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三怪之白露杀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握仲从戎衢州,言:“衢州夜静时,人莫敢独行。钟楼上有鬼,头上一角,相貌狞恶,闻人行声即下。人驰而奔,鬼亦遂去。然见之辄病,且多死者。又城中一塘,夜出白布一匹,如匹练横地。过者拾之,即卷入水。又有鸭鬼,夜既静,塘边并寂无一物,若闻鸭声,人即病。”
  ——《聊斋志异》

1. 水亭门


  “前面就是水亭门了。”船家老宋道。
  秋属金,宜刑杀。白露夜,水上俱浓雾,是杀人的好天气。这是师父常说的话。
  师父说:“比起锦衣卫缇骑,你更像一个杀手。”又说:“比起杀手,你更像诗人。”
  师父说:“总有一天,我会把绣春刀传给你。”
  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码头上有人,远远地招呼:“可是阿先生?”
  是个青年捕快,提灯在丈外,白面无须,笑容可掬。忽然纵身过来,掌风凌厉。我侧身让过。他奔出几米才硬生生地停住。
  “久闻阿先生素来一招破敌,谢某唐突了。”
  我微微一笑。

2. 钟楼底


  衢州府是南渡圣学之地,前些日子,邸报传闻城内三处闹妖,故邀我锦衣卫查案。
  先前豫、陕、鲁等地,乡人所谓妖怪,只是妖人作祟。
  师父却说,妖即是魔,魔即是人。
  想想也是。
  此刻万籁俱寂。钟楼位于北门街南端,高约七丈,黑沉沉的,雾中像一块蛮石。
  忽闻一股疾风。一黑影从钟楼扑将下来,咯咯笑着,一只判官笔斜刺过来。
  我调息吐纳,单掌朝那黑影击去。听到咚的一声,那影怪叫,从空中坠落。
  小谢已飞快冲去,刀光闪亮。提起就灯看,额上突突的一块肉团,像一只角,此人正是我追查许久的东海一枭。

3. 蛟池塘


  城南。屋舍稀少,巷道简陋。
  “嘘——”小谢以手示意。我们伏低草间,闻有类似鸭叫怪声。我纵身往前掠去,只见城墙底下,一人孤自站着,双手朝天,口有嘎嘎声,显然在练一种古怪的招数。
  “乔老大!”我气沉丹田,断声大喝。
  “金刚狮吼!”那黑影一惊,就往城墙上纵,迟疑间却身形下挫,双腿就势跪下来。“阿先生,饶命!”


  乔老大是钱塘江上的水盗,每次练功,都需发声相助,所以一听便是他了。
  他先前并无劣迹。
  “你这功,越练越伤五脏,我便教你个法子,当能除你旧伤。”
  他大喜,再度拜倒,正要起身,我叫道:“不好!”只听风中一丝疾劲,乔老大嘎嘎叫了两声,立即倒地,额上赫然一柄银针,已深入颅骨。
  小谢赶到:“阿先生,可曾伤到你?”
  “你衢州府捕快,为何会这门暗器?”
  “谢某自有师承,不便多说,还请阿先生原谅。”
  我哼了一声。

4. 县学塘


  月淡风清,远远见一个更夫,正嘻嘻笑着,去捡地上一匹白练。却见白练腾空而起,更夫已被卷入塘中。
  我和小谢一左一右,纵向前去,只见水花分处袭来。我全力击去,如中败革。落地之后,却是那更夫,已然死去。
  亭子前面,一白衣女子悄然背身而立,幽幽叹息。
  “你——”
  “许久不见,”女子转过身来,黑发微颤,脸如雨后栀子,“可惜阿郎是路人。”
  “也可惜,你已非当年的你。”
  我“嗖”的一声,拔出剑来。
  “想不到还能再见你这太阿剑。”女子轻叹道,一条白练如毒龙突袭,已然卷住小谢的脖子。
  “破!”我一剑过去,白練顿时断裂;余势未了,剑尖已插入那女子胸口。
  她看着我:“好俊的剑。”
  那也是当年初见时,她说的话。

