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布拉格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去欧洲,只要时间允许,无论行程如何别扭,我都会绕道布拉格停留几天。
  其实,我和布拉格彼此早已熟悉,我知道它的老城、教堂、皇宫和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历史古迹,甚至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餐厅、咖啡馆。而布拉格也记得我来过的每个日子,我住过的旅馆、瞻拜过的教堂、喂过鸽子的广场、给我指路的捷克美女,还有流连不够的查理大桥和桥上听过的一遍又一遍的风琴声……
  
  没心没肺的城市
  


  
  相比北京、纽约、东京,布拉格实在很小,小到只用半天时间就能走完。上午十点走出旅馆,下午四点返回,中午随便找个长凳,花5欧元买一个布拉格风味的酸面包,一片一片吃掉夹在里面的卷心菜叶,学老外吮净沾在手指上的奶油,就像吮吸自己的旅程和旅程里丝丝缕缕的牵挂。
  和第一次去布拉格乘坐的法航一样,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布拉格的荷兰皇家航班上也在播放根据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电影绝大部分场景在布拉格实地拍摄,坑坑洼洼的街道、烟雾蒸腾的酒馆、莎宾娜寓所窗户外的红色屋顶……都印着布拉格的特殊标记,带着布拉格的特殊气味。
  布拉格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它曾是萨摩公国的王城,波希米亚王朝和罗马帝国的首都。现在的布拉格城堡,历经千年风雨后已是世界上古老城堡的典范,1992年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战以来的60多年里,无论是先前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还是现在的捷克共和国,历届总统都在这里办公。作家出身的哈维尔1993年当选捷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后在演说中许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到总统府找他。为了表明自己的诚信,他下令只要他人在城堡,广场上就要飘扬着捷克国旗,反之,则说明总统出访或者参与重大活动。这项不成文的规定一直持续到现在——只要看一眼广场的旗杆就知道总统是否在家。
  细究布拉格的历史,或许会有人为之扼腕长叹——奥匈帝国以来发生在欧洲的任何一次战争中,布拉格永远都是被征服者。
  今年5月,我在一家咖啡馆偶遇布拉格大学一位叫图契维尔(Tochvil)的退休教授。谈到这个问题,教授无奈地说,都说布拉格是个没心没肺的城市,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爱国的,但我们国家如此弱小,与强大的敌人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最后的结局仍然是被征服,可是那样一来整座城市就彻底被毁了。
  


  那天的夕阳像浅红的胭脂,逐渐涂满教授的酒糟鼻子和他深锁的皱纹,一道道满是锁在历史深处的难言之隐和欲说还休。分别时,老教授用浓浓的鼻音说:“每次沧桑过后留下的总是文明,文明才是布拉格的魅力所在。”
  
  城市标志天文钟
  
  在布拉格这样的城市里徜徉,时间仿佛凝固不动,阳光照耀下的红色屋顶似乎悠闲地飘荡在水雾里,皇宫前的六座铜像落满鸽子,成群结队的游人坐在广场的露天茶座里喝咖啡,更多人站在钟楼前面,等待正点时刻到来。
  这座建于15世纪的“天文钟”已经成为布拉格的标志,一年四季游人云集,从清晨到深夜的每一个正点时分,钟楼前永远人头攒动,只为了亲眼一见“敲钟表演”。
  钟面上的指针每到正点刻度,旁边一具象征“死亡时间”的骷髅就倒转左手的沙漏、拉起右手的钟绳,钟面上的两扇小门迅速打开,从圣彼得开始,耶稣的十二门徒依次出场亮相,机械而又冷漠地滑过轨道。最后一个圣徒隐去的刹那,钟楼里钟声轰鸣,400多年前的那口铜钟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城市上空传递时间流逝一去不回的坏消息。
  “天文钟”无论内部构造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举世无双,也正是为了永远保持“举世无双”,当时的执政者刺瞎了制钟工匠的双眼,并且将其流放到千里外的波希米亚沼泽。人类最彻底的保密方式大都鲜血淋漓。
  
