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镇老年人养老模式对比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老龄化及养老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美两国都面临着老龄人口增加和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这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两国在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采用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社会问题分析框架对中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国内社会学家和养老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借鉴。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对比研究;差异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龄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在这其中对老年人的照顾,满足他们经济、社会、情感上的需要,成为各个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肩负的责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政府在应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挑战时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建立了或同或异的体制体系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模式。
  本文以中美两国在处理养老问题上所选取的不同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两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而且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加之最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养老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选取西方世界中具有影响力的美国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医疗技术、医疗水平和医学教育最先进、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它所建立的社会医疗保障及对国民中的老年群体的照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和教训。
  另一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对比研究也有利于国内的社会工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的医疗及社会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及养老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借鉴。
  本文将主要应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人口老龄化、老年社会、养老问题及养老模式等相关概念。随后引出研究老年人问题的社会分析框架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文章主题的对比分析将在这个框架下的个人因素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及社会学层面具体展开。多方面收集的数据材料辅以分析对比展示中美两国在处理老年人养老及采用的养老模式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借鉴。
  二、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人口老龄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国际社会通常把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化人口,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成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自1850年法国率先成为老年型国家,接着瑞士,德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相继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
  根据联合国1998年估计和预测,世界及主要地区65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发展趋势可见下表。
  上表揭示出2005年是全世界在总体上进入老龄化世界,到2025年除非洲外,其他地区均进入老龄化时代,其中北美洲、欧洲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化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老龄化趋势加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低生育率,亚洲地区2025年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化人口将占总人口的9.6%,也成为受老龄化困扰和影响的另一个主要地区。由此可见,人口高龄化和老年化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和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中美两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据统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3%,到目前,两项指标均占世界额的21%左右,是世界上人口与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寿命的延长,出生率的降低使其也快速步入世界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点,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挑战。
  在美国,老龄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老龄化社会趋势逐渐凸显并加剧。200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随着二战后“婴儿潮”(1947—1960)中出生的人逐步跨入老年,到203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0%。
  上表揭示出中美两国经受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如何更好的应对它带来的挑战,成为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了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对两国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对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养老模式
  养老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养老问题的关键主要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养老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它们是在探讨养老模式中使用最频繁的、争议最多的两个概念。从“养老资源的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养老模式划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可理解为子女供养或老伴供养或亲属供养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指仅仅或主要靠社会机构来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模式;自我养老指不靠子女和亲属供养,又得不到社会机构提供养老资源,而靠自我储蓄或其它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养老模式。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三者密不可分,故而我们将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
  在联合国或世界性老年学会议上,常常将家庭养老模式作为与西方社会养老不同的养老模式,或者称作东方社会的养老模式,又称亚洲模式,社会养老则作为西方社会的养老模式。
  4.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引起了国内、国外学者和社会学家的关注。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与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成为有关老龄问题的思维和行动指南。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更大范围内受到了老龄化浪潮带来的冲击,联合国大会于2002年4月8日至1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订正行动计划《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帮助各国政府和社会惊醒政策规划,确保老年人繼续各尽其能,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   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学者谢芳、王伟、张敏杰等针对国外的养老模式变迁及养老模式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养老模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成功养老模式的启示。学者张奇林在他的《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的医疗保障体制,突出说明了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一些学者还比较了一些国家的养老模式,指出了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意义,比如,学者刘静林通过对法国、瑞典,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五国的养老福利制度进行对比,指出福利应该由国家包揽,走向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我们的养老模式进行重构,指出了政府与市场导向型,社区导向型和家庭导向型三种老年福利模式等。
  三、本文的理论依据及中美城镇老年养老模式的具体对比分析
  随着中美两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两国政府共同面临着如何去解决养老问题的挑战。选取何种适合各国具体情况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一书中,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在对现存的一些社会学理论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本文将采用此框架对中美城镇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模式选择——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作出对比分析。
  1.个人因素层面上的对比分析
  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进入老年这个年龄阶段,老年人经受着生理上的衰老过程,如骨骼,皮肤,毛发,肌肉等都发生着变化并伴随一系列健康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的个体因素还包括:年龄、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文化水平、和婚姻状况等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心理上,老年人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以及对待老年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的到来的看法都可以影响到养老模式的选择。
  2.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对比分析
  在这一层面上,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人际和社会团体关系。社会心理学家主要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互相对待的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
  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主要涉及到家庭和社区两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代际伦理关系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家庭和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署的说法:“家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有着血缘、婚姻、收养关系并居住在一起的一组人。”它可分为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前者指“具有社会承认的性关系的性别不同的成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后者一般是由两个或更多的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组成的。普通意义上讲在家庭结构上,中国属于扩大型家庭,而美国则属于核心家庭。这种家庭结构反应在代际关系上就呈现出不同的代际模式。在中美两国,父母对子女都有抚养的义务,但在赡养关系上却不同,中国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美国则没有,子女可以提供给父母基于人道主义的照料,进而形成了代际上的中国的“反馈模式”和美国的“接力模式”,反映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中国具有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而美国老年人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养老的方式来度过晚年。
