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跑线,应该怎样守?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海淀黄庄这个听起来颇为朴素的地名,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霸中心”。方圆几公里内,汇聚了多所赫赫有名的公办名校,以及数不清的校外培训机构。
  最近,题为《疯狂的黄庄》的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里说:眼下的黄庄,就像一架超速运转的快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外界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北京基础教育扎实,高校招生投放指标多,因此北京孩子“轻松”就能上北大、清华。海淀黄庄的存在,似乎无情地驳斥了这种一厢情愿的想象。“高手的对决”,从来谈不上轻松。超速运转的黄庄,其竞争之激烈与全国各地那些闻名遐迩的“高考工厂”别无二致。
  但是,也要明白海淀黄庄的特殊性。那些把孩子亲手送往各种“残酷”的补习班的家长,很多都曾在海淀黄庄周边的名牌大学学习,是往日激烈升学竞争的胜利者。作为知识精英,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超前教育、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却毅然决然地带领下一代走上重复的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海淀黄庄的家长当然懂得“零和竞争”“剧场效应”的含义。父母双双毕业于北大的某两位家长,因为没有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结果越来越跟不上“大部队”,挣扎了三年,无奈让孩子出国,结果女儿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这儿就算是学渣,到了外面都是学霸。”这对家长的感慨,有种看破真相的解脱,但更多的家长依然在海淀黄庄踯躅前行。
  校外补习机构的存在,则为超前教育提供了温床。它们区别于公立学校的特点,就在于超前性和应试性强,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循规蹈矩”。
  照理说,海淀黄庄周围的公立学校,很多都是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性学校。能把孩子送往这些学校入读,本来就是“一只脚已经跨入名牌大学的大门”,家长们本来大可放心。而不甘人后的竞争动力,驱使或裹挟着家长,不满足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公办教育,层层加码,对子女教育投注过多的资源,也让孩子承受了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该意见直指陈年积弊———如果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转变,大上补习班之风就难以得到遏制。意见也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不得留作业等等。
  基础教育阶段如此残酷的竞争,是否意味着到大学以后,这些孩子依然能够保持先发优势?恐怕并非如此。目前,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依赖补习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更出色。
  学生上大学以后的创新能力,靠的不是重复性的补习,而是开放性的思维;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培養创新型人才的愿景,更不可能靠超前而冗余的补习课程来获得突破。
  据说,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年收入都要用于子女教育,这样的数据无疑是惊人的。不得不问一句:高昂的家庭教育投入之下,是否收获了相应的回报?而社会是否从这种全民性的教育投入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毕竟,为竞争而竞争,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指向。竞争或许会伴随许多人一生,但没有人应该为只追求结果的竞争而活着。
  在竞赛班、补习班的竞争跑道上,最终夺得胜利的只是少数人,而多数孩子最终会沦为陪跑者。而且,他们会因为这场消耗大量精力与时间的陪跑,失去发掘自己独特潜力的机会,错过本可以单纯而美好的青春。这一笔巨大的“机会成本”,家长们理应算个清楚。
其他文献
“正好就是不够”这是我当年插队落户时老队长的一句口头禅。当年“广积粮”的最高指示大概也是出此考虑,不能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得要有储备。“正好就是不够”成了我的座右铭。   每次上馆子总要多点几个菜,免得吃了正好不够,会引来亲朋好友们的不满。饭后总会问服务员要几个盒子打包回家,这样才觉得有面子。   每天家里烧饭淘米总要多抓一把,唯恐不够;买菜明明是2.5元一斤,菜贩一称秤,多-点3元吧,好就多一点吧
期刊
洪迈《容斋随笔》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故有’江山如画’....之语。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足者,则又以逼真目之。如老杜’悄然坐我天姥下’……”   此类说法,司空见惯。比如看到美丽景致,会忍不住赞叹“如画”;看到某幅图画精妙,常常会形容为“栩栩如生”。以洪迈所引用的几句诗为例,“江山如画”,是苏东坡见到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时的豪情;
期刊
又见“神药”。据媒体近日报道,北京贞草堂大药房有限公司以“301医院药物研究中心”“全国心脑血管病帮扶中心”“三七粉厂家”等多个单位的名义,向全国各地的老年人推荐一款“神药”。而实际上,这种“七根草牌三七茎葛根超细粉”,仅是三七茎叶提取物,并非真正的三七根须粉,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它是一种代用茶,名列食品条目。  媒体记者的卧底报道透露,在北京贞草堂大药房,把一名印刷工人“培训”为一名专门向
期刊
提携与解决,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在古代,却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着。   提携,动词,字面意思为“牵扶,携带”,引申为“扶植、提拔”,常用来指某人对某人在事业上的帮助,比如,上级领导很照顾下属,教下属很多东西或者提拔这人一个很好的职位等。解决也是动词,指“梳理清楚,作出决断,”或是“解释,疏通”“处理问题,使有结果”等。提携与解决,在特定的环境中或许会有交集,但两个词都极为活跃,绝对不用拴在一处使
期刊
12小时被注水120斤,黄牛疼痛难忍,数次注水后,黄牛才被屠宰。近日,一则黄牛被注水屠宰的新闻,将黑心作坊与私屠滥宰再次拉回到公众眼前。据最新消息,相关屠宰点已被取缔,负责人也已被警方控制。这一个案,引发公众对虐杀黄牛的不满,也引发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思考。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落实属地责任,要求任何一级政府都要对属地内的食品安全负责,同时一直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高毒
期刊
政府公共服务就该从这样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满足民众的一个一个诉求做起。所谓“用户思维”,就体现在民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体感认知上。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9日,公安部宣布自即日起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六项措施。其中包括居民身份证相片“多拍优选”服务,民众如果对拍摄的居民身份证相片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拍照三次,从中优选满意相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份证照片就成了证件照里
期刊
最近大城市青年的社交生活引发了很多媒体的关注。频繁且不固定的加班,长时间的拥挤通勤,加上网上交易取代线下社交,许多都市青年感受到了社交孤独。  这个现象,我身边就有。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去北京出差,约一个朋友见面。两人抵达见面地点各花了两小时,晚饭吃了一小时就散了,因为返程同样需要这么久。  这是很多人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已经十多年,当初留京工作的同学,如今散落在北京各个片区。他们比刚
期刊
“华师戴建业”最近红遍网络,穿梭于人民网、新华网这样的机构媒體,以及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获得超高流量,超多粉丝,以及无数“送上来的膝盖”。  戴建业何许人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友昵称“麻城老头”。据学生说,戴老师有两大标签,一是麻城普通话,浓到快了听不懂,二是T恤扎在松紧腰运动裤里,长年如一日。  一个操着“方言普通话”的老头,讲唐诗讲出千万流量,好在哪里?  好在有趣
期刊
基层干部任务繁重,“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人的工作常态。但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一些自诩“不求名利,无私无畏,佛系人生”的干部。《半月谈》杂志近期调研发现,目前基层干部中以庸政懒政为能,将担当与干劲一并卸掉的风气正在抬头。  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是每一个干部的应尽义务和为官之本。正所谓“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前不久,“最不像80后”
期刊
某人省吃俭用买了一件国际名牌衣服,小心翼翼地穿了几天,再小心翼翼地洗涤一新,没想到衣服严重缩水,再也没法穿了。致电客服,客服回答:买我们这个牌子的顾客不洗衣服的。“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某人暗叹。   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不绝如缕。两个农夫去挑水,累了就中途休息一下,一位农夫突发奇想,问同伴:你说这皇帝每天会用什么挑水?同伴回答:肯定用金扁担。成语“芹曝之献”的出处也是类似的故事。从前有一人向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