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学语文才可能“+”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全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语文+ ——走向大成的语文教育”。这一主题来源于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长期的“大成教育”实践,因此,活动将展示该校实施“大成教育”育人理念、践行“主题整合”课程思想,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还要观摩名师和省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知名专家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今天来到现场向大家学习,似乎应该谈点学习体会。
  一是有了小学语文才可能“+”。即只有具备了语文能力和素养,才有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可能。这是语文在整个中小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的。
  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综合学科。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积淀并得以传承的工具和载体。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教学科目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因此,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学生在认识主客观世界、掌握知识和技能、涵养人文素养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提性、充要性条件和路径。
  进而言之,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是我国学校体系的基础学段。因此,小学语文更是为学生學习其他学科,乃至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学科。小学语文是“+”本学段其他学科,“+”其他学段各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只有“语文+”才可能有语文之“大成”。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前提性和充要性地位作用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集大成。语文教育集大成的目标,又必须通过“语文+”才能实现。
  “语文+”在具体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可以是围绕某个主题的不同文体、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层面或不同学科内容等的整合式课程建构,如如皋师范附属小学的“主题整合”课程;也可以是依托某一种课堂教学样式,通过该样式(如手脑并用、体验感悟等)把相类似的学习内容“化灌输为悦纳”的体验式(如课本剧等)课程实施;还可以是借助某一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载体,将某一类学习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能型课程,等等。
  这些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特点的课程形态及其实施,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适切性;另一方面则要力求通过这类整合、综合、融合课程的实施,尽可能好而且较早地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基,尽可能快地涵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
  三是语文教育之大成是每个孩子“大成”的需要。走向大成,如果是语文教育的新境界的话,那么,这样一种境界提升的必然结果应是每个孩子的大成,即最好的发展、最大的成功、最真的幸福。
  这次活动重点推介的如皋师范附属小学的“主题整合”课程建设,是教育本真的回归,是教育价值的彰显。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育人理念,以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一生幸福为目标,践行走向“大德大爱—大智大行—大美大成”的“大成教育”理想,即“为学的大成,为人的大成,为人生的大成”!
  在这里,我想说,语文教学的领域任何一项实践总体看都是有价值的,而“集大成”的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是最应推崇的。因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围绕主题、或依托某种教学形式、或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等,通过综合的、统整的、甚至融合的课程实施,促进每个学生整体、和谐、自主的发展。
  (王国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本文系2017年11月23日,作者在“第十四届江苏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其他文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和一组《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我在教学《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时,以《狐狸和葡萄》为例,抓住伊索寓言直接揭示寓意的“小尾巴”,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寓言、“不一样”的狐狸和“不一样”的寓意。  一、比较质疑,“不一样”让思维发生  1. 不一样的狐狸。本册“我阅读 我快樂”推荐阅
期刊
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言简意丰,字字珠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美丽画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优美的意境,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诗意课堂,让学生们走进诗的王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字当头  “诗言志”,每首古诗都是诗人情感的体现。教古诗,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词意思和主要内容,还必
期刊
作文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随文练笔就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法,它利用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练笔呢?  一、促真情,有共鸣  “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这一“情感共鸣”处,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此时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笔诉说心中的情,
期刊
一、课前预习  口语交际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也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因为小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很多的事情从未经历过。与其在课堂上让他们根据文字或图画的描绘去想象,不如让他们课前真实地去体验。一年级教材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内容:当你家来了客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应该怎样招待客人?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周末去亲戚家做一次客人,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招待你的,怎样做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有了亲身体会的学生,个个兴致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整本书的阅读呢?我想就汪曾祺的《人间滋味》一书,谈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三个层次。  一、正视通读是阅读的第一层次  【片段回放一】通读交流  1. 投影出示思考:(1) 《人间滋味》的目录对你的阅读有帮助吗?说说你的理由。(2) 通读《人间滋味》一书后,你能围绕内容和作者这两方面,来谈一谈你阅读本书的初步感受
期刊
一、点题导入,概述内容  师:“奋斗与生存”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夏洛蒂的奋斗史。一起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读文的任务,先来回顾一下课文,从题目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成功前后的勃朗特三姐妹)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选用这些词语,试着有条理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可以任意选用,同学相互间也可以交流。  著称于世 要强好胜 成
期刊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语文老师是教語文的,更是教学生学语文的。周一贯老师在《语文课改:在整合中实现课程的超越》一文中说:“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各领域都有灵活运用的生态存在,从而让思维、阅读、表达的视界沟通,视野开阔。”因此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每一个”的发展,语文课堂百分百的关注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与学习习惯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课堂的效果是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处境尴尬:有的老师比较随性,字词教学泛泛而过,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阅读和习作上,学生的字词学得不够扎实;有的老师还像低年级那样,音、形、义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这两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课堂低效枯燥,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情况下,识字教学可以从单元板块入手,用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  一、借助单元预习单,培养自主识字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通过有层次、有智慧地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内化。笔者曾经观摩到一位青年名师执教《跑进家里的松鼠》的阅读课,授课中教师落脚“蹭”字,机智灵动引导学生学习,生发出一连串内化语言的精彩。  一、揣摩语言,聚焦“蹭”字  在细读课文环节,教师先出示单元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导语要求,揣
期刊
天井里的细绒雪,一点一点,缓缓地飘落。冬天,跨着大步,拂过大地,给寒假吹响前奏。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寒假,正一步一步走近。  我抱着冒着热气的水杯,一缕轻烟慢慢升腾。看着电脑,沉思:放寒假了,同学们的父母却还要上班,若一个寒假只能和作业、电子产品做伴,他们的生活是否乏味了些?——不,不能这样无趣,要想个法子,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至于那么枯燥。想到这儿,顿觉自己的寒假似乎没有那么轻松了。  随即,找到安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