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轻学人聊天

来源 :阅读与鉴赏·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已至知天命年龄,虽然不敢妄自称“老”,终究在年轻人面前有点资本了。尤其作为高校教师,带着研究生,一般总是我教育青年学子,他们从我这里学习历史了解过去。随着岁月推移,随着本人与一届届学生的龄差拉大(学生的年龄总是恒定不变),课下聊天则常常是他们教育我,是我从他们身上了解当下,辨识时尚,感知“今天的世界”。
  与青年聊天,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天下午,为今年即将毕业的几位研究生举行预答辩,结束后聊起他们“进行时”的求职,一位女生挑得较厉害,从去秋一路挑到今春,不少地方要她,她却嫌三厌四,不是嫌这儿太远太偏,就是嫌那儿不安排住宿……还在寻寻觅觅。我忍不住劝她“先就业后择业”,为加强说服力,现身说法,用自己从大兴安岭筑路力工一路走到今天的个人履历开导她,包括大学毕业后先上政协机关再转专科学校,最后进上海财大……我的结语是:“什么都有一个过程,我不也是这样?”那位“受教育者”直瞪着我,倏忽浮掠一丝坏笑,低首轻言:“裴老师,我只想要你的结果,不想要你的过程!”只想要最后的收获,不想要跋涉的过程?我初极惊愕,刚想出口——“哟,今天的年轻人!”旋觉理解——“也没错呵,他们这一代为什么还要跋涉我们当年的历程?”最后甚至认为精辟——“缩短过程,直取‘美好’,难道不是应该争取的目标吗?”
  真是生活处处有精彩,一不小心就会碰上够你咂摸一阵的警句。骑车回家的路上,思绪阵阵,暗自摇头:我们这一代看来真老了,真与时代拉开距离了。因为,我们使用的逻辑老了,参照坐标老了,节奏慢了,没有“只争朝夕”的想象力了。不过,这不正是时代前进的一则信号吗?从代际差距角度,我们“文革”一代被青年人甩得越远,不正是时代前进得越快、所迈出的步伐越大吗?从这一意义上理解自己的老去,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愿意的,也是最希望的。
  当然,青年人的长项是紧贴时代熟悉当下,他们的“短板”则是对历史的隔膜。也在那天下午,也是那位女硕士生,当有同学揭发情人节有人给她送花——一大束价格不菲的撒金鲜花,她一脸得瑟(这在我看来也有很大代际差距),随口抛问:“裴老师,你不是学文学的吗?你那会儿难道不送花吗?不浪漫浪漫吗?”只此一问,又让我意识到他们到底是年轻人,对上一代人的社会背景已很陌生了。我耐着性子向她解释:1980年代初期的杭州(我那时生活的城市),商品经济尚未起步,市面凋敝,既没有种花的,也没有卖花的,当然也没有买花的。因为,当时国人生活普遍拮据,兜无余钱,顾口尚不及,哪还有工夫顾花?结婚时买几朵塑料花,属于高档奢侈品,已经要咬咬牙了。为此,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文革”一代普遍节俭,本人就被儿子斥为“吝啬成性”。
  另一位女硕士生某日问我:“裴老师,‘文革’时为什么要造防空洞?”我被问得一愣,反问道:“你猜猜呢?”“是不是为武斗?像《地道战》一样可藏身?”我当然只能耐心向她解释当年的“反修防修”及全民备战,因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晚打不如早打,因为美帝苏修都有可能……学生一句话,就将我问成“三代以上的古人”,感觉与他们确乎隔得很遥远了。
  相比而言,通晓历史还是比感知当下困难,逝去的社会背景毕竟无法复原,需要整理归纳概括,抽取经验传递于后。这是整体上青年人须向中老年人学习的价值根源与根本所在。尤其对文科生来说,历史永远是他们应该注视的对象,抛弃历史等于扔弃经验,扔弃最最宝贵的人文财产。而否定历史否定传统,等于否定经验否定文化。
  作为教师,与年轻人聊天也是“教学相长”之一途,既递传历史,又感知当下,相信学生于“有得有失”之间,也会意识到此是学途之一。从本人近年渐渐投入的知识分子研究角度,代际差距也是非常有趣非常有意义的一大向度。
  (一条龙摘自2009年12月21日
  《人民政协报》,有删节)
其他文献
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就业市场应聘,为何有人马到成功,有人却屡试不第?这里有个“第一印象”问题。  据心理专家介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晕轮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迸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就业先机,求职者不妨一试。    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
期刊
有这么一对双胞胎,哥哥贾里,妹妹贾梅。贾梅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贾里呢,瘦瘦小小,爱搞恶作剧,爱出风头,又爱打抱不平。两个平凡的少年,他们的成长故事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欢笑、烦恼,小聪明、馊主意,酸甜苦辣,丰富多彩。  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创造者”就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  秦文君是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1981年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
