、法人才的最高学府。
  四年的学习生活,令热地终生难忘。他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公安业务,还亲历了新中国的巨变。在学校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参观团一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谈起那次被毛主席接见时的情形,热地至今记忆犹新,激动不已。“那是1961年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当时,看到毛主席向我们走来,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聆听周恩来总理的教诲
  
  1968年7月,为了筹备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中央把西藏的领导同志和一部分群众组织的代表请到北京办学习班,热地当时是那曲地区一个群众组织的代表,也随其他同志一起到北京学习。在人民大会堂,一次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主持的学习汇报会上,热地发言说:“我们大家都是革命群众,不应该势不两立,没有理由不团结、不联合,今后应当加强团结。”周总理插话说:“热地同志的发言很好,他说得对呀,风格很高嘛!”总理当时的音容笑貌在热地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从总理的话语中深深体会到,顾大局,讲团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在他们这一代人中继续发扬光大。30多年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坷和挫折,无论碰到多么不顺心的事情,热地都把周总理的教导当成座右铭,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不计个人得失。后来,在热地的一再建议下,“特别能团结”成了“老西藏精神”的重要内涵。那是在2001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参加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西藏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时任西藏代表团团长的热地,当即建议把“特别能团结”丰富到“老西藏精神”中去,这一建议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赞同,被中央采纳。
  1972年,中央在北京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热地作为西藏年轻干部代表参会,亲耳聆听周恩来总理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周总理一连讲了几个晚上,他一边讲,一边不断地做自我批评,哪件事、哪个问题自己处理得不妥,有教训,毛泽东主席又是怎样做得正确。热地说:“周总理讲得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而且真切实在。周总理在讲党史中所体现出的高风亮节、坦荡胸怀,更是让我钦佩之至,终生受益。”
  
  与邓小平“零距离”接触
  
  热地第一次与邓小平同志近距离接触是在1975年,那是他在中央党校中央读书班学习期间。那一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后,大张旗鼓地抓各项工作的整顿,7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央读书班学员座谈并讲话。这个讲话后来以《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这一重要讲话为尔后拨乱反正,结束“文革”动乱,为正本清源,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确立党的政治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热地听完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后,激动不已,会后与顾秀莲、郝建秀等同学认真核对笔记,当晚就用电话向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荣同志作了汇报,任荣同志当即表示,这个讲话很重要,能否马上寄来邓小平同志讲话的书面稿。
  热地第二次与邓小平同志近距离接触是在1989年建国40周年国庆之夜。那晚在天安门城楼上,热地代表西藏各族人民向邓小平同志问候,祝愿他健康长寿。邓小平同志高兴地表示感谢,并关心地询问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等情况,热地一一作了汇报。当时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绍明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珍贵镜头。热地一直精心保存着这张照片,后来,这张照片被视为反映邓小平同志关心西藏人民的经典代表作品,被各大媒体广泛采用。
  1991年夏天,热地借到北京开会之机,又专程到北戴河看望了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第五浴场,热地说想和邓小平同志合影留念,小平女儿毛毛说:“事先没说照相,也没换件衣服。”邓小平同志爽快地说:“没得关系。”就这样他们穿着便装合了影。热地向邓小平同志敬献了哈达,邓小平同志热情邀请热地一起下海,热地说不会游泳,邓小平又说:“没得关系,学嘛!”邓小平同志的随和令热地十分感动,也使热地深受教益。
  
  与胡耀邦无话不谈
  
  1975年,热地在中央党校读书班,与程子华、吕正操、胡耀邦、顾秀莲、郝建秀等在一起学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热地与胡耀邦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时胡耀邦同志还未“解放”,热地住在楼下,胡耀邦同志在楼上,他们一起打台球,一起读书,热地汉语底子薄,学习中常常会有疑惑,他就去请教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学识渊博,而且耐心仔细,每次热地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他们就这样在一起度过了5个月的时光,学习班结束,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来,热地成了胡耀邦同志家的常客,每次到北京来,都要去看望他。打倒“四人帮”后,热地又去了胡耀邦同志家。那天他们倾心长谈,胡耀邦同志送给热地两卷《鲁迅书信集》,并亲笔在扉页上题诗:“去年同窗钻马列,今年重逢庆诛妖。聊赠鲁迅书两卷,风雨途中辨航标。”
  
  “把思想工作做到了
  江泽民的头上”
  
