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八)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在此特编辑绘画形式献给读者,让健康与您同行。
  

其他文献
孙思邈告诫人们:“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何谓“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平安无疾病,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而善终。书中还提出了对生命有重要影响的六不幸:一是早死,二是多病,三是多忧,四是贫穷,五是丑恶,六是愚懦。在“五福”与“六不幸”之中,长寿被列为五福之首,而早亡则被列为第一不幸。可见,我国人民早就从理念上清醒地认识
期刊
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深化和蔓延,美国中老年人是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我国老年人对此还知之不多,有必要提高认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首先,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引发的各种财产、收入的损失和各种经济危机的现象。据估计,去年美国家庭财富净值下降了11.2万亿美元,使老年人一生的积蓄缩水了一半多。在美国老年人中,完全依靠社会保障过活的只有18%。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与金融资产有关的各种财产性收入,金融危机
期刊
夜深人静时,福建永安供电局的退休老人叶兴灼经常睡不着觉。明亮的灯光下,老人一直在用心地雕琢着带有奥运五环的蜡雕作品。   “15年了,我终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盼来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从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问‘何时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一届奥运会?’开始到现在,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每当想到这些我就睡不着。”在那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叶兴灼一边精心地摆弄着他的蜡雕作品,一边高兴地说
期刊
多数时候,一个人下决定要为所爱的家人而改变的决心,比要为自己前途而改变,还要来得有力量。    中国的家庭结构一直受到时代潮流和经济的牵引,有一段时期,家庭从人生的身心灵安顿处,变成旅途的出发站……   朋友去关岛旅行,赫然发现这个美军太平洋基地,竟是日本游客最多的度假胜地;这里不但是情侣和新婚夫妇的首选,更多的是扶老携幼、祖孙三代同来的日本游客。   看到青壮年扶着年迈的父母或牵或抱着幼儿,观赏
期刊
皇甫谧是魏晋士人中一个相当独特的人物,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生于汉末,长于曹魏,逝于西晋。因受儒家正统思想熏陶,面对曹魏代汉,司马氏专权,立志不仕。  皇甫谧42岁患严重风痹症,不为病魔屈服,悉心钻研针灸。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家已对针灸进行了系统总结。如1973年在湖南长沙和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也有许多论述
期刊
人的一生十分宝贵又非常短暂,活到100岁者如凤毛麟角,即使长命百岁,也只有36500天。婴幼儿时期需要大人全面的呵护,青少年时期需要在学校连续学习十几年,参加工作之初还需要实习若干年,正式工作不过30年左右,再去了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和三分之一的吃饭、娱乐时间以及节假日等,人的一生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不过数千个工作日。如果再糊糊涂涂过日子,往往是等闲白了少年头,枉过一生,无所作为。所以珍惜时间就等
期刊
宋代人有赏花的习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城里的男男女女就“争先出城探春”,结伴赏花。《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当时园圃之多和花开之盛,“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次地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  皇家园林除了遍植名贵花草外,还从海外购买奇花异草,花开之际,皇帝就和大臣们赏花游乐,君臣唱和。而士大夫家或地方上也多辟私人花园,“放人春赏”。司马光在洛阳曾建“独乐园”,苏轼写诗做了描述,
期刊
李智 中医学硕士,现任西苑医院中医针灸特色门诊主治医师,北京老年病学会委员。她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长期从事中医外语的临床授课及临床带教任务。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讲养生之道。她以深厚的国学素养、广博的中医理论及实践知识为您铺就健康之路,与处于渴求养生知识的中老年读者一起共话养生之道,共习养生之术。    目前我国都市成年人中有80%的人睡眠不健康,而经常失眠的人群
期刊
不苦  电视上,几个人正在围桌吃饭,几粒米掉在桌子上,一个人赶紧夹起来吃了,我趁机教育孩子:“看,粒粒皆辛苦啊!”儿子使劲把碗中的米饭拨拉到桌子上,然后夹起来填到口中大嚼起来:“爸爸骗人,一点儿也不苦。”    结果  语文老师讲完“缘木求鱼”这个成语后,请同学们再接一个意思相近的成语。一男生答:“杀鸡取卵。”老师道:“错了,‘缘木求鱼’指的是做没有结果的事情!”男生坦然:“老师,我杀的是公鸡!”
期刊
……妈妈反对,我可以“抗旨”。因为现在她是“孩子”,我是“家长”,她得听我的。    每天下班,一拐上那条长马路,透过梧桐的疏影,远远就会看见我家阳台上站着一位白发飘忽的老人,那是我妈。   妈站在阳台靠马路的一隅,向下班的人流张望着,一脸企盼。其实近视的她不大可能看见我,直到我叫她,她才收回目光,转身回屋,蹒跚地穿过卧室客厅,赶在我上楼前为我打开防盗门。   每当此时,我心中都一痛—妈老了,妈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