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世界的形色众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狂欢化文学”是巴赫金命名的一种深受狂欢节民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体裁。王小波的小说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塑造了大量的狂欢化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广场节庆形象和物质——肉体下部形象三个系列。狂欢化形象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王小波作品意象鲜明奇特而又诙谐滑稽的特点,传达出了追求自由、反抗禁忌的狂欢节世界感受。
  关键词:王小波 形象 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王小波逝世已久,但研究他的热潮却并未衰退,也已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一样:“对王小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文化研究,且宏观研究较多,而建立在系统研读作品基础上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剖析的较少。”由于在研究中存在轻视小说文本阅读的倾向,所以在研究深度还有着较大不足,对于其小说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以及文体结构等的研究都还不够深入。笔者认为,运用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理论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王小波小说的文体风格,获得更加精细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狂欢化”诗学是巴赫金为当今世界贡献的一种卓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是一种基于长篇小说话语修辞之上的叙事诗学。北京学者崔卫平很早即指出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色,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李娜也就《青铜时代》的狂欢化要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她们的研究为后来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但都还显得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此,笔者拟根据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王小波作品中的形象进行一次较为集中的分析,深入地发掘其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其作品所隐藏的精神意义。
  在对拉伯雷的研究中,巴赫金详细分析了其小说中的民间节日形式与形象、筵席形象、怪诞人体形象和物质——肉体下部形象等各种狂欢化形象,这些形象同样充满了王小波的小说,这一点也早已为人注意。有研究者统计指出,王小波的小说、散文中共有怪诞描写一百八十一个,这些怪诞总体上具有丑恶极端、构想妙绝、意象惊骇的鲜明特色,实质上,这些怪诞形象大部分都可以归入狂欢化形象范畴。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王小波小说中的狂欢化形象分为人物形象、广场节庆形象和物质——肉体下部形象三个形象系列。
  
  一 人物形象
  
  王小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别,即怪诞人体形象和广场人物形象。巴赫金认为,怪诞是狂欢化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怪诞是来自于欧洲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的一种关于存在的特殊的审美观念,通常都以极度夸大的、夸张化的形式出现,它因超出人们惯常的接受心理而引发人们的惊异、惊奇。王小波笔下的人物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夸张性、怪诞感。例如,他小说中共同的主人公——王二,对于常人来说,就是一个夸张怪异的人物,他们通常身材高大,相貌怪异,而且不修边幅,落魄潦倒,绝非很多作家笔下自恋般的帅哥硬汉形象。除了《革命时期的爱情》里面那个王二之外,其余的身高都在一米九零以上。夸张同时还体现在主人公超常的智慧和创造力上面,以及他们的超强的性能力等,这些都是怪诞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特质。另外一点就是王小波的小说中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单个怪诞人体元素。如《似水年华》中跳楼的贺先生,按照书中的描写,死时都“直了”起来,作者对此的评论是:这说明,在贺先生身上,还有很多的生命力。巴赫金说:“怪诞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降格,即把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和身体的层面。”王小波正是运用这些怪诞的人体形象和孤立的怪诞人体元素,对当时社会所鼓吹的虚假的崇高精神进行了贬低、降格,突出了肉体生命在人的生活中的基础地位,为人的肉体和欲望的合理性做出了坚实的辩护。
  广场人物就是小丑、傻瓜、骗子等人物,他们是狂欢节上的主角,也因此而获得了嬉笑怒骂、口无遮拦且不受惩罚的特权,他们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对官方的真理和语言进行讽刺和瓦解。具体而言,骗子讽刺性地模仿官方语言以进行开心的哄骗;小丑狠命地歪曲这些高调语言,颠而倒之;傻瓜则以天真的不理解对待官方语言。细细分析起来,我们发现,王小波笔下的人物也戴上了这些广场人物的面具,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革命时期里面的爱情》的王二,是个“相貌凶恶,浑身是毛”的小个子,X海鹰说他像个强盗,而他自己的感觉却是一个“小丑”。这是体现在外表上的小丑形象,而大多数小丑、傻瓜形象是体现在他们的为人处世上,例如《我的阴阳两界》里面的王二,因为“小脑袋不行”,就被人当成了“大脑袋”也不行,他说,“我只管我行我素,呆在地下室里不出来,这样省了好多的事:因为大家都觉得我是傻子,所以什么开会、学习等等都不叫我去了。”
  实际上,在王小波笔下,很多人物都是集小丑、傻瓜、骗子三种性格于一身,让人摸不透他们的底细,同时又对他们无可奈何。例如《红拂夜奔》中王二与系主任的对白:
  “他对我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答道:您知道我早上吃了些什么吗。他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说:这是对建筑行业的污蔑。他说,你这样子怎么为人师表?我说:你的意思是我不够漂亮,这是女生的看法吗?他说:你要知道我国的国情。我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每月挣三十美元(这是按官价算,按黑市价远没有这么多)。后来他看出我在胡说八道,就说到我长了两个眼睛,这句话使我猛醒,原来他一直在劝我结婚……我告诉他,我正在考虑结婚,他才满意了。其实这是一句谎话。我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件事。”
  可以看出,此时的王二,已经达到了集小丑、傻瓜、骗子三种形象于一身的圆通境界,正如王二所言:
  “那年月不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就活不成,谁要是严肃正经起来,反而举步维艰。”
  