5. 水亭门


  “大悲掌力破钟楼怪,金刚狮吼破鸭怪,不净太阿剑破白布怪,恭喜阿先生!”
  小谢说着,双手一掬,劲风袭来。
  我哼一声,借势卸劲,闪过刀锋;一个翻身,避开暗中闪闪发光的银针。
  “你还有什么招数!”
  忽然一股暗劲无声无息,我胸口像遭了重锤,哇的一口鲜血喷出。
  “你不是衢州府的捕快!你是谁?”
  “我姓谢,本名三郎。”
  我当即明白了。谢三郎本是东厂的浙西掌刑千户。
  “东海一枭、乔老大、滴水观音,三怪齐聚衢州府,却是为了你这第四怪!阿先生,千岁要灭锦衣卫,唯放心不下你师徒二人。你师父早已身中蛊毒,命不久矣。今夜各地,你同门俱废,除你后,世上再无锦衣卫。”
  “是我太低估你了。”我冷汗涔涔,“只可惜——”
  他站在丈外,手一扬,嗖嗖两声,两枚银针把我右手钉死,便笑嘻嘻地过来。“阿先生可有什么遗言?”
  “只可惜……”我说,左袖一扬,只见一道黑光穿透小谢身体,落在丈外,“可惜你只知我有太阿剑,不知我还有鱼肠剑!”