  查理大桥分界线
  
  黄昏时分,游客逐渐散去,鸽子们在夕阳下翻飞翅膀回到巢穴,留给天空一片惊鸿艳影。
  鸽子的家大多在查理桥的桥墩下面。和其他欧洲古城,如萨拉热窝、奥斯陆、伦敦一样,桥头每天都有一些流浪艺人在谋生,桥上的雕像见证流浪的辛酸,桥下的流水聆听痛楚的琴音。陈旧风化的桥栏恰如捷克颠沛流离的文化史,每一场思潮过后,总有更强的意识形态占领上层建筑,而这些街头艺术家似乎永远不曾感受时事的变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一块塑料雨布,一个黑色琴盒,每天收工时帽子里为数不多的零钱,反衬出布拉格另类生活的坚强。
  查理大桥还是布拉格一条分界线——桥外是新城,桥内是老城。从生活方式来看,新城老城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界限分明的是,老城集中了手工艺品市场。随便拐进一条小巷,走不多远就会听到叮叮当当的锤打声,然后一间手工作坊出现了,要么在打制银器,要么打制宝剑,更多的是在制作黄铜器皿、酒壶、茶杯、画框等等。
  古老的露薇咖啡馆(CaféLovrie)隔壁是一家击剑店,门口的橱窗里挂满大大小小型号不同的击剑,青钢的剑峰,纯银的护腕,标价在100至550欧元不等,如果想买,交十分之一的预付款,当天晚上就会有人把剑送到酒店去,剑鞘免费赠送。
  
  最负盛名两小巷
  
  


  在布拉格千百条小巷里,有两条小巷最负盛名,一是卡夫卡故居所在的黄金小巷,另一条是城堡小巷。
  “城堡小巷”是我杜撰的名字,它是布拉格城堡下面的一条坡路,根本就没有名字,即使翻遍所有地图和旅游指南,也找不到它的来历。事实上,这是当年建造城堡时运送工料的专用通道,各种巨石、灰浆、沙袋、木料都从这里千辛万苦运送上去。在几百年没完没了的修建过程中,工匠们给世界留下建筑瑰宝的同时也留下了这条小路。现在,“城堡小巷”是游人游览城堡的必经之路,两旁种满红枫绿柳,每到季节转换,小巷就是布拉格一道色彩艳丽的景致,上山的路上可以遥望城堡的塔楼,返回的路上尽可以观望山下的布拉格。
  小巷也是摊贩最多的地方,无论何时,阳伞下总能听见操着捷克语或者德语叫卖的声音,波希米亚地毯、克罗地亚银器、慕尼黑的格子裙以及布拉格特有的乌木烟斗,在这里都被小贩披上了艺术的外衣,而那些真正的艺术品——城堡铅笔画、各种雕像、老式明信片、老古董级的首饰盒之类却乏人问津,不是要价太高,恰恰是吆喝声高不过地毯贩子。其实,出卖艺术也需要勇气和智慧,待客而沽实在不是市场经济的最佳规则。
  黄金小巷名副其实的“小”,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米宽,仅容两人侧肩而过,走在里面,恍惚来到中国的江南雨巷。像苏州?像周庄?像同里?找不到确切的比照。中国江南的小巷讲究青砖灰瓦,地面铺着亘古不变的青石板,两旁斑驳的老墙爬满苔藓,是纪晓岚说的“月光飞户穿屋角,照见霉苔半壁青”的冷寂。而布拉格的这条小巷是明黄色装饰,两旁房屋低矮,人在檐下经过,窗在头顶开合。看上去最多不过五六米长的巷子,走进去才发现曲折蜿蜒,每一处认为是尽头的地方,总会出现一条意想不到的小路把人拖走,悠长得很。
  黄金小巷出名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卡夫卡(Franz Kafka)。卡夫卡故居就在黄金小巷22号。只有一间屋子,里面挂满卡夫卡各个时期的黑白照片,还有一些手稿。院子里是一对大大的K字,背靠背蹲在天井里,不知是什么创意,这倒真的有些卡夫卡风格。与双K遥遥相对的是一对铜像,赤身露体站在水池里小便,铜像的臀部可以转动,胯间喷出的水线划成一个圆形,引得众多游人围观。
  


  其实,卡夫卡1883年出生的老屋早在1889年就被大火烧毁,他回忆说那座楼房本来是天蓝色的屋顶,院子里有一架茂盛的紫藤,每到春天就开出好看的花朵,一串一串挂满童年的世界。眼前这栋小楼是他六岁那年夏天重新修建的,一点卡夫卡幼年的痕迹也没有。
  
