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梳理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体系;实现学生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资助;开拓勤工助学新渠道;积极寻求企业资助资源;形成解决突发困难的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受助学生的后续工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资助工作 困难认定 辅导员
  [作者简介]李炜(1974-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47-02
  我国早在2007年就为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资助体系,逐步形成了“奖、助、补、免、贷”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地理环境、经济发达程度等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与重点大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国家重点高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中的部分学生本来就因为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而在心理上有失落感,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从内心深处更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比别的同学低一等,逐渐形成自卑、自闭的心理障碍。同时,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生更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使得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诚信教育缺失,享受到资助之后,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容易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资助对象的认定难度大。资助对象难以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中一致公认的难点,尤其是困难等级的认定,很难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只能限于学生在生源地开据的村、乡、县三级家庭贫困证明(有个别地区还不开据这样的证明),没有细致可考的家庭经济状况指标和数据。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真实的经济信息掌握不准,必然会对资助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激化贫困学生之间的矛盾,致使资助政策难以全面准确地落实到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身上。同时,个别真正贫困的学生有时自尊心会比较强,认为贫困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不愿意主动申请资助,从而失去资助的机会。
  2.存在“轮流坐庄”和“平均分配”现象。因为贫困认定工作比较复杂,在认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矛盾,为了回避矛盾,部分学生工作者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做调查研究,转而采取简单化的办法,让申报资助的学生“轮流坐庄”。这种做法看起来公平,而实质上危害很大,一方面会对真正贫困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违背了国家建立资助体系的初衷。
  3.重视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忽略精神上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还要面对学习和心理上的压力,加上自尊心强,心理敏感,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际。但是,学校往往只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对其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关注较少。
  4.企业资助资源贫乏。国家的资助体系所提供的经济资助往往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大量贫困学生的需求,这就迫使学校必须开拓更多的资助渠道。促进地方企业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不错的选择,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鲜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并且有些企业只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缺少参与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内在动力,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很难获得地方企业的资助。
  5.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有偏差。地方本科院校多数采用辅导员制对学生实施管理,辅导员也就成了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主要实施者。受传统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影响,辅导员多以管理工作为主,服务和教育职责很容易被忽视,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缺乏专业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有些辅导员会将学生资助中各项奖助学金认定按名额取名次;有的辅导员为了赶时间,没有进行广泛调查,仅仅通过与部分班干部简单地商量就认定资助对象。
  二、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意义
  1.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困难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是关系民生的大事。经济困难学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一分子,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地方经济的优势,通过多渠道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并且要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
  2.是实现地方企业和地方本科院校互赢的有效途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企业参与地方本科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然会提高企业在高校的声誉,也就必然会得到高校和学生的支持,从而开创企业和学校互赢的局面。
  3.是满足困难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的需要。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创新资助工作模式,广开学生资助渠道,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学生服务的思想,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予困难学生资助,同时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切实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对策
  1.制定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体系是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的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这个系统成功运行起来,就必须解决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努力探索寻求科学合理的途径,尤其是学生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规范认定标准,形成真实的信息数据,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不能以个别信息对学生的经济状况进行简单的判断;第二,努力做到有相同资助需求的学生应获得基本相同的资助,以实现受教育者个体间的公平;第三,对于学生困难情况的动态变化必须有科学的应对方法,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定期记录制度化;第四,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要量身定制适合不同个体的资助方式,让“奖、贷、助、补、减”各尽其长,充分发挥国家资助体系的效能,真正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第五,要形成资助信息反馈机制,加强资助后的教育辅导,了解资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于误判资助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及时修正资助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   2.实现学生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资助。在受资助的学生中,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单亲家庭的学生,甚至还有孤儿,他们在承受着巨大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由经济问题而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取得他们更多的信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温暖。
  3.开拓勤工助学新渠道。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解决经济困难问题最广泛的途径还是勤工助学。勤工助学与其他各种教学、科技、文体活动一样,也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勤工助学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的教育,又可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勤工助学的现状并不乐观,适合在读大学生从事勤工助学的岗位不多,在校内提供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岗位也十分有限,且经济回报较低,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困难较大的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在社会上开拓更多的勤工助学渠道,为困难学生寻求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同时,在寻求勤工助学岗位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谨防在社会上勤工助学同学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4.积极寻求企业资助资源。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寻求地方企业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企业联系,让学生了解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认可学生,是取得企业对学校和学生信任的重要渠道之一。应创造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让企业从中受益,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提供资助。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奖学金”,按照自己的意愿资助学生;学校可以量身定制,按其所需,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学生也可以通过进入企业实习的方式取得企业的资助。
  5.形成解决突发困难的机制。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办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少部分学生家庭会出现突发的事件,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急剧紧张,如家庭重要经济来源的承担者生病或去世等,遇到这种情况,学校就必须有解决突发困难的机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让学生得到及时的资助。学校可以通过预留临时资助的资金来解决这样的突发情况,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充分做好心理咨询疏导,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6.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学生资助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困难认定的准确性以及收集经济信息的广泛性,主要取决于辅导员工作的细致程度和执行制度过程中的严谨程度,而对信息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也主要取决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水平。辅导员应该遏制“轮流坐庄”和“平均分配”的现象,同时还应承担受资助学生的心理疏导、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分配的引导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资助中的作用,也是顺利实施学生资助的重要保障。
  7.做好受助学生的后续工作。学生的资助工作具有持续性,不仅包括资助前的信息搜集、困难认定、及时兑现资助,还包括实施资助的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应该包括受资助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资助的使用监督、资助信息对称性的反馈等。在受资助学生中,部分贫困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认为资助他们是应该的,并未树立感恩社会、感恩学校的意识。对于这类这些学生,要耐心进行教育,让他们逐渐明白感恩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还有部分学生在获取资助以后,并不及时地将资助用于学费、书本费和生活必需品上,而是盲目消费,缺乏计划性,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对于这类学生,要做好引导,督促其及时缴纳学费,帮助他们做好资助使用的计划。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一定要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同学顺利完成学业作为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发挥地方城市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勤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的育人水平,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合理资助创造条件,让困难大学生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满足困难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贺保月.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芮智刚.如何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
  [3]张春雨.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2(5).
其他文献
虽然小S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可她那麻辣身材还是保持得相当好,特别是那双被她视为命根子的美腿前段时间,小S在微博中贴出一张自己倒立拉筋的照片,并且将拉筋列入她现在心中最爽
[摘要]“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是“定向合作培养”,校企单线直接合作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存在先天的机制缺陷,而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行会订单培养”模式则体现出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关键词]企业订单培养 行会订单培养  [作者简介]邬雨刚(1980- ),男,江苏昆山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管理。(江苏 苏州 215008)  [中图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培养的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将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
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正以其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为教学提供了逼真
冬天最好不要把孩子襄得太过严实,只要让头、胸口、后背、肚子和小脚丫这几个关键部位保持“三暖两凉”就可以大大降低感冒的概率。
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是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过来的,那时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因此他们大都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但是,凡事都应讲究个“度”,如果在衣食住行上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