  在社区服务方面,美国建立了完善的老人服务机构,如老人公寓,老人院,老人护理院和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建立了养老机构,但存在着老年公寓收费普遍偏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养老机构距离太远等问题,需要借鉴美国的合理经验。
  3.社会学层面上的对比分析
  在社会层面上的分析达到了社会统一体的最宏观的层面,它主要以整个社会为分析对象,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方面的因素对于养老模式的形成和选择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的形成背景而言,家庭养老成熟于农业经济时代,社会养老是在产业革命后形成的一种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雄厚的实力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提供了可能,但中国农业经济传统影响着整个养老模式的选择。
  (2)社会因素
  在维系机制方面,家庭养老强调血缘亲情和道德约束机制,而社会养老则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机制。由于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完全有不同的制约力度,所以家庭养老又被成为非正规的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则被成为正规养老制度。
  在中国家庭养老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在整个古代,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完成了从习俗到制度的演变,成为社会中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老年法》的颁布,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在随后政府又通过文件等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老年人养老及养老模式的法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顾老年人。赡养老年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兴办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老年福利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护理、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通过被认为是美国和世界社会保障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65年是美国卫生保健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诞生了两个公共医疗保障项目——Medicare(医疗照顾制度)和Medicaid(医疗救助制度)。它们的建立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渐进式改革的结果和见证。Medicare主要向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保障;Medicaid的照顾对象包括低收入的老年人。
  (3)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念,信仰,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的区别于另一群体的显著特征。养老模式体现了一种文化模式,当养老从家庭行为扩展为社会行为并构成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时,养老行为就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特质。对于不同的养老民族和国家,养老文化体系又表现为不同的文化模式。中美两国在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上的不同,决定了他們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会有差异。养老群体   中国的尊老敬老传统及血亲价值论为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提供了特殊的土壤。中国古代的孝文化以及此基础上形成的血亲价值或血亲伦理构成了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内在特征。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来源,清教主义和个人主义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他们崇尚独立自由,反映在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上则为他们更多依靠社会养老,度过晚年。
  四、对中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的合理借鉴
  1.巩固家庭养老模式,促进社会化养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城市中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方面,起着非凡的作用,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1982年老龄大会秘书长曾讲过:“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方式(家庭养老),是全世界解决老年人问题的榜样。”美国老龄研究所所长来华访问时也曾说:“在中国,尽管为老人服务的社会设施差,可是你们有家庭结构,有一个尊老的传统,这使你们的老年人过得不错,美国这个国家,尽管老年人的设施较好,但是家庭破坏了。我忠告一言:在你们现代化的过程中还要把你们的尊老传统和家庭结构保存下来。”所以我们要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2.吸取国外经验,坚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改变了家庭的生育观念,使家庭的子女数量趋于减少,并逐渐出现“421”模式,这使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不稳定的家庭养老关系,都迫切要求我们将两种养老模式结合,走发展社区养老的道路。
  五、结语
  基于社会问题分析框架下的对中美城镇老年人养老模式进行的比较研究使我们从个人,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学层面上对两国城镇的养老模式有了更为详尽的对比了解,这对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合理的借鉴。
  [参考文献]
  [1]HSU Francis. L.K., Americans and Chinese: Passage to Difference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7。
  [2]Ritzer George, Social Problems, New York:Random House, 1975。
  [3]http://www.census.gov/(U.S.Bureau of Census) 。
  [4]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1987中国人口信息网。
  [5]克伦塔尔.里查得.C.,《老年學》,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6]李德滨,《老年社会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老龄问题研究—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资料辑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
  [8]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9]张奇林,《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名作家、是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其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阿富的贞操》便为其中之一。从芥川的小说中,我们常能看到作者批判人性之恶之暗。《阿富的贞操》不同其他作品之处,是用感化和传递期待感代替了阴郁基调。本文以小说中人物思想变化为中心,分析了其人性之美。  关键词:阿富的贞操;新公;人性;思想  1. 开篇  芥川龙之介的《阿富的
期刊
摘 要:南唐李后主李煜既是一个亡国灭家的无能君主,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卓越词家。前人曾为李煜“天教心愿与身违”的坎坷一生大鸣不平,但正是“薄命君王”的悲惨遭遇,造就了“绝代才人”的不巧勋业;正是南唐国祚的终结,玉成了李煜词作的升华。正因为李煜亲身经历了“高岸为谷”的惨痛,他才能对冷酷的境遇怨愤不平,一反娇态软语直抒胸臆;才能抛却浮艳雕饰而注重自描勾勒;才能写出融血凝泪的感人诗词;才能用性情真挚、风格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动机和体育舞蹈在高校开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受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项目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舞蹈;受制因素;教学能力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但与国外高校相比水平较低。由于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开展过程中同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文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男生女生的日语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英语专业为代表的文科专业与以计算机专业为代表的理科专业男女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文科理科;日语;性别差异  一、先行研究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等方面优于男性;而男性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及实验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容易使大学生受到影响。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要发挥学生主体性,把关爱融入到教育中去。要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充满了矛盾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速度。在2006年,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养老模式,即以房养老模式,也称为倒按揭。对于这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独立享有产权的房屋进行抵押从而获得养老金继而进行自我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本文从养老服务合同的角度对合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主体对应的权利义务来对“以房养老”的养老服务合同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而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是交际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有使用英语的需要和愿望,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涌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不断的
期刊
摘 要:英美概况是一门具有高文化标识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信息含量较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又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影视具象,作为一种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和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要求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因而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本文将以《吸血鬼猎人林肯》为例,详细讲解影视具象在英美概况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及方法,旨在帮助更多的研
期刊
摘 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女童教育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东乡族女童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一些研究者也深入到东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笔者通过对近20年来东乡族女童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有关东乡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资料还是比较贫乏,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关键词: 东乡族女童;女童教育;研究综述  东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
期刊
摘 要: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结构等方面,都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重要地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体系建设;农业科技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