  亚麻桌布下,两付旧刀叉
  
  无疑,拥有卡夫卡的布拉格是捷克历史上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而生活在布拉格的卡夫卡却度过了忧郁贫困的一生。
  黄金小巷尽头是著名的卡夫卡咖啡馆(Café Franz Kafka),它建于1999年,卡夫卡去世65周年纪念日那天开业。其实,卡夫卡生前频频光顾的是希贝斯卡大街(Hybernska)的雅可咖啡馆(Café Arco)。
  卡夫卡是个矛盾重重的人,用眼下时髦的语言描述,他是个焦虑症患者,他坐在咖啡馆的每一分钟都在思考生命和归宿。他那么瘦,食量当然不大,咖啡馆为了照顾这位老顾客,每次在他点完咖啡后,都要送给他一小片布拉格烤面包片,这足够他一天食用。他很少饮酒,对啤酒红酒伏特加都没有兴趣,这是区别于其他借酒催魂的作家的一个显著标志。
  他长期埋头写作、不问世事的特立独行举动很快引起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对面,从桌子上拿起写好的纸稿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读一页——那是《变形记》的最后一章,卡夫卡思维混乱到极限的精华,没有谁能读懂,这个不速之客也不例外,于是,她悄悄地离开,心里却印下了卡夫卡的影子。
  这个女人是俄罗斯记者蜜列娜·洁森斯卡(Milena Jesenska)。当她1919年再次来到布拉格、再次来到这家咖啡馆时,她的身份是一位银行家的妻子。这位比卡夫卡还要寂寞的女人在咖啡馆花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阅读卡夫卡的手稿,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她很早就在他们习惯坐过的沙发上等待,偏偏那天卡夫卡感冒,躺在寓所里一声高一声低地咳嗽不止,蜜列娜离开之前通过酒侍留下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两个月后,我不得不坦诚地承认,我喜欢上了卡夫卡和卡夫卡的所有作品”。
  人世间有很多阴错阳差让有情人抱憾终生,他们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所有的情感交流全部通过布拉格的绿色邮差,压抑的爱情也只能流露在笔端,对时局的看法,对艺术圈的嘲讽,对布拉格的感受,甚至包括对彼此身体的幻想,都在书来信往中渐渐消瘦。
  1920年4月的一个深夜,卡夫卡坐在咖啡馆的幽暗灯影里给蜜列娜写出最后一封信:“我现在已经想不起你脸庞每一个部分的样子了,只有你离开咖啡桌一刹那的身影及衣饰历历在目。”随后,他们结束了这段浪漫邂逅。亚麻桌布下,空余两付旧刀叉。
  
  Amaryllis孤挺花
  
  旅馆对面的街角有一家花摊,每次走过都被大把大把的欧洲菊吸引,离开布拉格的前一天傍晚,我学那些买花人,从花桶里抽拣了一枝郁金香、一枝天堂鸟和一枝香水百合。
  店主是位蒙着黑色头巾的老妇人,收了我10欧元后,她把最后一枝孤挺花送给我。我向她询问花的名字,她听不懂英语,但明白我的意思,在一块小纸片上认真地写上Amaryllis,首位大写字母A出奇的敦实,仿佛不远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钟楼的尖顶。1770年,14岁的莫扎特在那里用管风琴演奏了他第一部歌剧《米特里达特》的主旋律,被布拉格人誉为神童,当莫扎特走出教堂,他收到的第一束花就是Amaryllis孤挺花。
  对布拉格这样有着历史沉重感的城市来说,停留的每一天不妨轻松一下,在街角买一束鲜花,在长椅上看看走过的欧洲美人,拈花惹草是布拉格春天的本色。
  