  1989年6月24日,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京西宾馆,热地与江泽民同志在电梯里不期而遇。热地说:“祝贺您。”江泽民同志看了看热地胸前佩戴的会议证说:“噢,热地同志,你好。”就这样他们认识了。
  1990年夏天,在北京开会的热地被江泽民同志请到了办公室,江泽民同志特意向他征求去西藏的时间,热地说:“七月。”江泽民同志当即拍板:“好。”
  这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西藏。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和各民族干部群众接触、交流,那次视察原计划只到拉萨,后来他向负责接待组织工作的热地提出:不仅要到拉萨,还要到农牧区去,到农牧民中去,还要到羊八井地热电站去,后藏日喀则也要去,一定要到后藏去一下,不去不行。江泽民同志所到之处,受到藏族等各族同胞热烈欢迎。江泽民同志在西藏谈到人权问题时,当着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级)李肇星的面,亲切地拍着热地的肩膀,拉着热地的手说:什么叫人权,热地同志从过去的农奴成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党委堂堂二把手,这就是人权。理都在咱们这边,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宣传?江泽民同志的这段铿锵有力而又感人肺腑的话语,如同一股暧流一直流淌在热地的心田。
  2000年10月10日,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参加了西南组座谈。他点名要热地发言。热地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非常英明正确的。现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已经辐射到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但都辐射不到西藏。所以我们请求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请求中央尽快修建进藏铁路。进藏铁路对中央来说是几代领导人都非常关心的大事,现在看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有望将它付诸实施了,西藏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铁路现在终于要有着落了!”
  热地的话音未落,江泽民同志就哈哈大笑说:“热地同志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我头上了!”江泽民同志当即向同在西南组座谈的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询问了进藏铁路的有关情况后说:“你们抓紧写一个简明扼要的材料给我,不要太长。”仅隔一个月,11月10日深夜,江泽民同志就在铁道部的报告上作了长达3页纸的批示,指出:“应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做出的一个大决策。”朱基总理随后主持总理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会议认为修建青藏铁路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可以开工。2005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正式开工,2006年7月1日将正式开通,西藏即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配合胡锦涛稳定西藏局势
  
  1988年西藏局势很不稳定,胡锦涛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热地已经在自治区党委领导班子里工作了14年,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兼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稳定局势领导小组组长。
  西藏当时由于骚乱闹事不断,情况非常严峻,一度到了“机关不能正常办公,单位不能正常上班,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商店不能正常营业”的地步,社会问题相当复杂,干部队伍思想混乱。当时热地与胡锦涛同志住在一个院里,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散步。热地把了解到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向胡锦涛同志汇报,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回忆起那段时光,热地说,“我和锦涛同志共事5年,团结和睦,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工作非常愉快。锦涛同志去后团结各方面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查研究听取意见,非常民主,处理问题全面、细致,我们的合作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胡锦涛同志有一句话,曾深深触动过长期在自治区党委分管干部工作的热地。他深情地说:“锦涛同志到西藏后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各个方面的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不同意见,决策很慎重。他认为西藏稳定是第一位的,他对我说‘多换思想,少换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锦涛同志的这种宽大的胸怀和非凡的眼光,对统一当时的干部思想、稳定干部队伍、实现西藏社会由乱到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非常佩服。”
  热地深有感触地说:“锦涛同志说过,一个部门、单位要想干实事,团结是压倒一切的问题,一个领导班子,需要有一个好的结构,但首要的问题还是团结,不团结,就什么事也做不成,结构再好也不能发挥作用。班子成员间要相互支持,不能相互拆台。锦涛同志十分信任民族干部,百分之百地放手让他们去干。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自治区党委班子成为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核心。”
  热地动情地说:“1992年,胡锦涛同志到中央工作后,仍然十分重视西藏工作,他把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一片深情,体现在对西藏工作的指导上。党中央召开的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藏方略也都渗透着胡锦涛同志的经验和心血。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治藏方略。”
  热地对记者说,今年3月5日下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在中央和全国大力支援下,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藏一定能够在‘十一五’时期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担纲“西藏第一宣传员”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藏一直是国外关注的一个热点,许多媒体和国家对西藏也有很多误解。受到多位中央领导人谆谆教导的热地,无比热爱西藏,无比热爱祖国,他总是借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传西藏,被人亲切地称为“西藏第一宣传员”:
  ——1996年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主任热地,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外新闻记者,他说,西藏经济发展、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2001年3月14日,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主任热地对中外记者说,西藏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任何人,利用任何时机,以何种方式制造国家分裂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任何逆这个历史潮流而动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2002年3月,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主任的热地,率领中国西藏人大代表团应邀访问了欧洲议会和比利时王国。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然不到一周,但热地先后与欧洲议会和比利时的40多位议员进行了广泛接触,举行会谈、会见21场。代表团全面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把一个真实的西藏展示给了欧洲人民。
  热地深有感触地说,把一个真实的西藏展示给外国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我始终坚持,接触比不接触好,沟通比不沟通好,交流比不交流好。2002年6、7月份,欧洲议会和比利时议员们,对西藏进行回访之后,他们连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有想到西藏的传统文化保护得这么好,没有想到西藏人民宗教信仰这么自由,没有想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快。他们说,亲眼看到的西藏,和达赖及西方媒体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2003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热地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农奴成长为副委员长的国家领导人。工作岗位虽然变了,但是作为雪山之子的热地,热爱西藏、宣传西藏的赤诚之心始终没变:
  ——2003年4月,他率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不远万里,访问了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太平洋岛国,在出席南太平洋岛国议长会议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宣传了西藏。
  ——2004年11月,他陪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了尼日利亚、赞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等非洲四国,向非洲朋友介绍了西藏的发展变化。
  ——2005年5月,他陪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太四国,他以多种方式宣传了西藏,增进了这些国家对西藏的了解。
  
