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要素入手,分析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项目管理、风险梳理、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基建项目 风险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抓手。基建项目是高校基础性工作,涉及众多经济活动,存在诸多风险点,是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求高校在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中贯穿内部控制体系,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涵盖了高校管理的全过程。根据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考虑以下要素:
(一)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治理架构、机构设置、定岗定责、内审制度等。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一是要求基建管理部门在学校“三定方案”总框架下,进行业务流程梳理,明确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基建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促使组织内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识别基建项目风险点
风险识别属于内控中风险评估要素的重要内容,能否清晰、准确、全面识别风险点,决定着内部控制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内部控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一是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中重要性原则,应对基建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招投标业务、工程变更、进度款支付、竣工决算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防控;二是重新查找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基建项目资金控制活动
资金是构成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因素,资金安全管理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内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助于防范资金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资金管理是贯穿内部控制建设又一主线。从基建融资的渠道选择和风险评估,到工程款支付的审批流程建立,都是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只有将内部控制建设体系融入到资金管理全过程,综合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对基建资金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保障资金安全。
(四)基建过程的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在内控要素中起到承上启下、沟通高校内外的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之间发挥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基建项目中信息传递和内外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基建项目涉及众多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并注重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其他因素才能保持紧密的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整个工程内控体系的高效运转。
(五)基建项目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的监督主体主要是内审部门,按照基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基建项目的决策过程、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监理、工程变更、工程质量、竣工决算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及时发现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监督,促进内部控制不断完善。
二、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建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流于形式
目前,国际上对基建项目管理重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完善内部管理配套制度建设;二是十分重视建设过程管理,并出台了很多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法规制度。而我国却把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前期项目立项审批上,忽视了制度建设和过程系统控制,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行政干预较为普遍;建设项目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的快速发展,部分建设项目管理虽也出台了一些内控制度和措施,但不全面、不协调、可操作性差,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内控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建项目管理紊乱,变更随意,概算超标
高校普遍经历了前一轮的规模扩招,原有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运转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时间短、工期紧,很多项目实施采取“先斩后奏”,没有按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工程监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未对监理工作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具体来讲,基建管理人员往往集项目建议书申报、招投标、项目实施等各项管理于一身,从头管到尾,权利过于集中,工作开展过程中自主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对施工单位的工程变更意见审查不严、盲目认同,工程造价失控,超概算严重,造成了严重资金浪费。
(三)基建项目内部控制风险梳理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基建项目的流程梳理不全面。基建项目涉及立项、预算、招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等环节,每一环节涉及的流程都较为复杂,很多高校往往由基建处单独进行基建项目流程梳理,导致流程梳理不到位;二是风险点梳理存在疏落。有些高校对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由于专业能力不够、认识水平不足,过多依赖主观判断,造成有的潜在风险被忽略,为后期内部控制风险埋下隐患;三是没有建立财务状况风险预警系统,无法对高校基建项目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实行有效监控,未能对风险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和应对,导致产生一系列风险问题。
(四)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不畅通
一是缺乏通畅的信息共享平台,虽然很多高校配置自动化办公系统,包括信息门户、财务平台、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现代化信息系统,但忽视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自成体系,信息流通迟缓,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壁垒;二是现有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学校上下级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教职工对学校基建项目的施工设计、施工变更、配套政策了解甚少,基建管理的相关制度、政策、实施程序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落实,很难得到发挥信息公开在内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五)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在基建项目当中监管不到位,监督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缺失,权力集中度过高,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二是基本建设项目内审制度化不健全,再加上内审人员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审计手段和方法落后,开展实质性审计工作主要停留在查错防弊阶段,风险导向意识差,没有考虑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三是管理层虽然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过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转型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基本建设项目內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求高校领导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内控工作,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组织体系;二是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不形容职务分离控制,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提醒、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授权审批、立项与招标、价款支付与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与决算等内控制度;四是定期展开内部学习和业务培训,注重培养职工的内部控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培育正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评估基本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一是对于基建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尤其是项目的立项、概预算、工程变更、招标、资金支付、竣工决算,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着手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二是识别和评估基建工作关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界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权责明确,避免相互推诿,落实主体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三是科学制定投资概预算,切实建立一套高校基建财务全流程控制方案,将投资费用严格控制在预算的额度内,在执行时针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科学高效运用各项资源,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三)加强监理工作,强化控制活动
一是充分授权,发挥监理主导作用。在合同中明确定位监理的责、权、利,且必须严格履行,职能划分清晰,互不越职,互不推卸责任;二是以资金管理为主线,加强过程控制。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加强对涉及资金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并实行轮岗和稽查制度。同时应建立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完善资金控制,保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既定绩效目标。
(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内控信息化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沟通和信息公开,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各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共享,实现基建项目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将经济活动的信息置于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下,使教职工与校领导及各部门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对基建项目的实施和变更情况进行充分的反馈和监督,内部控制监督实现了可视化;二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嵌入信息系统,减少人为的操纵因素,实现内部控制的智能化、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内控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监督
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稽核,构建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内部监督长效机制,通过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加强对项目授权、决策、支付价款、概预算、完工决算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二是提高内部监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三是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于过去,如今的审计风险导向要求明显提高,表现为范围更广、视觉更为全面,为此要求基建审计人员与时俱进,提高风险导向意识,熟练掌握涉及风险导向的工具、技术、方法等,全面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秀兴.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3)