  Tips
  1、货币:捷克流通货币叫克朗,与欧元、美金通用,克朗与欧元比价约是29:1,与美金比价是21:1。
  2、交通:
  1)国内只有北京开通直飞布拉格的航线,可以乘坐法航、德国汉莎、荷兰皇家航空、瑞士航空、中国国航、芬兰航空和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其中法航、国航、荷兰皇家航空和英航每天都有直飞航班。从上海出发只能在欧洲中转,主要中转城市是阿姆斯特丹和法兰克福。
  2)布拉格的市内交通主要是地铁和铁轨电车,地铁无人售票,全部是自动售票机。布拉格是山丘上的古城,出租车相对较少,因此价钱较贵,每公里接近100克朗,所以到布拉格郊外旅游,最好乘坐当地的长途汽车。
  3、食宿:
  1)布拉格是典型的旅游城市,酒店餐馆非常昂贵。推荐两家自己中意的酒店,一是Hotel Beranek,二是瓦斯拉夫广场附近的Hotel Ambassador,价格相对公道些,单人房间1700克朗一晚,标准间3000克朗,含早餐。
  2)餐厅,个人比较喜欢的是黑象(Black Elephant),这是一家Restaurant,兼售咖啡,这里的冰激淋布拉格第一。另一家是地下餐厅Novomestsky Pivovar,里面的西式肘子相当不错,比较适合国人胃口,重达一公斤的肘子,只要195克朗。
  


