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其原动力,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关企业最终盈利目标的实现,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和谐,事关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应该,而且是必须的。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盈利 构建 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差距,有些企业甚至逃避社会责任,见利忘义、违规违法,由此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员工利益没有受到保护等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没人能够否认企业作为“经济人”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但是利润最大化追求却被一些企业家误读,甚至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仍然将利润追求作为企业经营的行动指南,认为企业活动就是追求利润,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甚至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负担,逐利的心态使二者之间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样的心态导致的结局就是,当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却仍然在为利润而丧失基本的商业道德,之前被频频曝光的污染、矿难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无不向人们展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除了盈利的目的以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让企业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过分的利益追求使其很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从西方国家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也就是实现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当大量企业尚以利益为追求目标的时候,主导性标杆型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够起至关重要的榜样带动作用。
当代社会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影响的。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个人、社会以至全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企业有义务回报社会和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引出一个责任铁律,就是那些不承担社会责任而一味追求企业利益的企业最终将失去利益乃至倒闭。
时至今日,企业社会责任已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小事,已经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提出的质疑,使用各种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项目设计、科学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等手段来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当得知一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美国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85%的人会把这一信息告诉亲朋好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为企业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单纯的硬实力向硬、软两种实力协调并重的方向转变。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社会公信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凝聚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等。拥有这些能力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获得贸易机会、低成本融资等方面会处于优势地位。而这些都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分不开的。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再造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三分之二的公民要求企业不但谋求利润、纳税、守法,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都是有道德的消费者,要求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并拒绝购买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也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要求“以人为本“管理成为潮流。而人恰恰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与社会为本。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更有经济方面的回报。虽然会有比较大的初始投入,但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借此降耗减排、节约资源、减少企业供应链和流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销售收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举动还会得到政府的各种鼓励和优惠措施及政策扶持,消费者也更青睐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21家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的研究分析表明,因履行社会责任而最终提升财务绩效的12家,占比57.14%:财务绩效未升也未降的8家,占比38.09%;只有1家显示了盈利减少,占比4.76%。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资源制胜是初级阶段,资本制胜是中级阶段,技术和人才制胜才是高级阶段。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中国企业必然要走技术和人才制胜的道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有可能留得住人才吗?
中国企业正在打造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内涵说到底就是一种留得住人的机制,一种让员工无限忠诚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一个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和谐环境。企业文化不是靠企业的中高层嘴上讲讲就能实现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如果企业不对普通员工负责,员工们怎么可能产生认同感呢?企业文化其实也是企业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负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孕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可分为四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各种保障和带薪休假,法律责任是指企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应努力消除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企业,尽量促进就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支援社区教育、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
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诠释和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和谐社会的“缩微版”,是一种小范围的和谐社会。
既然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就不能搞“向底部竞争”。那企业效益从何而来?就得靠人才、靠技术、靠产业升级、靠创新,不能再走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老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企业履行包括维护公共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企业履行资源节约责任,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有效降低资源消耗(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等对资源的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履行社会责任,事关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和谐、平衡,事关企业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因此,履行社会责任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竞争与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著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
[2]《环球时报》
[3]张涛文新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盈利 构建 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差距,有些企业甚至逃避社会责任,见利忘义、违规违法,由此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员工利益没有受到保护等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没人能够否认企业作为“经济人”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但是利润最大化追求却被一些企业家误读,甚至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仍然将利润追求作为企业经营的行动指南,认为企业活动就是追求利润,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甚至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负担,逐利的心态使二者之间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样的心态导致的结局就是,当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却仍然在为利润而丧失基本的商业道德,之前被频频曝光的污染、矿难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无不向人们展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除了盈利的目的以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让企业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过分的利益追求使其很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从西方国家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也就是实现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当大量企业尚以利益为追求目标的时候,主导性标杆型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够起至关重要的榜样带动作用。
当代社会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影响的。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个人、社会以至全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企业有义务回报社会和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引出一个责任铁律,就是那些不承担社会责任而一味追求企业利益的企业最终将失去利益乃至倒闭。
时至今日,企业社会责任已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小事,已经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提出的质疑,使用各种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项目设计、科学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等手段来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当得知一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美国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85%的人会把这一信息告诉亲朋好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为企业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单纯的硬实力向硬、软两种实力协调并重的方向转变。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社会公信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凝聚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等。拥有这些能力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获得贸易机会、低成本融资等方面会处于优势地位。而这些都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分不开的。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再造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三分之二的公民要求企业不但谋求利润、纳税、守法,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都是有道德的消费者,要求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并拒绝购买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也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要求“以人为本“管理成为潮流。而人恰恰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与社会为本。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更有经济方面的回报。虽然会有比较大的初始投入,但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借此降耗减排、节约资源、减少企业供应链和流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销售收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举动还会得到政府的各种鼓励和优惠措施及政策扶持,消费者也更青睐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21家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的研究分析表明,因履行社会责任而最终提升财务绩效的12家,占比57.14%:财务绩效未升也未降的8家,占比38.09%;只有1家显示了盈利减少,占比4.76%。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资源制胜是初级阶段,资本制胜是中级阶段,技术和人才制胜才是高级阶段。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中国企业必然要走技术和人才制胜的道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有可能留得住人才吗?
中国企业正在打造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内涵说到底就是一种留得住人的机制,一种让员工无限忠诚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一个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和谐环境。企业文化不是靠企业的中高层嘴上讲讲就能实现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如果企业不对普通员工负责,员工们怎么可能产生认同感呢?企业文化其实也是企业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负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孕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可分为四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各种保障和带薪休假,法律责任是指企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应努力消除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企业,尽量促进就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支援社区教育、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
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诠释和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和谐社会的“缩微版”,是一种小范围的和谐社会。
既然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就不能搞“向底部竞争”。那企业效益从何而来?就得靠人才、靠技术、靠产业升级、靠创新,不能再走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老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企业履行包括维护公共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企业履行资源节约责任,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有效降低资源消耗(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等对资源的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履行社会责任,事关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和谐、平衡,事关企业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因此,履行社会责任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竞争与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著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
[2]《环球时报》
[3]张涛文新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