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管理刍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层次和管理效能,为课改的实施扫除障碍,保驾护航。因此,实施新课程,当前学校管理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做好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要求:
  1.目标的设定。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基础、学校的层次、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品牌学校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要形成一个系列。品牌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聚合功能,增强目标的方向性、激励性和凝聚性,增强向心力,激励全校教职员工围绕总目标,端正办学思想,拓宽办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思维方式。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2.特色的确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品牌学校应该是特色学校,因此确定办学特色应该成为教育策划的题中之意。办学特色是一种创新,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与办学指导思想有新意;二是办学措施与途径有创造性;三是办学成效有新气象、新面貌。创新并不等于花样翻新,更不能生搬硬套外部经验,应充分分析本校的办学基础和学校常规。办学特色并非都是开创性的,有好多是历史上形成的特色,对此应保留并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而实现学校的特色。
  3.理念的确定。品牌学校的打造首先要打造人们的教育思想、锤炼人们的教育理念。理念能左右人的行为,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立全新的教育观、育人观,以此来统一教师的思想,这是教育策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4.形象的设计。公众形象是一所品牌学校的显性要素,如何从文化的视角来为学校的形象作科学而富有个性的谋划,是教育策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品牌学校的策划还包括创建的策略、各种因素的整合等内容。
  “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学校的三部曲。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定位学校,需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没有品牌意识,没有目标定位,诉求主题年年变,流行什么口号就叫什么,随波逐流;到了家长那里,就成了飘忽不定的幻影,难以建立稳定巩固的品牌形象。张扬学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名牌学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
  
  二、创建“绿色”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总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合格加特长作为育人的标准。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的课内外生活活跃起来,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成为名校创造条件。
  
  三、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前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在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位,体现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学校文化形象至关重要,即学校管理哲学,理想、信念、追求、学校精神、整体价值观以及为此而付出努力的结果,在社会公众中所留下的整体形象。其中学校精神和整体价值观是核心。学校精神是现代学校的行动准则和精神动力,代表着师生员工的面貌,渗透着学校宗旨、战略目标、经营管理方针、职业道德、人事关系等各个方面,反映在校风、校纪、校容、校貌和校誉上。学校整体价值观是现代学校获得成功的管理学家精髓,它为学校全体教职工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并成为指导师生员工日常行为共同准则。
  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五、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求、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一流学校的本质指标其中之一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都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学校管理才能上新台阶,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才能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态势在各中小学推进。这次课程改革的深度、力度与速度是以往每一次的课改所不可比拟的。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这次改革不断要求教师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创造多种适合各类学习者需要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软、硬件设备设施。这对于地处偏远、各方面条件相当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实施新课程改革挑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物理。同时物理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符合认知的教学环境,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为理性认识提供了铺垫。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学生的操作、数据的采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讨论。他们认为只要探究出物理规律就大功告成了,这就导致了
现在的英语教学,每单元都有阅读材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阅读文章?是应该讲还是不讲?到底应该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目的:观察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01/2012-06用三维CT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EH复合材料定制体,对35例额眶部骨缺损患者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和p2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分别取10,20,30周龄兔晶状体前囊膜组织,采用RT-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达到乐于习作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读中学写,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1.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
识字重要,写字也很重要。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从教学实际看,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书写问题数不胜数,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严重阻碍。由于初中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写字课,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写字训练呢?  一、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认为,书写是小事,
<正>Idiom is an expression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grammatically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not be derived from the con
目的:比较多焦点IOL植入联合角膜切口矫正散光与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低度散光患者的视觉质量差异。方法:选取老年性白内障合并低度散光患者80例100眼,按随机原则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