  责编:周 瑾
其他文献
联合国的事情,大则涉及世界未来走向,小则关乎各国自身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都会根据各自不同国情和战略需要,对各种重大问题当仁不让,据理力争。由于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官们拿的是本国政府发的薪水,因此,他们在联合国的所作所为,都设法与各自首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我发现,在联合国的各国代表一个个都“贼精”,脑袋瓜长得都“贼尖”,鼻子的嗅觉都“贼灵”、射出的眼神都“贼亮”。他们既是竭力维
期刊
说起外宣期刊,不能不说《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办,是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对外报道月刊,半个多世纪前由宋庆龄创办,发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此之外,《人民画报》、《人民中国》等一系列外宣期刊也都创刊于建国初期,对中国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
期刊
编者按:2005年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可谓风云四起——央视经济频道十年打造的“经济年度人物”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让人们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经济脉搏;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从媒体的责任以及媒体的眼光出发,展现出媒体的价值取向;《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传媒人物”,则以另一种角度碰撞着社会的良知和正义。  本专栏中的人物,有的是名牌企业的打造者,有的是以一种精神感动了社会的个体劳动者,有的是在政
期刊
地点: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办公室  时间:2006年1月6日  访谈对象:国家汉办主任 许 琳  参加访谈者:申宏磊 谭 震 赵 丽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了中国,感知了中国。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语言担负着和平使命,它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桥梁。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
期刊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被称为全球出版业的“奥林匹克”。《对外大传播》曾以《再谈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为题进行策划,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图书出版的重点稿件,令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外宣领域对外出版的现状,这些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书籍走向世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了这个平台,为了使读者更近距离地触摸世界出版业的脉搏,本刊最近采访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展览部经理季清斌。曾经参加了16届法兰
期刊
2006年3月30日上午10时,“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张梅颖,全国政协常委伍绍祖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等十二部委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在启动仪式上,航天员杨利伟和费俊龙、聂海胜受聘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楷模”;以青少年健康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文化专项基金”也同时启动,口号是:支援成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艳颖还为
期刊
编者按: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到来,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出现。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开办“双语视窗”栏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
期刊
编者按: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所在。学习汉语一时之间竟也成为一种时尚,吸引了很多外国的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  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教授中文课程,其中教授汉语的大学有2300余所。中国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接受留学生学汉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吉林省举办的各类展会,越来越吸引国外新闻媒体记者的眼球。国外媒体采访报道展会活动,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初步统计,1995年以来,相继有加拿大环球邮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芬兰广播公司、法国新闻社、法国电视一台、德意志新闻社、德国电视一台、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广播协会、日本经济新闻、韩国广播公司、中央日报、韩国经济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美联社等
期刊
在当今的社会里,想见一个蓝领工人太难了,几乎让笔者感觉到对面如果有一个蓝领工人看过来,你会产生突然见到“工人老大哥”的亲切。是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工厂”已不是一个抽象的记忆。可是,见一批IT精英实在是太容易了,他们活跃在当今社会新经济的大舞台中。甚至,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  1993年,梁稳根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当时为数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