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于课外”。这充分说明了局限于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狭隘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相联系、校内外相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质量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导火索,是使学生乐此不疲、神采飞扬的“兴奋剂”。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像花香招来蜂群,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去获取信息,体验满足,产生愉悦心情。得到的知识和愉悦情绪又会增加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怎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
1.由内——向外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尚缺乏兴趣,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这种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上,抓住要点,传授方法,指导自读,引导学生由课外延伸。在课外有计划地扩大范围的阅读,旨在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具体做法有:①迁移式,如在教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可让学生读有关肖邦的故事,读和肖邦一样的音乐家的故事,如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读像肖邦一样的爱国之士的故事,如岳飞、陆游、童第周等。②扩充式,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往往是一本书的一部分,可让学生把原著找来读读,如《林冲棒打红教头》选自《水浒》,《负荆请罪》选自历史故事《廉颇蔺相如列传》,甚至可以翻看《史记》。③推荐式,教师在课内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去畅读,如学习了《船长》,向大家推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达到加深认识,扩充阅读面的目的。
2.故事——妙引
对于不读书或不爱读书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生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知道事物善恶,对所听故事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意犹未尽,产生了极强想再听的欲望。记得我弟弟小时候不爱看书,却每天爱在家边吃饭边听收音机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精彩至极,自今记忆犹新,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对文学名著的认识是由“听”得来的,以后进入重点中学,对这两部名著便萌发了一读为快的念头。于是埋头啃起了厚厚的原著。我曾对学生讲过盲人作家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我先绘声绘色地讲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拥有光明时最想得到什么的情节,讲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们“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自己找书读”,学生此时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并未作强制要求,由“听”到“读”,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中,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并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开发,可谓一举多得。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1.课内外沟通,拓宽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神奇的克隆》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文体,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像《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小说,可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书先翻看目录,大致了解有哪些章节和故事,然后选择主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不忘读书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老师要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良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如正确的坐姿、站姿,遇到不懂之处勤查工具书或虚心请教、边读边想等。我认为不应该轻视的有“三定”:
1.定书名。一旦精心选定要看的书,一定要把它读完,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努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
2.规定时间。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条件。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或早晨或午休或晚上,假如规定了时间,就必须严格执行,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时读个通宵达旦,忘记时一连好几天不翻一页书,这可是个极不好的读书习惯。
3.制定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认真制定阅读计划,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勤写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利于积累读书经验,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世纪,我们的语文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认真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读书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会以全新的感受进入一种亮丽的境界,逐渐成为“能说会道”的小灵通。
(江苏省溧阳市蒋店小学)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导火索,是使学生乐此不疲、神采飞扬的“兴奋剂”。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像花香招来蜂群,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去获取信息,体验满足,产生愉悦心情。得到的知识和愉悦情绪又会增加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怎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
1.由内——向外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尚缺乏兴趣,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这种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上,抓住要点,传授方法,指导自读,引导学生由课外延伸。在课外有计划地扩大范围的阅读,旨在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具体做法有:①迁移式,如在教学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可让学生读有关肖邦的故事,读和肖邦一样的音乐家的故事,如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读像肖邦一样的爱国之士的故事,如岳飞、陆游、童第周等。②扩充式,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往往是一本书的一部分,可让学生把原著找来读读,如《林冲棒打红教头》选自《水浒》,《负荆请罪》选自历史故事《廉颇蔺相如列传》,甚至可以翻看《史记》。③推荐式,教师在课内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去畅读,如学习了《船长》,向大家推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达到加深认识,扩充阅读面的目的。
2.故事——妙引
对于不读书或不爱读书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生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知道事物善恶,对所听故事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意犹未尽,产生了极强想再听的欲望。记得我弟弟小时候不爱看书,却每天爱在家边吃饭边听收音机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三国演义》等,精彩至极,自今记忆犹新,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对文学名著的认识是由“听”得来的,以后进入重点中学,对这两部名著便萌发了一读为快的念头。于是埋头啃起了厚厚的原著。我曾对学生讲过盲人作家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我先绘声绘色地讲海伦渴望在第一、二天拥有光明时最想得到什么的情节,讲到第三天时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们“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自己找书读”,学生此时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并未作强制要求,由“听”到“读”,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中,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并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开发,可谓一举多得。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1.课内外沟通,拓宽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神奇的克隆》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文体,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像《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小说,可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书先翻看目录,大致了解有哪些章节和故事,然后选择主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不忘读书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老师要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良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如正确的坐姿、站姿,遇到不懂之处勤查工具书或虚心请教、边读边想等。我认为不应该轻视的有“三定”:
1.定书名。一旦精心选定要看的书,一定要把它读完,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努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
2.规定时间。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条件。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或早晨或午休或晚上,假如规定了时间,就必须严格执行,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时读个通宵达旦,忘记时一连好几天不翻一页书,这可是个极不好的读书习惯。
3.制定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认真制定阅读计划,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勤写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利于积累读书经验,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世纪,我们的语文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认真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读书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会以全新的感受进入一种亮丽的境界,逐渐成为“能说会道”的小灵通。
(江苏省溧阳市蒋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