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创新
精神;创新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1(A)—0025—01
创新教育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这是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一、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教学造成了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种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能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二、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现状。当教师问学生有没有疑惑时,他总是说没有,但考试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看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作文时仍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点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能力
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狭窄,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很有意义。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一篇美文解剖得体无完肤,这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例如,教学诗歌散文,笔者利用相应的音乐背景来渲染气氛;实物说明,笔者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以加深印象;教学戏剧小说,笔者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笔者和学生一起收集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己的“阅读库”。这样不仅让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培养创新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跟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等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值得教师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对他们创造力的开发,教师要注意及时消除、矫正它们。
精神;创新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1(A)—0025—01
创新教育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这是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一、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教学造成了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种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能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二、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现状。当教师问学生有没有疑惑时,他总是说没有,但考试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看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作文时仍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点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能力
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狭窄,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很有意义。
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一篇美文解剖得体无完肤,这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例如,教学诗歌散文,笔者利用相应的音乐背景来渲染气氛;实物说明,笔者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以加深印象;教学戏剧小说,笔者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笔者和学生一起收集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己的“阅读库”。这样不仅让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培养创新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跟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等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值得教师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对他们创造力的开发,教师要注意及时消除、矫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