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几何学习中第一阶段的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4-01
  初一几何是整个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入门,是我们几何教学的关键和重点,是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一个分化点。这个重要环节处理不好,可以说是我们几何教学的失败。那么怎样把握这个关键环节,顺利地进行初一几何的教学呢?
  用好“摆、折、画”等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全面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理解图形的大小、位置、形状,理解空间图形,并了解某些图形之间内在运动和变化规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是如何注重几何的第一阶段的教学的。
  一、让学生动手“摆”,理解空间图形
  从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立体图形,再利用有效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平面图形,由此让我联想到以前老师教的一首唐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描绘了自己眼前的庐山,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诗人。
  今天教学立体图形到视图也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观察事物,第一从物体的正面看(正视图),第二从物体的侧面看(左视图或右视图),第三从物体的上面看(俯视图)。
  在画几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时,我因地制宜就用教室里的粉笔盒堆起了几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的组合,这一下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热情变得很高涨,教室里出现了学生左顾右盼的神情,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有参与就有热情,今天几个数学成绩不是很高的同学(这几位同学爱做小动作,注意力易分散)也被教学的内容吸引了过来,自己主动到黑板前画出了老师所摆的组合的三视图,还另外摆出图形,再让其他同学画出对应的三视图。
  我想这节课,让他感到了兴趣,是教材上的内容还是老师的教学设计,请同学们背诵唐诗营造的情境,还是老师宽松的语言环境,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的劲头引起了他的注意,还是男同学特别擅长动手和空间的想象,有了用武之地呢?
  当大家完成以上任务后,老师出了下面一个题目:有6个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和左面看的图形分别为(如图)。
  你能摆出这个几何体吗?
  通过这样的“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并且帮助学生空间观的形成。
  二、让学生动手“画”,感受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从线段的大小比较开始以后,(下面是学生构建线段的中点概念的教学过程)。
  师:通过线段之间的叠合可以比较线段AB、CD、EF的大小,还能用其他方法比较三线段的长短吗?
  生:分别量出三线段的长度,再作比较。
  师:比较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EF加CD等于AB。(老师通过将CD、EF依次平移到AB上,给学生直观的体验)。
  生:根据AB的长度,利用刻度尺直接划出MN。
  师:如果没有带刻度的直尺,你有办法画吗?
  生:在直尺上先做一个标记,就可以画出线段MN。
  师:我们还可以利用圆规和直尺就能比较准确地画出MN。(老师边示范边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线段MN)。
  生:在射线NQ上再画线段NP=AB。
  师:这时你对画好的图形,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MN=NP=MP。(可以让学生讨论)
  师:我们将点N称为线段的中点。
  通过学生积极地动手画图,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线段中点的构建过程,自主地探究点和线段之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动手“折”,观察图形的对称
  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并探索出三线合一的特征,自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后准备好各种三角形,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通过折叠让学生从中自主获得自己所需和已经感受到的数学知识并将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师:你能将手中的三角形纸片,比较出它们三边的长短来吗?(要求不借用其他工具)
  生:(同学之间开始交流起来,气氛也很热烈)将其中一边对折到另一边上叠合后进行比较。
  师:获得什么结果?并到台前演示一遍。
  生:BC>AB>AC。
  师:同学中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我比较出的答案是:AB=AC>BC。
  师:那么你能找到三边的中点吗?
  生:能,将两个顶点重合,折痕与这边的交点就是一边的中点。
  师:你们还能找出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来吗?
  生:中线只要通过中点和对边的顶点折叠一下,留下的折痕就是中线。角平分线只要将一个角的两边叠合,折痕也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师:有没有折叠不出的?
  生:有,我这个三角形的折痕只有一条,不象别的同学看得见两条折痕,为什么?
  师:同学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是由什么因素引发的?
  上课还在继续,同学通过自己翻折的三角形纸片,经历问题的发生、解决的过程。
  在几何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经历、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并逐步让学生产生演绎和讨论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会听、会看、会做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从而体现新的教学观念。
  以上教育片断只是个人浅显的、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其他文献
基于加压机大回流系统压力流量特性的讨论,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风机入口流量预调装置VSRRA来间接改变风机特性的变流量自动恒压控制系统。结合宝钢工程实际,简述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施工单位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考虑应用节能技术,减少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消耗。节能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施工单位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0-02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都有概念的教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填鸭式灌输加大量巩固练习”的方式,这样的课堂很难让学生真正获得数学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对于概念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思考,结合案例,撰写成文,希望引起大家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9-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
文章讨论了当前我国智能小医宽带接入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智能小区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介绍.
灌水器抗堵塞性能是影响系统成本与灌水均匀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目前滴灌系统较难克服的技术难题,也是评价灌水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齿形迷宫流道结构灌水器为研
针对现有液固体系中固相含量检测方法上的缺陷,研发了液固两相流声发射检测系统。并进行室内评价试验。利用自行编写的系统软件。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取不同砂粒的浓度和粒度信息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PCR技术克隆得到美人蕉(CannaindicaL.)花器官发育相关调控基因CiAG和CiGLO,GeneBank中登录号分别为JQ180191和JQ180192。其中CiAG长度为960bp,开放阅读
介绍了无线网桥的作用和用途;讨论了无线网桥的技术实现和协议标准;研究了无线网桥的连接及连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其连接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无线网桥技术的广阔应用.旨在对无线
针对目前商务接宇对智能系统的集成需求,论文从ITIL架构中最核心的IT服务提供和IT服务支持出发,分析了商务楼宇智能系统集成服务的11个具体功能,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