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胃内pH值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对健康志愿者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研究为随机、开放、三交叉设计试验,入选的1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按3种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每日1次每次20 mg(A剂量)、每日1次每次40 mg(B剂量)、每日2次每次20 mg(C剂量)],每种剂量连续口服5d,第5天时进行24 h胃内pH值监测.结果:按A、B、C三种剂量口服埃索美拉唑5 d后,24 h胃内pH值>4的时间分别为(18.70±4.19)、(19.27 4±2.68)、(21.16±2.45)h.其中C剂量与其余2种用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2种用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剂量埃索美拉唑用药后胃内全天和夜间的中位pH值及胃内pH值>3、4、5的时时间百分比(全天:6.73±0.64、95.0%±7.5%、92.0%4±10.6%、86.7%±14.5%;夜间:6.22±1.30、93.2%±13.1%、87.8%±20.3%、78.6%±28.9%)与A剂量(全天:5.99±1.83、85.1%±16.3%、81.1%±18.1%、71.5%±20.3%;夜间:4.90±2.14、72.9%±30.5%、67.2%±31.9%、55.7%±31.8%)和B剂量(全天:6.33±0.62、87.9%±9.5%、83.5%±11.7%、75.6%±15.5%;夜间:4.93±1.60、75.7%±20.8%、66.9%±23.8%、53.3%±30.3%)这2种用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后2种用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每日2次每次20 mg的剂量抑酸效果优于每日1次每次20 mg和每日1次每次40 mg,后2种方法抑酸效果相似。

其他文献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1],被发现时通常处于晚期.国内外报道5年生存率均在5%以下.国外报道胰腺癌完全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可升至20%以上[2].因此,对胰腺癌进行正确的分期,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国外常用腹腔镜进行胰腺癌的术前评估,然而由于其有创性和费用较高,在我国难以广泛开展。
期刊
念珠菌是人的消化道正常菌群之一,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食管念珠菌感染属于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1]、抑酸药[2]等药物的广泛长期使用及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消化道、呼吸道正常菌群失调、炎性反应抑制、天然黏膜屏障破坏,引起条件致病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中真菌尤其是酵母菌的感染日趋严重,给医院内感染的治疗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期刊
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7个月余入院.体检:上腹可触及大小约15 cm×10 cm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19-9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B超示:腹腔巨大占位,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期刊
患者女,58岁,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伴腹痛10个月余,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22日入院.10年前曾因胆石病在当地医院行过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
期刊
从史前走来的中国丝绸,与中华文明相生相伴,至今依然绚烂如花。它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在漫长的历史中,它又是如何不断演变、发展至今的?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以发明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丝国”。数千年来,中国丝绸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明谱写了灿烂篇章。同时,丝绸也催生了丝绸之路,丝绸产品及其生产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东西方文明互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丝绸的起源
患者女,48岁,因上腹不适伴纳差1个月余入院,患者无腹痛、无发热、无黄疸、无体重减轻,既往有甲型病毒性肝炎史,无手术史,无长期药物使用史(如避孕药),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接触史.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癌胚抗原6.9 ng/ml,甲胎蛋白3.3 ng/ml.腹部B超示:肝内多发占位。
期刊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68例患者按规定要求完成试验.所有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固醇(TC)水平均高于正常值.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予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10 mg/d(TC≤6.5 mmol/L)或20 mg/d(TC>6.5 mmol/L)口服.对照组患者则不予给药.记录两组患
本研究采用敏感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MUC1 mRNA的表达水平,以进一步了解其在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中的价值。
期刊
患者男,23岁,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3年,再发20 d于2008年7月16日入院.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未经治疗后于2~4 d自行消退,症状发作时感疲乏无力、失眠不安,无发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期刊
老年胆胰疾病患者(≥60岁)常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因此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此类患者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且合并疾病较多,ERCP术后发生并发症时,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危害更为严重,需特别重视处理,以策安全[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