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也是新时期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以及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重要意义;设计和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对于构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1]。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英语课堂中,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属于一门工具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技能,还需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认识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学生在进行跨国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用英语准确的传达我国的文化,通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从而进行更好的跨国文化交流;最后,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适当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在大一时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分别开设两学期所占用的课时数也较长,通过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适当的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最终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2]。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一)编写思政教育的英文教材
  教材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作用,首先应该做的是编写含有思政教育的英文教材。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通常情况下都以介绍西方国家的生活为主,因此,教师在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完善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模块,适当的选择中国的经典文化知识作为大学英语的教材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材中编写中西方文化对比或者是讨论中西文化的模块,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利用中英文翻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利用中英文语言翻译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第一,教师需要在中英文语言翻译的过程中,让学生挖掘我国文化的精髓,体会到汉语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第二单元“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中,原文中有一句话“Letters from home always means a lot.”教师如果按照简单的字面翻译则可以翻译成“家里来的信总是有意义的”这样翻译显得较为生硬,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结合中国文化的魅力进行翻译则可以翻译成“家书抵万金”,这样翻译其文化内涵瞬间就上升了一个层次;第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查阅资料,将网上的一些小诗翻译成英文,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中英两种语言的互动,在中英翻译过程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可;第三,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组织中英翻译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负责人,其“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为此,第一,高职院校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招聘门槛,要求教师最好有教学经历或者进修的经历,从而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自己的故事,进而活跃课堂氛围;第二,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政治素养,使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四)创新思政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环境。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新时期下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为主比如美化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注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例如,教师在讲解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为所有的人带来光明的未来)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可以结合相关题材的电影,如《无问西东》等,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融合[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應该注意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进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究[J].知识经济,2019(28):125+127.
  [2]周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52-54.
  [3]雷思雨.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J].决策探索(下),2019(08):50-51.
其他文献
摘 要: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是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生力军,其精神家园的构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度,“雨花英烈精神”中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家國情怀,不断为青年在构建精神家园的路上指路、照明。在新时代,重温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迹、传承雨花英烈的革命精神,打造多元雨花英烈精神的传播平台,将雨花英烈精神中所承载的信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的历史教育当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仅只是要进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知识当中给学生引入德育的学习。历史的教育是为了让后人好好反思过去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去除糟粕让未来的人生变得刚好。而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学习,而且更好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让自身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追求知识的积累能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完成知识的探索。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各国的艺术教育交流越加广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也在不断借鉴国外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高校的声乐教学正在向着国际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随着中俄两国的交往不断的扩大,我国和俄罗斯的教学已实施多年,互通有无,使得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双方的音乐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本文通过对比中俄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分析中俄高校声乐的益处,对中俄高校声乐
期刊
目的:1.以2011年至201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疟疾发病人数的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中国疟疾的发病趋势以及空间特点,筛选出疟疾发病的重点省份。2.进行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在疟疾发病人数预测模型中的预测性能比较。3.在预测过程中引入集成学习中的(Stacking)架构将不同的算法和模型进行组合,使模型的预测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4.利用迁移学习的思想,将在疟疾发病人数预测效果较好的基于S
摘 要: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于是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翻转课堂。它打破了传统,在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大学体育课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由此我们提出了大学体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新观念,并探究其教学模式,在保证其可行性的同时,也列举出一些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希望能为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在独立学院廉政文化建设占据重要部分,加强大学生廉洁社团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廉洁社团作为一个新兴社团,如何有效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廉洁社团,开展学生的廉洁教育工作是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廉洁社团在廉洁教育中的作用、廉洁社团规范化建设的属性要求、廉洁社团建设的原则、廉洁社团规范化建设的途径探讨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其他院校开展廉洁社团提供
期刊
摘 要:内蒙古农谚是当地民俗文化之瑰宝,蕴含着当地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特征。且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事物皆可在农谚中寻找到其影子,农谚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一特点在内蒙古器物农谚中也有所呈现,并与内蒙古方言相融合,使其在内蒙古地区更加口口相传,如“时令不饶人”等。本文以器物農谚为研究对象,浅析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器物农谚;农具;日常生活器用;文化  一、内蒙古农谚及其特点  武占坤、马国凡在《
期刊
摘 要:认识历史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历史;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历史就是死的。历史必须和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物都有每个人物各种各样的类型与特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时空中穿梭,人们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于不同的实践活动领域中,每个实践活动领域,都会不断地代表人物涌现出来,而他们的言行举止说话谈吐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引人注目。  关键词:历史人物;人物的类型;人物的特点  引言 
期刊
摘 要:以中国古代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方式为出发点,探讨了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兴起、城市分布以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并以丝绸之路上的典型城市楼兰和泉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方式;城市发展;古代  引言  最早出现的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是水路运输。由于可达性是决定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历史上许多重要城市都选址在交通方便的大河流域。此后驴马、轮车这些陆
期刊
摘 要:我国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我国的传统美术也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而中国的传统美术具体可分为工艺、绘画、雕塑、建筑这四种形式。而且这几方面也出现在很多的美术院校和学科专业中,例如现在的绘画专业、雕塑专业等,除了利用美术教师对传统美术的文化知识,还结合了现有教材进行的补充和拓展,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美术并运用现代思维进行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