  二 广场节庆形象
  
  广场节庆形象是狂欢化小说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虽然在王小波的作品中直接描写节日庆典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但却有大量的广场聚会的描写,它们就像一个个狂欢节日一样,体现着狂欢的情绪,传达着狂欢的世界感受。在这些广场节庆形象里面,王小波着墨最多的是广场上刑罚与死亡场面的描写,这种情景几乎在每篇小说中都有出现,而且是作者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例如《红拂夜奔》里红拂上吊的场面、《2010》里王二和蓝毛衣被处鞭刑的场面等。这些场面被作者以夸张戏谑的语调写来,都是壮观之极,引人入胜,台下的观众乐于欣赏这出精彩的大戏,而台上受罚或赴死的人也从容不迫,尽情表演。比如王二和蓝毛衣受刑前,他们微笑着向电视招手;蓝毛衣活动身体,向四面招手、飞吻;王二举起双手向观众致意等等。这些场面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和沈从文等作家笔下对砍头场面的描写、对看客的批判、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王小波的书写也正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不过他是更多地站在受刑者的角度,更加超脱与蔑视苦难,将受罚变成了一场狂欢节的表演,以达到对权力的消解与颠覆。在这里,死亡成了对无智无性无趣的世界的超越,成为了一种新生,这充分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死亡的双重性,“这种诙谐是正反同体的;它是欢快狂喜的,同时也是冷嘲热讽的,它既肯定又否定,既埋葬又再生。”
  殴打、混战也是节日形象的一种。巴赫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节日滑稽游戏,是一次欢乐的脱冕行为,充满了民间狂欢化的精神。这种殴打、辱骂是双重性的,它既是给旧的权力、势力、垂死世界的真理脱冕,同时又在创造,因为殴打有助于新世界的诞生,它们本身就成为欢乐的、悦耳的和节日般的行为。王小波笔下的殴打、混战行为也并不少,比如《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王二打好友毡巴,《黄金时代》里众知青和当地老乡的群殴,《红拂夜奔》里洛阳市民和官差的对抗等,既是激情的发泄,也是压抑的反抗情绪的爆发,无不充满了狂欢意味。
  
  三 物质——肉体下部形象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几乎每个主人公都得以展示自己的躯体下部形象,他的小说始终贯穿着一股强大的向下、向人体隐秘处的运动力量。借助于这种向下的、突显下部的目光,王小波将视线投向躯体,投向躯体下部,投向与躯体下部相关联的物质形象。这些形象是男性生殖器、臀部等与性、生殖紧密相连的身体部位,它们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书写,不仅具有价值上的优先性,而且在表现上也同样具有优先性。《黄金时代》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过21岁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除此之外,她的脖子端正修长,脸也很漂亮。”
  这段描写非常有意思:主人公想引诱陈清扬,主要的身体诱因首先是她的躯体下部——“胸部”、“腰”、“屁股”,作为补充才提到她的躯体的上部——“脖子”、“脸”。在这里,躯体下部取得了较之上部更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通过对物质——肉体下部形象的描写,王小波剥离了所谓“崇高”、“严肃”的外罩,包括诸多“伟大、纯洁的爱情”的幌子,他要恢复躯体以及躯体的物质性,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和自身强度,去除我们民族中几千年来封建文化造成的对性的遮掩禁忌心理。同时,他还把躯体的真实状态和历史处境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他不仅还原了性经验的肉体本质性,而且还考察了性与它的社会环境(权力)之间的关系这个重大的意识形态的问题。王小波小说中的物质——躯体下部因素在一开始具有个人、私人的性质,是个人日常生活静止的因素。但是随着权力的侵蚀,躯体被抛掷在巨大的权力的旋涡中,一切习惯的、普通的、日常熟悉的东西突然都变成了茫然可疑的,与人格格不入和与人为敌的东西,自己的世界变成了异己的世界。接受帮教,裸体审查,臀部鞭笞……面对权力的规训,躯体只能忍气吞声,只能处处迎合权力的好恶,只能放弃尊严和自身的统一性。但是,物质——肉体下部形象既是被规训、处于底层的因素,也是反抗的、自由的因素。《万寿寺》中薛嵩从象征着权力和压抑的木塔里救出那个美丽女孩,这是一座既没有爱情也没有性的高塔。薛嵩制造了爱情的云梯,来进攻反爱情的高塔。有意思的是,薛嵩“救美”的英雄行为居然是以自己裸露的臀部作为战斗的“旗帜”。而相比之下,美丽女孩的躯体行为更具有反抗性:面对总监婆婆虚伪的演说,女孩不想听下去,她猛地转过身去,把斗篷一撩,露出了整个屁股,于是总监婆婆的演说词就被老虔婆们的一片嘘声淹没了。这是躯体狂欢化的表演,也是躯体做出的绝妙反抗。那种官方的专横与暴力在躯体所营造出的放肆和不屑的氛围中迅速瓦解,威严的权力变得可笑而无地自容。
  
