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高职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该文依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目标,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高职院校要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以专兼结合为特征、校企互动、共同培训管理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提升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34-02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对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提出了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 70%;合格学校应达到 50%。显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比列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引进与培养并举,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与企业联合项目研发等途径,“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聘用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或能工巧匠等途径扩大了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带头人业务培训、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职教理念和职教理论水平;通过鼓励考研考博、科技创新等途径,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也有大幅提升。经过几年的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有了较大变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省示范院校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和兼职教师的质量与国家、省示范院校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近几年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按照教育部、省市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成长理念,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突破,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核心,以协同培养高级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做好校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兼职教师的聘任与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创新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能力培养与学历学位提高并重,通过校企互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按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加大制度保障力度,重视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制定《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选拔校内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校内专业带头人。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对现有专业带头人和具备专业带头人培养条件的教师进行培养。所属部门每年提供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调研机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示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
(2)创新引进机制,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
根据职业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规范和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待遇、重点专业重点引进、紧缺人才破格使用的措施,引进职业教育所需的“双师”素质专业人才。
(3)借力企业优秀人才,聘用与培养兼职专业带头人
规范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的聘用,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配合,实施校企互动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兼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须是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在职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和开拓性业绩,得到同行公认。职业学院将制定优惠政策,聘用兼职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
(二)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选拔制度,确保骨干教师质量
职业院校最少应每两年选拔一次骨干教师,每个专业选拔二名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在本专业领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熟悉企业、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培养,以确保骨干教师的质量。
(2)采取组合措施,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研修,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各类培训,学习新技术,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项目的开发。通过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在完成实践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周记、校企双重考核,强化岗位认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校企互动机制,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
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聘任资格并逐步建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档案。探索“校企双向互聘”机制,即企业向职业院校派出兼职教师,职业院校向企业派出访问工程师,实现校企互动,协同共建的方式,稳定兼职教师来源。要积极与企业、行业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业专家或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能手承担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效果优秀者给予奖励。
(2)提升校企用人效率,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各行业第一线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校企双方人员共享、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以后逐学期递增。
(3)多种途径并行,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包含教师职业道德、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理念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四)抓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加快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认定和管理。通过制定《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化“双师”素质教师建设的制度保障。要为专业教师申请“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创造条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是评价和认定“双师” 素质教师培养的标准。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应根据行业、职业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把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企业兼职和实践、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成熟的项目团队成员、职业资格认证等纳入教师“双师”素质的认定要求中。建立校内“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一是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二是将“双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职务晋升、评优的必备指标;三是对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挂职锻炼的时间和经费给予制度性保证。
(2)规范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要制定《学院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和企业锻炼的目标、考核办法及待遇等,使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实践制度化、规范化,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制度保障。把具有两年以上专业相关社会企业工作年限专任教师比例作为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纳入对各二级学院、系、部绩效考核的内容。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程应用项目、开发应用项目、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考取高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借助教师成长系统,建立“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把“双师”素质提升纳入每一位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师年龄、学历、经历等具体情况,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予以考核。鼓励教师组队承接企业项目,借助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对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要求五年内到企业顶岗实践两年以上,学院要积极派遣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4)提高准入门槛,健全专任教师准入机制
应建立专任教师准入机制,落实《职业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学院的人才引进提供制度保障。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分批引进人才,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不断改善和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各种努力,建设一支符合职业院校办学宗旨要求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邓桂兰.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2] 张建萍.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
[3]王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1(200).
[4]粟显进,王茜.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2(3).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34-02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对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提出了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 70%;合格学校应达到 50%。显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比列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引进与培养并举,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与企业联合项目研发等途径,“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聘用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或能工巧匠等途径扩大了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带头人业务培训、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提升专任教师的职教理念和职教理论水平;通过鼓励考研考博、科技创新等途径,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也有大幅提升。经过几年的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有了较大变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省示范院校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和兼职教师的质量与国家、省示范院校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近几年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按照教育部、省市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成长理念,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突破,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核心,以协同培养高级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做好校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兼职教师的聘任与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创新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机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能力培养与学历学位提高并重,通过校企互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按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1)加大制度保障力度,重视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制定《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选拔校内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校内专业带头人。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对现有专业带头人和具备专业带头人培养条件的教师进行培养。所属部门每年提供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调研机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示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
(2)创新引进机制,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
根据职业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规范和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待遇、重点专业重点引进、紧缺人才破格使用的措施,引进职业教育所需的“双师”素质专业人才。
(3)借力企业优秀人才,聘用与培养兼职专业带头人
规范行业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的聘用,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配合,实施校企互动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兼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须是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在职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和开拓性业绩,得到同行公认。职业学院将制定优惠政策,聘用兼职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
(二)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选拔制度,确保骨干教师质量
职业院校最少应每两年选拔一次骨干教师,每个专业选拔二名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在本专业领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熟悉企业、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培养,以确保骨干教师的质量。
(2)采取组合措施,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研修,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各类培训,学习新技术,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项目的开发。通过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在完成实践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周记、校企双重考核,强化岗位认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校企互动机制,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
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聘任资格并逐步建立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档案。探索“校企双向互聘”机制,即企业向职业院校派出兼职教师,职业院校向企业派出访问工程师,实现校企互动,协同共建的方式,稳定兼职教师来源。要积极与企业、行业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业专家或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能手承担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效果优秀者给予奖励。
(2)提升校企用人效率,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各行业第一线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校企双方人员共享、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以后逐学期递增。
(3)多种途径并行,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包含教师职业道德、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理念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四)抓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加快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认定和管理。通过制定《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化“双师”素质教师建设的制度保障。要为专业教师申请“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创造条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双师”素质教师认证制度是评价和认定“双师” 素质教师培养的标准。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应根据行业、职业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把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企业兼职和实践、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成熟的项目团队成员、职业资格认证等纳入教师“双师”素质的认定要求中。建立校内“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一是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二是将“双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职务晋升、评优的必备指标;三是对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挂职锻炼的时间和经费给予制度性保证。
(2)规范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要制定《学院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和企业锻炼的目标、考核办法及待遇等,使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实践制度化、规范化,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制度保障。把具有两年以上专业相关社会企业工作年限专任教师比例作为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纳入对各二级学院、系、部绩效考核的内容。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程应用项目、开发应用项目、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考取高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借助教师成长系统,建立“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把“双师”素质提升纳入每一位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师年龄、学历、经历等具体情况,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予以考核。鼓励教师组队承接企业项目,借助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对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要求五年内到企业顶岗实践两年以上,学院要积极派遣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4)提高准入门槛,健全专任教师准入机制
应建立专任教师准入机制,落实《职业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学院的人才引进提供制度保障。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分批引进人才,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不断改善和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各种努力,建设一支符合职业院校办学宗旨要求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邓桂兰.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8).
[2] 张建萍.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
[3]王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1(200).
[4]粟显进,王茜.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