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讲述了一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书中通过这位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恋爱、旅游、制陶、练习书法绘画、做沙雕、主持节目、唱京剧、演小品的感受,以及他对于中国的见解,使读者通过他的眼睛,印证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现代中国的巨变,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当今最新的发展进程,向全世界人民传递出中国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Tao——陶瓷,我的至爱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蒙目龙中真主安拉总是微笑地指引着我。在美术学院一年的学习中,我逐渐对陶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是陶瓷,在人生方面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这不是以前的单纯从表面上得出的结论,而是更深地进入了探索艺术的境界中。
  在陶艺中我能感受到无边的自由,这是一种心的自由,或许我被困在一间房子里守着拉坯机,但我仍会有飞翔的感觉,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在做陶,而这种感觉总会来自于我对它的热爱。
  有位陶艺家用一个通俗的道理道出了陶艺的真谛:“陶艺就好像吃馒头。首先要开荒、种地、收割、磨面,接着垒炉子、炼铁造锅、做笼屉,找好燃料,开始和面、点火蒸馒头,最后才能吃馒头。”
  我觉得这个比喻形象极了。做好的陶瓷就好像蒸熟的馒头;而揉泥、晾泥,甚至做修刀,便好像造锅、做屉、找燃料一样;拉坯、素烧、上釉、第二次烧制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同和面、点火、蒸馒头的过程差不多。我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意思。
  刚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时候,我真是快烦死揉泥了,又费时、又累人。为能够尽快坐到拉坯机前,我常常草草了事,结果当然会让人失望。我的坯总是拉不起来,因为泥揉得软硬不均匀。现在我明白了揉泥的重要性,看似没必要,实际上却是至关重要的。
  泥有泥性,水有水性,气有气性,火有火性,人有人性。这一切的本性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因此,随心所欲地把这五性结合在一起,便是我最愉快的经验。我常常喜欢乱七八糟地做东西。所谓乱七八糟不是真的不可收拾的那种,而是任凭心思在宇宙中遨游后所思考出的不同于别人的东西。这种心灵的奇妙经历让我对陶瓷爱之发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陶瓷系一开始用柴油窑炉,占地大概三四立方米,烧的是重柴油,效果还不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油对大气的污染太严重了。于是我们便开始使用电窑。1994年改进成为现在所用的窑——煤气窑。下面我向大家分别介绍一下电窑和煤气窑的特点。
  电窑的一大优势是无污染,非常干净,而且一般可烧到1300℃,但是它只能烧氧化,不能烧还原,这就使我们所上的釉的效果比较单一,没那么多丰富的变化了。
  1994年后开始我们尝试使用煤气窑,它和电窑一样,也很干净,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更大的优势在于它可烧成三种效果:氧化气氛、还原气氛和中性焰气氛。
  产生不同烧制效果的基础是作品的坯体、釉色和温度,因此烧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火把这胎体和釉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然,烧窑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但我们一定要尽我们的所学来把自己的作品做得完美,因为那是我们未来诞生的孩子。
  我们的窑一般能烧到1250℃,也可烧到1300℃以上。坯体材料的承温能力在1200℃-1300℃之间,它属于中温和高温之间的泥土。如陶泥、瓷泥,也有低温烧制的陶瓷,如黑陶。
  我们判断是否烧成的因素是釉色。当釉色比较合理、好看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窑烧好了。
  以上是有关我的专业的浅浅的说明。我一再强调烧窑时的温度,因为在这方面我做得不是很好,而这恰恰是烧制一件作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周老师,他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周老师可说是我们陶瓷系的元老之一,很早以前他就在陶瓷系工作。据他说,北京东城大北窑这一带原来是乱葬场,是埋尸体的地方。这让我很不可思议,我想像不出这里几十年前的样子。
  周老师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他对待我们就像对待朋友一样。我是一个外国人,很多想法与中国人不一样,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中国人。一句玩笑就能让他们气上好几天。
  有一次我和我的女朋友吵架了,原因是什么我都不太清楚。事后我们来到窑篷找周老师谈心,当我的女朋友说到为什么生气的时候,周老师笑了,后来周老师批评了我,让我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不对的地方。
  周老师和我的女朋友成了忘年之交,因为他们真的能够互相交流。在他们的交流中,我也慢慢了解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周老师会拉小提琴和二胡,他经常在窑篷里看窑,一看就是一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窑篷里总会传出优美的旋律,那熟练的滑音以及颤音,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这和在电视上演奏的声音不一样,听起来多了几分成熟和沉稳,也多了几分寂寞和忧伤。
  我现在明白了什么叫做能人,能人的意思就是“深藏不露”。
  
  Tao——掏心窝、掏心里话
  
  三年级下学期,我选修了李燕老师的写意花鸟。李燕老师是中国很有名的画家,还是周易协会的副主席。他的父亲是家喻户晓的大画家李苦禅。
  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他说话风趣自然,一件小事都能让他讲得妙趣横生。
  听李燕老师讲课,我才知道写意画注意的不是形象而是意象,而意象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作者人格的体现。用高尚的能够包容一切的品格来感受一切值得表现的东西,然后不择手段地把这种感受画在纸上,这就是写意画的要领。