  3)布拉格是座咖啡之城,随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想看风景,可以在城堡的露天咖啡馆坐上半天;想尝布拉格特有的冰冻薄荷叶,可以在天文钟下面的咖啡座买到;露薇咖啡馆(Café Lovrie)曾经是布拉格“艺文圈”(Prager Kreis)活动的大本营,是卡夫卡、哈谢克以及捷克总统哈维尔光顾的地方,在佩斯提那街,不可不去。而黄金小巷的卡夫卡咖啡馆则以AppleStrudel和水果蛋糕驰名,当然,还有它高昂的价格。
  4、其他:
  1)布拉格的通用语言是捷克语和德语,很少有人讲英语,在问路或与人交谈之前,先问清对方是否听懂自己的语言。我第一次在布拉格老城向一位捷克美女打听雅可咖啡馆,说得口干舌燥,对方愣是不明所以。
  2)布拉格小偷多,警察早已见怪不怪。曾经有中国游客自己抓住小偷送到警察局,小偷被放走,游客反被扣下做笔录。因为捷克法律规定,如果小偷不懂捷克语,警察则无权审问,而报案者必须留下笔录。所以,在旅游时,一定注意看好自己的钱包,出门最好少带现金。
  3)查理大桥有很多流浪艺术家,演奏乐器、弹唱歌曲、现场绘画等等,不要以为都是乞讨者,他们的艺术水平非常高。如果喜欢,不妨在他们的琴盒里扔上几个零钱,既是礼貌,也是尊重。
  4)卡夫卡故居也是一间小型博物馆,里面不准拍照,国内游客要自觉遵守。故居还出售各种版本的卡夫卡作品,也有翻印的卡夫卡手迹,大多几欧元售价,是物美价廉的纪念品。
  5)在皇宫广场观看“天文钟”时,非常拥挤,要注意防盗,旁边的露天咖啡椅是要收费的,不妨花8欧元点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拿铁,边饮边等。
  6)布拉格的任何场所都流行小费,酒店的boy、餐厅带座的侍应生、机场帮你推车的孩子以及出租车司机,有时候找人问路也会被讨小费,用不着摆阔,不分场合20克朗足矣。
其他文献
海岛气质:由于白沥岛是港澳及珠江三角洲众多城市的出海航道必经之地,历来为军事重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造就了它神秘、孤傲的气质。上岛后可以参观原军事机要设施和海湾自然风光,一些单位团体还可在岛上进行拓展活动。    空气浮躁,习惯性的暴雨即将来袭这个南方沿海大都市。DSBL望了望窗外,转头对我说:“LJDS,我们去海边走走吧?”我慵懒地在新买的沙发床上翻了个身说:“好啊!你说去哪就去哪?”“
期刊
海岛气质:这是一片恋爱的水域。在海滨那片椰林幽径,处处有情人漫步。婆娑的椰叶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为情侣们遮阳盖光;阳光斑斑点点,透过椰林,像给情侣们披上了一件辉煌的盛装。乏了,枕着爱人的臂弯,听椰林私语;渴了,摘一只青椰劈开,吸清纯甘美的鲜椰汁……    明天去下川岛。岛给人的想象总离不开浪漫、诗意。因此出发之前就怀有一份期待和一丝兴奋。  终于出发了,没有专车,我们要到天河客运站乘车前往。上车之
期刊
《旅游界》杂志刊登了我的文章《和两个外国帅哥同行》后,不少读者问我那次旅程后来如何,Man和Mike是否能够如愿到达目的地等等……所以决定把那次行程后来发生的一些惊险刺激的故事也写出来,以飨读者。    和两个外国帅哥横穿戈壁滩遇到警察的夜晚(具体参见2007年3月份《旅游界》杂志《和两个外国帅哥同行》一文),真的是一生中难忘的夜晚之一。然而在新疆遭遇“黑店”的经历更是让人刻骨铭记。    和两个
期刊
[准备时间]:三个月  [上路装备]:保养过的车辆、三个卫星导航仪、三台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1200元药品、2000元食品储备,以及棉被、雨衣、胶鞋等  [行程]:23天,1万公里     如何利用我们的新婚假期,我和老婆考拉半年前就开始谋划了。看了很多旅行方面的资料,最终我们选择单车自驾走川藏。  临行前,所有人都在劝我不要单车进藏,但决心已下,还未出发,我的心已飞到高原。几个好友随风、老
期刊
今年春,我参加北京一家杂志社举办的牡丹江笔会,听说有“林海雪原”旅游,于是兴高采烈地想去看看当年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然而,不看还好,一趟走下来竟大失所望,因为现实与曲波先生小说中的描写相去甚远,根本没有那么神奇。倒是在“夹皮沟”坐老火车在林海中穿行觉得很有些意思。  夹皮沟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的确深藏在深山老林中,但没有雪,不知道它是不是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那个夹皮沟,也不知道有没有李勇奇
期刊
海岛气质:南澳岛隶属汕头,在饮食上盛行潮汕地区的潮州菜风味。潮州菜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以烹制海鲜见长,从选料到酱碟佐料,都要求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南澳岛上海鲜材料都是现从海里捕捞,其新鲜度是在都市里吃海鲜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很适合美食一族或呼朋唤友,或一家老小上岛品鲜。    从广州出发,在鮜门下车歇脚,草草吃过午饭,我们的车便长驱直往汕头方向。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奔着汕头南澳岛上
期刊
海岛气质:大甲岛是个适合游客自己找乐的地方。你可以住在度假村,游泳、打沙滩排球,也可以租乘渔民的小船,随意绕道一圈,寻找你喜爱的海滩,然后约定接你回去的时间,或者在海滩上玩个够,遇到小船走过,挥手搭乘即可,价格也不贵。大甲岛月亮湾沙滩两端离岸一两米水深处,已属于珊瑚礁地带,可以看到各种珊瑚、鱼类及贝类等水中生物。    2001年6月13日,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那一天,周偃和那个更适合他的女人坐飞
期刊
海岛气质:放鸡岛的气质可用激情、动感来形容。岛上拥有丰富的游乐项目:潜水、摩托艇、拖伞、香蕉船、飞鱼船、滑水、钓鱼、游泳等,无不让旅游者觉得新鲜、刺激和充满挑战,因此特别适合时尚旅游者。    8月底9月初,参加一个笔会,随一群写文字的人上了茂名放鸡岛。  在岛上的两天一夜,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那次后来让同行之人渲染得近乎如艳遇故事般的摩托艇“海上落水惊魂”了。  我是个旱鸭子,因此我对水有着
期刊
2007年6月初,正是俄罗斯一年中难得的夏季开始,我和几位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结伴一起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七日游。我是第一次去俄罗斯,听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蚊虫特别厉害,和我国黑龙江省差不多,有“三只蚊子一盘菜”之说,于是我带了三盒龙虎牌清凉油。  我们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出关,第一个目的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因为朋友老李曾在中俄两国间做过两年多“倒爷”,他在俄罗斯有一些朋友。老李跟俄罗斯的朋友们
期刊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之际,就“提升北方旅游的品质境界:文脉传承与区域特色”这一主题,结合呼和浩特市有关旅游的情况,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董恒宇向记者阐述了他精到的见解。  文脉,或称文化脉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文明生成、演化、传承等文化现象的地理空间表征。如果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看做一个人的身体,那么,文脉就像是人体的血管——更准确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