6. 信安湖


  浓雾未散。我一步步踱至岸边。老宋还在。
  “回杭州府吧。”我说。
  老宋慢慢摘下斗笠,手中赫然一张人皮面具。
  “师父,是您!”
  “衢州三怪,其实是五怪啊!鬼嗔、鸭痴、布贪、三郎疑、阿剑慢。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
  “我叫你除此五怪,只因五毒就在你心。我今日便已死了,锦衣卫也已灭了。你和绣春刀却能活下去。”
  他微笑地看着我,突然脸色变得通红,随即转青。
  “不要啊师父!”
  只听他怒呵一声,身体轰然爆裂,瞬间在浓雾中化为齑粉,再也寻觅不得。
  此时水面暴涨,城墙摇曳,整个衢州府在黑暗中动荡起来,渐渐混沌,如入天地间张开了血盆大口。
  我端坐船头。
  水上浓雾紧锁,世界仿佛消失。哧溜一声,太阿剑和鱼肠剑像两尾白蛇与青蛇,滑入水中去了。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吵架跟习惯性流产一样,可怕的是有第一次。为贷款买房吵、为装修的时候一个水龙头吵、为睡觉把腿搭在了肚子上吵、为又一次流产吵……五年间吵下来,已经习惯了。这一次吵,是因为肖雅的手机。  肖雅的手机坏了。别人给她打电话她能接通,但她喊破了嗓子对方也听不见她在说什么;她给别人打电话,电话通了,对方说:“你说话呀,怎么不说话?”肖雅在心里发狠:“我都说了八百句了,你他奶奶的个脚却连一句都听不到!”  高挺推
期刊
漂泊者来到H城已经有好些日子了,這些日子里他真的感觉活着就是绝望。  H城的初春开始飘雪,雪一片连一片,整个H城都被雪笼罩着,像一位戴着面纱的少女,更像歇息在高原上的老妪。  漂泊者穿过街心,穿过空荡的花园和广场。他一边走,一边猜想,太阳大概落山了。他不知道即将来临的夜晚会不会继续落雪。  央金二路渐渐迎来了一天里最为安静的时刻。堆积起来的压缩板、截断的钢筋、狮子一样凶猛的挖掘机……这些未来世界的
期刊
报到那天我到校已是晚上,到宿舍后遇见的第一个同学就是李静。我俩的床紧靠门口,她是我上铺。她在半空中跟我打招呼:“你才来呀!”淡淡的笑容与磁性的声音一起抵达,虽然屋子黑咕隆咚的,一瞬间我以为自己是在清溪之畔。这是个城市女生,我点头致意后心想,以后须得小心,人家在天上,咱在地上。  跟其他城市女生一样,李静自信大方。我们长满野草的校园建在大农村,城市女生仿佛个个是被拐卖来的,天天又哭又闹。李静不,只安
期刊
受邀进入小小说领域,做现场文本评论,内心着实忐忑。毕竟,我的专长在散文批评和评论方面,小小说文本的阅读积累并不多,充沛的感性体验和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自觉还没有充分地建立起来。古人讲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每一种文体皆有其内在的精神属性和风格特色,如果没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作为入门券,很容易指鹿为马。在这个意义上,敬请读者诸君給笔者以试错的时间和空间。  本期所推出的张志明的两则小小说,从整体上看,可归入氛围
期刊
我目瞪口呆。我无法相信,眼前这个糟老头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教授——赵老。  是朋友二宝领我来拜访赵老的。半年来,我一直被自己的肺结节闹得不开心,很不开心。先是体检时发现了问题,又相继看过几个大夫。都建议我手术。市医院胸外科主任,甚至毫不掩饰地告诉我是恶性的,得馬上做掉。  二宝却坚持让我来找赵老给看看。没见到赵教授之前,赵老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传说。他是北京的影像学专家,许多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在即将
期刊
木工现在十分尴尬。  记得小时候,砌房造屋,木匠都是大师傅级别,各个工序一般都得听大师傅安排。而且,木匠大师傅手艺最好,工艺也最讲究,雕花镂空什么的样样精通。现在不行了,没落得很。  包工头儿在跟我排工期、定工量时说:“木工基本上没什么事,最多三天,就是吊个顶打个边框。”  我说:“那倒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整体定制。木工活儿能省则省。这个上面我就不跟你卡工钱了。”  在木工这道工序上,我没跟包工头儿
期刊
金大娘子是满人,属正黄旗,一位正经八百的格格,跟她阿玛在宁远镇守进京要塞。辛亥革命打落了她头顶上的“大拉翅”,这个没缠过脚、会舞枪弄棍耍大刀的格格,自愿流落民间,过个平民日子。  想过平民日子,还真难。哪个敢娶大清的格格?这格格却说:“姑奶奶急啥?咱相中谁嫁谁!”听到这话,土财主家的公子少爷吓得躲她。  卖豆腐的跛腿男人不躲,看她饿了,还常常请她吃块豆腐。  她住进了跛腿男人的豆腐房。第一回一起睡
期刊
大連来的知青张永生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二胡。我爸也擅长二胡。张永生住在我家东边一墙之隔的三爷家。一个夏夜,我爸坐在石墙上拉二胡,张永生听到琴声,携琴出门,也坐到石墙上。张永生提出,一人拉一曲,不许重复。这分明是挑战,我爸的脾气是不让人的,谁怕谁啊!俩人你一曲我一曲,一直斗琴到天亮,也没分出胜负。  张永生返城回大连后,进了一家国企,因为琴拉得好,后来被调到工会。我爸呢,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心里烦闷,就
期刊
小镰刀怀孕了!  一个女人怀孕不稀奇,一个寡妇怀孕不能不稀奇。  小镰刀就是个寡妇。  小镰刀的娘家是李家村的,她本名叫李兰花。她吃苦耐劳,做事麻溜,像镰刀一样“快”。本地人把刀锋利叫“快”,所以她就得了个“小镰刀”的诨名。小镰刀32岁时男人就去世了,留下一男两女三个孩子,日子苦。  小镰刀白皮肤,丹凤眼,俊俏,但她是个规矩人。虽然男人去世几年了,但她并没改嫁,也没听说和哪个男的有不清不白的事。 
期刊
1972年初冬的一个晚上,我家东院堂屋那副对扇榆木屋门吱嘎一声响,随之闯进一股浓浓的柴油味,已经睡熟的弟弟被呛到,打了个喷嚏,翻翻身,皱皱眉继续睡,打着小呼噜。  我和爷爷住在西院两小间平房里,屋当地有个生铁火盆,几根木棍已经烧透,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仍不失暖意。如果不是我爹在东院可着喉咙吼叫,我肯定会一觉睡到大天亮。  我爹上工的地方是公社农机站设在我村的分站,有人戏称他二牌站长,其实只是个看场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