[2]徐敏.高校G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5(12)
关键词:高校 基建项目 风险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抓手。基建项目是高校基础性工作,涉及众多经济活动,存在诸多风险点,是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求高校在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中贯穿内部控制体系,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涵盖了高校管理的全过程。根据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考虑以下要素:
(一)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治理架构、机构设置、定岗定责、内审制度等。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一是要求基建管理部门在学校“三定方案”总框架下,进行业务流程梳理,明确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基建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促使组织内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识别基建项目风险点
风险识别属于内控中风险评估要素的重要内容,能否清晰、准确、全面识别风险点,决定着内部控制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内部控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一是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中重要性原则,应对基建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招投标业务、工程变更、进度款支付、竣工决算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防控;二是重新查找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基建项目资金控制活动
资金是构成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因素,资金安全管理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内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助于防范资金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资金管理是贯穿内部控制建设又一主线。从基建融资的渠道选择和风险评估,到工程款支付的审批流程建立,都是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只有将内部控制建设体系融入到资金管理全过程,综合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对基建资金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保障资金安全。
(四)基建过程的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在内控要素中起到承上启下、沟通高校内外的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之间发挥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基建项目中信息传递和内外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基建项目涉及众多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并注重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其他因素才能保持紧密的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整个工程内控体系的高效运转。
(五)基建项目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的监督主体主要是内审部门,按照基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基建项目的决策过程、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监理、工程变更、工程质量、竣工决算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及时发现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监督,促进内部控制不断完善。
二、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建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流于形式
目前,国际上对基建项目管理重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完善内部管理配套制度建设;二是十分重视建设过程管理,并出台了很多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法规制度。而我国却把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前期项目立项审批上,忽视了制度建设和过程系统控制,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行政干预较为普遍;建设项目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的快速发展,部分建设项目管理虽也出台了一些内控制度和措施,但不全面、不协调、可操作性差,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内控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建项目管理紊乱,变更随意,概算超标
高校普遍经历了前一轮的规模扩招,原有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运转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时间短、工期紧,很多项目实施采取“先斩后奏”,没有按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工程监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未对监理工作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具体来讲,基建管理人员往往集项目建议书申报、招投标、项目实施等各项管理于一身,从头管到尾,权利过于集中,工作开展过程中自主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对施工单位的工程变更意见审查不严、盲目认同,工程造价失控,超概算严重,造成了严重资金浪费。
(三)基建项目内部控制风险梳理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基建项目的流程梳理不全面。基建项目涉及立项、预算、招标、施工、监理、验收、决算等环节,每一环节涉及的流程都较为复杂,很多高校往往由基建处单独进行基建项目流程梳理,导致流程梳理不到位;二是风险点梳理存在疏落。有些高校对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由于专业能力不够、认识水平不足,过多依赖主观判断,造成有的潜在风险被忽略,为后期内部控制风险埋下隐患;三是没有建立财务状况风险预警系统,无法对高校基建项目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实行有效监控,未能对风险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和应对,导致产生一系列风险问题。
(四)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不畅通
一是缺乏通畅的信息共享平台,虽然很多高校配置自动化办公系统,包括信息门户、财务平台、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现代化信息系统,但忽视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自成体系,信息流通迟缓,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壁垒;二是现有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学校上下级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教职工对学校基建项目的施工设计、施工变更、配套政策了解甚少,基建管理的相关制度、政策、实施程序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落实,很难得到发挥信息公开在内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五)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在基建项目当中监管不到位,监督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缺失,权力集中度过高,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二是基本建设项目内审制度化不健全,再加上内审人员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审计手段和方法落后,开展实质性审计工作主要停留在查错防弊阶段,风险导向意识差,没有考虑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三是管理层虽然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过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转型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基本建设项目內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求高校领导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内控工作,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组织体系;二是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不形容职务分离控制,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提醒、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授权审批、立项与招标、价款支付与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与决算等内控制度;四是定期展开内部学习和业务培训,注重培养职工的内部控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培育正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评估基本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建立风险约束机制
一是对于基建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尤其是项目的立项、概预算、工程变更、招标、资金支付、竣工决算,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着手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二是识别和评估基建工作关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界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权责明确,避免相互推诿,落实主体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三是科学制定投资概预算,切实建立一套高校基建财务全流程控制方案,将投资费用严格控制在预算的额度内,在执行时针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科学高效运用各项资源,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三)加强监理工作,强化控制活动
一是充分授权,发挥监理主导作用。在合同中明确定位监理的责、权、利,且必须严格履行,职能划分清晰,互不越职,互不推卸责任;二是以资金管理为主线,加强过程控制。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加强对涉及资金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并实行轮岗和稽查制度。同时应建立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完善资金控制,保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成既定绩效目标。
(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内控信息化
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沟通和信息公开,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各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共享,实现基建项目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将经济活动的信息置于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下,使教职工与校领导及各部门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对基建项目的实施和变更情况进行充分的反馈和监督,内部控制监督实现了可视化;二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嵌入信息系统,减少人为的操纵因素,实现内部控制的智能化、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内控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监督
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稽核,构建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内部监督长效机制,通过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加强对项目授权、决策、支付价款、概预算、完工决算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二是提高内部监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三是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于过去,如今的审计风险导向要求明显提高,表现为范围更广、视觉更为全面,为此要求基建审计人员与时俱进,提高风险导向意识,熟练掌握涉及风险导向的工具、技术、方法等,全面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秀兴.高校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3)
[2]徐敏.高校G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