  四 结语
  
  这样众多而密集的狂欢化形象充斥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造成了他的作品意象鲜明奇特而又诙谐滑稽的特点,让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肆意的笑声。但是,这并不是一种高雅精致的文人幽默,而是一种来自于民间诙谐文化的狂欢式的笑。巴赫金指出,狂欢式的笑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中世纪官方和教会的专制禁忌和恐吓的挑战,他说:“中世纪的人在诙谐中特别尖锐地感受到的正是对恐惧的胜利。诙谐战胜这种恐惧,使人的意识清醒,并为他提示了一个新的世界……透过人的这些节庆意识的一线光明形成了另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的非官方的真理,它酝酿着新的文艺复兴的自我意识。”对于王小波小说中的众多狂欢化形象,亦当作如此认识。
  
  注:本文是重庆文理学院校内科研项目:王小波小说的狂欢化研究(项目编号:Z2006WC07)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罗长青:《王小波研究综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2] 崔卫平:《狂欢 诅咒 再生——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3] 李娜:《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4] 刘法民、王赣萍:《审美形态学视野中的王小波怪诞描写》,《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 巴赫金,李兆林、夏忠宪等译:《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刘承云,男,1976—,四川三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汉字的书写从单一的实用功能到成为一种造型艺术,源于汉字本身丰富的物象性与意象性。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概称的“书法”一词事实上由两个概念构成,一是“书”,一是“法”,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结构方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书法创作的不同选择与鉴赏的不同视角,进而成为产生不同书法品类和书法创作流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汉字 书法 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精神生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艺术化、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人情化与文化精神生态与设计的多样化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一些浅显认识可以为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精神生态 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59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科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原理进行艺术设计。  关键词:视觉艺术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视觉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多年来,有关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处于争论中。本文以吴冠中先生有关艺术见解为切入点,略论笔墨、审美取向、传统继承和推陈出新等问题,浅识拙见,谨希抛砖引玉以同道。  关键词:笔墨之议 审美取向 传统继承 推陈出新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美术界围绕着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相继提出的“笔墨等于零”、“抽象美”、“形式美”等艺术见解以及某些针
期刊
一    奔向你,奔向你。  我不知道,这是我读《呼兰河传》又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为两位东北女作家在心底发出的呼喊,亦或真的是两位女作家在她们的心底早已发出的呼喊,穿越了时空,震响于我的耳际。  从萧红到迟子建,从迟子建到萧红,60余年的时空阻隔,人海苍茫,道路迢迢,心灵的呼应何其艰难,在我看来,正是她们驰骋其中的文学,使她们汇合,使她们在文学的想象中和心灵的现实中得到汇合,整体合一地展现了那
期刊
摘要《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曲子。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被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之得名,是因为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了三次。本文拟从诗、曲、歌三方面浅议这一传世佳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阳关三叠》 王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我国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多少文人骚客闻名于世,多少杰作佳篇流传至
期刊
摘要分形艺术来源于数学理论,而且狭义的分形艺术的生成往往依赖于计算机的技术支持,所以人们常常在分形到底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上产生争论。事实上,抛却外在的物质工具因素,从美感本身出发,分形无疑是具备艺术的品质的。本文正是基于此,以平面设计中的分形艺术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平面设计 分形艺术 魅力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亚里斯多德,到现代
期刊
摘要茹志鹃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当代女作家,她以女性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女性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生活,以女性的话语描述世界。本文从茹志鹃小说中的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她作品中女性的写作姿态——对宏大叙事的疏离,女性角色的转换——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日常混沌情绪的呈示——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  关键词:茹志鹃 女性的写作姿态 女性命运 女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五
期刊
摘要当代女作家池莉的作品多以写实的风格,表现艰难生活中爱情的湮没、活着的卑微和生命的执着。在她的小说里,作为文学女性的自我生存体验正是在强调和享受自然中得以体现,其内在的生命情怀也是通过淡化生活的诗意并特别关注社会化的人生际遇而逐渐明晰起来的。  关键词:文学女性 自我生存体验 内在的生命情怀 写实的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池莉是中国当代一位优秀作家,她的作品具有鲜
期刊
摘要叙事文学中的时间因素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从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信息,对叙事时间的关注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阐释角度。本文以《莎菲女士的日记》文本为例,着重从时间的文化象征方面,对小说文本中的时间因素给予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莎菲女士的日记》 叙事时间 时间的文化象征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文学世界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