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15年和后15年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中,大体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即前15年(1978—1992年)和后15年(1992—2008年)。
  前15年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并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到来,它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在此后的6年里,即从1978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起动阶段,并把改革的主战场在农村,废弃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村有了生机,他们可在或多或少的几亩土地上种植自己认为有利可图的庄稼,解决了多少年未能解决的吃饭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里对工商业也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即通常讲的进入了“乔厂长”时代,即厂长负责制代替党委负责制,强化科学管理与经济核算,追求计划平衡与最优化,因而工业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不可否认,在这个时期,就整个经济而言,还是以计划经济为指导,但从中已经可以清楚看出,市场调节优越于计划调节的显著特征。
  但是,“乔厂长”的寿命很短,很快出现了局限性。加上这时在苏联以及东欧的一些计划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都开始出现了计划经济的“末世”,计划经济不灵了。在这种国内和国际因素综合推动下,市场经济很快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以及工业等领域发酵、传导和推进,市场交换在扩大,大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入城市。
  这次会议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以后,我国工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引进“市场调节”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相继在财政分配上实行“利改税”改革、在投资上实行的“拨改贷”改革、在流通上实行“双轨制”改革,在经营上实行“承包制”改革,乃至发生1988年的价格“闯关”。
  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出现第二次高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很快突破“画地为牢”的限制,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在农业产值中的乡镇企业比重开始超过种植业,农民突破了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限制,“非农化”之潮开始兴起,传统的城乡壁垒开始动摇乃至局部坍塌。
  但是,此时的乡镇企业仍未摆脱“给国有大企业拾遗补缺”和“不与国企争资源、争市场、争人才”的桎梏;同时工业承包制导致的“短期行为”、“公鸡下私蛋”、“个人负盈公家负亏”,“双轨制”下的“官倒”的丛生,也使改革的公正性受到置疑,从而导致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危机”。
  在此期间,由于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带来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人民生活受到影响,人心有些不安和不满。
  由于在改革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左倾势力急剧借题发挥,迫使中国的第一阶段的改革不得不落下帷幕。
  从1992年开始,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当年12月召开党的十四大,会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强调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会议还强调,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十四大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对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来进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随后,我国经济一往无前地向纵深发展,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批的国有企业从承包制转变到以公司制改革上来,完成了“转制”与“重组”,一部分乡镇企业也实行了“转制”和“重组”,极大地推动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相继,各种金融工具与虚拟经济也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入世”的成功,国门大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潮流。
  入世后,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文明、文化,都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我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中国的进步,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年来,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恐怕连自己都没曾想到。GDP、贸易与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科学技术、城市化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地的资本潮水般地涌进中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潮水般地涌向全球,因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进几年来,经济发展加快,方方面面几乎都以两位数增长,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仅就外贸而言,“入世”后的中国外贸总额5年呈3倍增长,2000年4743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4221亿美元,2007年达21738亿美元。而外贸顺差更是出现爆炸式增长:2004年为320亿美元,2005年达1019亿,2006年达1775亿,到了2007年达2622亿。不仅绝对值增长越来越快,相对增长率也越来越高:2007年与2001年相比,6年增长11.6倍,而最近3年竟增加了8倍还多!
  建国后,中国有一句震撼世界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时说这话时更多的是从政治上考量的,但在经济、科技、军事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很难与世界一些强国相比。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方方面面都赶了上来,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敢于在世界人民面前挺起腰杆来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尊严。
  中国的强大,不仅在亚太地区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引发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如今,国内外许多人不断再问:中国为什么能在改革中如此神速地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的改革成就,是与中国渐进和稳步推进改革分不开的。当年,中国没有听从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张,实行全面私有化、金融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而是使用了“谨慎开放市场,并尽量使用国内资源”的政策。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正确的。
  当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并非没有问题,诸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以及不完善的分配方式,造成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深层不稳定因素增加;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外贸顺差,造成高额外汇储备,反过来又购买美国国债,助长了美国经济的高风险。同时,一个巨大的国家,靠外贸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是难持久的;还有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发扬政治民主等等。所有这些,中国领导层已经密切关注到了,并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治理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经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反垄断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和本能的要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被视为“经济宪法”,它所保护的竞争能够给消费者在经济上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其经济学原理是,一个企业如果取得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势必会抬高产品价格,减少对市场的供给。为了反对垄断,保护竞争,我国反垄断法首先反对竞争者
期刊
首届中国城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范继荣)“2008中国城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12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旨在回顾改革开放大局之下中国房地产业曾经的辉煌,研讨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探寻中国房地产业将来的光辉大道。  本次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共同主办,《城市住宅》杂志社承办。党政军
期刊
中国人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向墨西哥移民,至今累计约6万人,但其中许多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进人墨西哥的新移民。新移民人群的成分、受教育程度、行为方式、办事效率、追求与抱负,与前几代绝大多数以经营中餐馆或替人打工谋生的老移民们迥然不同。他们一步步在中墨贸易、兴办企业、旅游开发、文化交流、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以至政界等方面施展拳脚,拓展事业,干得有声有色,展现出一派新移民的动人风采。新移民
期刊
一、2008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一)经济增速仍处较快区间,从防过热转向保增长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的适当调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长在9.5%左右,比2007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是近十几年来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  
期刊
回首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实际就是政府投资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历史。投资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最基本的实现形式,由于投资总量、结构及运行质量如何,会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稳定币值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即倍受各方利益主体的关注与重视。    一、计划经济阶段(1978—1984):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多渠道开
期刊
200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农业生产克服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稳定发展,粮食连续第5年增产,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下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徽省召开了2008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省区就全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形势及明年工作思路
期刊
四川渠县部分乡镇、村社干部经不住一银行营业部个人客户经理游说,动用农民征地款1200余万元购买理财产品。本想从中捞取利差,却不料巨额资金被银行客户经理暗自用于炒期货炒股票,造成850余万元巨额亏损——    闲谈:说者无心检察官昕者有意    2008年7月的一天,渠县检察院反贪局一副局长的朋友向他摆“龙门阵”:“达成铁路复线征用了青神乡四岭村的土地,县上拨下去的各项补偿费只给农民发了少部分……”
期刊
2007年,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住房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24号文,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需求,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最近,我们对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和支付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想和建议。    一、我国现有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问题    我国城镇住房制
期刊
为进一步分析把握当前经济运行态势,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召开了部分地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座谈会,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负责经济运行工作的同志出席,西藏提供了文字材料。与会代表交流了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并就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建议。  与会代表普遍反
期刊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刘森今年42岁。他于1983年初从当时被称作“热点岗位”的商业系统被选调到该市法院工作。在法院工作期间,他曾先后5次调换工作岗位,每到一处他都扑下身子实干,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法官的神圣职责。他曾先后3次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思想工作整顿先进个人”。被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