期刊
国际残疾人日的由来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此种现象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92年10月14日,第47届大会通过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确定国际残疾
期刊
“爱戴”和“爱抚”是一组以“爱”为基调的词,表现了人们的某些思想活动,但使用的对象却截然不同。  “爱戴”是敬爱、拥护的意思,一般作动词用,但较抽象,适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人民群众对某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如:“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在这里是拥护尊敬的意思。  “爱抚”是疼爱,抚爱的意
期刊
巧用以点带面    《开国大典》一文,写参加典礼的群众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早早地到达广场,形成“人的海洋”,只列举了两类人,以点带面:一是“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它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是“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显然,这些“铁路工人”和“郊区的农民”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从对这两类人不辞辛苦、积极热情和来得早的描述中,我
期刊
今年暑假,在爸爸服役的海防部队,我终于实现了等待七年的愿望——去大海游玩。  上午,爸爸告诉我一个惊喜的事情,我可以看到大海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赶紧起床坐上野战车飞快地向大海奔去。  一路上,我一直在幻想着大海是什么样的,金黄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广阔的天空……在离海边几公里的地方,我就听到了阵阵涛声“哗……哗”像是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  一到海边,我立刻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期刊
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的球面上,然后把一只滑溜溜的气球吸起来,这个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其实只要你动一动脑子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材料:气球1个,塑料杯1个,暖水瓶1个,少量热水。    步骤: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用细绳绑好。    2 用暖水瓶装700c左右的热水,在塑料杯里倒进大半杯热水。    3 让热水在塑料杯中停留约半分钟以后,再把热水倒出来。    4 迅速地将塑
期刊
李太太正吐沫横飞地对邻居数落自己先生的不是,正巧她可爱的儿子小明放学回来。李太太认为儿子最向着自己了,于是问小明:“如果爸爸妈妈吵架了,你会站在哪一边?”  小明想了想,说:“站旁边!”    善意提醒    放学前,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下去吧。”  学生不解地问:“我身上哪儿也不疼呀,为什么要吃?”  “过会儿就疼了。我已经把你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你的爸爸了。”  
期刊
许多人一谈到快乐,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唏嘘,总觉得快乐应该存在于想象中和幻觉中,真正实现了,就不快乐了。  比如学生,毕业原是他们最快乐的事,但毕业的快乐常在于未毕业时,一旦毕业,快乐便消失了,有时反而来了悲哀。且不说告辞良师握别学友,先受了一番伤离之苦,出校后,有的专业不对口,有的寻职无着,种种困扰和痛苦接踵而至,原来,毕业之乐是决不在于毕业上的。  情爱也如此,婚前的卿卿我我,灯前月下,甜蜜不可
期刊
智商虽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成功的因素,更多的还是你的性格、你的世界观、你的价值观、你的耐心、你的信心、你的毅力、你的情绪、你的情感等品质。  涅卡耶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也是苏联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他曾经对一位中国留学生十分欣赏。  一次,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三年级航空发动机理论考试,担任主考官的就是涅卡耶夫,涅卡耶夫采取单个提问的考试方法进行考核,当轮到一位中国留学生时,涅卡耶夫拿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