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灯下漫笔》的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换银元说起:“为了方便,把银元换成钞票。钞票贬值,心中惶恐,千方百计再打折换银元,被欺骗,被愚弄,却心安,喜欢。这就使作者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第二部分,由这一思想进而分析历史,从而得出一个真切的判断。以小见大,由事入理。
  但是,在教授过程中总是感觉缺乏某种契机,比如“以小见大”,肯定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我发现文章在第一部分中是以纸币贬值或者是不兑换钞币进入话题。历史上从元代中统钞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在战乱年代或财政困难时期,凭借皇权威势以行政方式强迫商民百姓行用,无偿地征收明间财物来弥补政府财政的不足。鲁迅先生国学深厚,自会知道这一史实,为何不顺便拿来进行类比呢?
  文章中有一个关键词语,“暴力”。我丛这里发现,所谓的“以小见大,由事入理”就是暴力的内在相似。第一部分是经济暴力,第二部分是政治暴力,从而比较合理建构了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在逻辑。
  现实生活中,钞币由无法兑换,成一堆废纸,再到黑市兑换六七折,一百变成零又变成七十,普通人在政府暴力下的悲喜交替,令人唏嘘感慨。历史生活里,人的地位,从人到死亡再到奴隶,也是悲喜交替,充满无奈的“高兴”。
  并且即便是两个著名的论断,“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也可以划分为两种暴力。“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 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这是经济暴力的表现。经济暴力是通过表面看来较为和缓的经济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大部分新创建的新王朝,在它的初期,总是显现出和旧王朝的明显的不同,表现出一些生气,一些前进精神,阻碍社会生产的某些旧制度多少有所改进,激化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生活有所好转。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但是封建王朝的和缓统治总是比较短暂,官府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迫使农民中断耕作,无以求活。“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徭役”,《明季北略》所记“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官逼民反,在所不免。
  动乱时期,无论是外族参与,还是农民起义,它们的破坏性和进步性往往杂糅一处,而破坏性是现实的,进步性却总是滞后的。农民阶级小私有者和小生产者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不能不受到限制,使他们的活动往往局限于狭隘的利益范围,而不能产生出如同无产阶级那样的阶级的觉悟,达到阶级的团结。农民起义领袖所追求和向往的,就是推翻腐朽的旧王朝,推翻地主贵族的黑暗统治势力,而由自己去充当“好皇帝”,建立“好王朝”,实行“好政治”。但是历史现实却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是政治暴力的表现。其实政治暴力不仅表现在社会动乱时期,也表现在封建王朝统治高压时期。象杜甫《兵车行》所描绘,并非仅仅是唐朝而是整个封建时代都可以看到得凄凉情景。但鲁迅先生明显不愿执着于一朝一代的分析,或者是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而是中国文化的总体问题。
  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是暴力,是吃人。文章后续部分自然而然指出中国文化的吃人问题。
  第三种时代是人的时代,是没有暴力的时代,是既没有政治暴力也没有经济暴力的时代。但怎样建立是年青人的使命。鲁迅先生重视“人”自身。重视“人”的内部世界,所以分析中国历史的本质,着重理性的认知,而将愤怒浓缩于理性之中,先生的目的不是引导激情,而是开掘心志。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中已经提出“张灵名”“任个人”的主张,他认为救国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只有国人之自觉至而个性张”,“沙聚之帮”才能“由是转为人国”。只有人的精神认知才能推动人进入实际的创造过程,只有明白中国历史的特征是暴力,无论是和缓时期的经济暴力还是高压时期的政治暴力,其本质就是吃人,才能针对具体的一时一事进行分析,鲁迅先生重视的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发展过程,在文化与人的关系上,文化与民族的关系上,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用一个特定的思想体系来套用。
  文章既以漫笔之形态,指摘核心,纲举目张,不惟考据一事一时之专论。从动态之中,指出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暴力吃人,余下的任务自是年青人的使命。
  (河北省张家口艺术高中)
其他文献
中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都可成为英语课的“兴趣点”,经加工后再逐个切入,以点带面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就能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兴趣点”    中学英语教材课本中有许多色彩鲜明的彩图,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如Junior English for c
期刊
现代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义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一般说来要扣住诗歌特点,引导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
期刊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在苦苦探寻的问题;尤其对语文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那整个语文教学就势必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    一、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自学“说到底它是不依赖于他人,无需外界力量帮助的自我学习,是独立自主的主观能动的学习形式。”而对于语文科来说,这种能力就是自读,自作文,自练听说,主动学习
期刊
杨振宁教授在一次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道:“您在国外大学教书多年,在您看来,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中国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做。”往深处想,学生不敢想、不敢做,其实并非单纯是胆子小的问题,而是学习自主性缺失的表现。本文将就“学生自主参与”的认识和实践来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适当布置专题,调研性课题。同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实验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实验质和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本文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区域活动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区域活动其实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所以让幼儿快乐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会给以后的学校教育带来很大隐患。  关键词:家庭 引导 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
期刊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数学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
期刊
近几年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变,教育领导者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欣赏课,使艺术欣赏课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有教育者认识了高中阶段开设艺术课对中学生全面而深刻的意义,才能使这门课程的普及得以实现。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其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美术欣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但凡有学识的都不能否认,文化艺术修养在人的素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