  有一堂课我们是在李燕老师家里上的。他的家里有很多古董,有些我在书上见过。我第一次见到了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金条、银条,还有古代调兵用的虎符和犬符。
  他的家藏画多极了,有齐白石的、徐悲鸿的、李可染的等。这些画真让人舍不得离开,尤其是徐悲鸿的那张《猫》,活灵活现,用浓淡墨画出体积,再加以渲染提炼,猫似乎有了灵魂,几乎和真的一摸一样。
  看了这些作品,我对中国画的写意技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它的精髓在于画家是否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画家本身具不具备这种内在的修养。写意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油画,与工笔中国画和壁画也不同,它是一种真正的文明社会才具有的审美和高雅。
  李燕老师对中国戏曲很有研究,他说那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我竖着耳朵听录音里花脸的唱词,可惜我听不太懂唱词的意思。我很喜欢京戏,生、旦、净、末、丑中尤其喜欢丑角。丑角的戏多半是说台词,而且还要配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既生动又有趣。有机会我一定认真学习京戏中的丑角,我觉得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因为我可以转动我的眉毛。
  我很喜欢李燕老师,因为他深刻理解中国的文化。有些人正慢慢遗忘这种博大得足以让人顶礼膜拜的文化,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非常不喜欢这样。
  比如说中国的文字中,有很多象形字,它的形状和意思密切相关,甚至一个字就有一个浓缩的故事。那些字的笔画太多,已被简化字所取代,但是人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字里面的故事。中国人不认识中国字,这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比如,中国人的婚礼,敲锣打鼓吹喇叭,我知道在以前女人穿大红袄、盖红盖头、坐轿子、拜堂前媒婆把新娘子背进屋去;男人穿蓝布大褂、头戴毡帽、胸前系一条戴大红花的带子、骑马;而现在呢,很多中国人结婚要穿婚纱、西服、雇车队,还要奏结婚进行曲。中国人结婚为什么要学西方人,这难道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遗忘吗?如果我能娶中国姑娘,我一定要举行一个孟加拉式的婚礼和一个中国式的婚礼。
  现在的孟加拉婚礼仍旧是传统模式的,很少用西方式的婚礼。
  还有就是,中国的基督教徒并不多,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过圣诞节?我不明白。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方盲目的崇拜,这种盲目崇拜会让中国人丢失很多自己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很珍贵的。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李燕老师所喜欢的是中国“源”,而不是西方的“流”,这使我很感动。他真的值得尊敬。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期望。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开办《双语视窗》栏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
期刊
【国际传播组织ABC】连载之一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传播工作者想了解国际传播组织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对于国际性传播组织的研究和整理,已有业内专家先走一步,为此,我们开辟了这个新栏目,选取其中与中国相关的一些国际传播组织介绍给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    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伴随终生。但是您知道吗,每一本书也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这就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
期刊
安理会是联合国内重要的政治机构,其工作具有“高度、深度和浓度”。凡在安理会内工作过的人,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安理会的许多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都是跟着时代的脉搏而动的。    “大哥大”变成“小弟小”    信息时代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信息技术之风首先刮进了安理会。安理会处理的事情大多与“天下存亡”问题有关,因此,作为安理会理事国的大使,个个都“匹夫有责”,几乎每天都需要向
期刊
岳成,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创办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国家一级律师。1980年从事律师工作,执业二十余年,办案逾千件。  ◆ 1995年,岳成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十佳律师”。  ◆ 1998年,北京市司法局律管处委托零点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岳成是北京地区知名度最高的律师。  ◆ 1999年7月,岳成律师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9月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迁址至其自行购置的位于北京亚运村安立花园写字
期刊
在中法文化年里,法国神灯剧社的皮影魔术剧《龙山》曾作为重点节目之一,受到法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今年初春,经陕西省延安市委外宣办牵线搭桥,法国神灯剧社不远万里来到延安交流演出,延安的风土、人情以及生生不灭的红色魅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影响。近日,法国神灯剧社致信《对外大传播》主编申宏磊,向这本他们熟悉的中国传播界的专业刊物讲述了他们在中国的经历。  尊敬的申宏磊主编及《对外大传播》编辑部:  这次中国之
期刊
编者按:“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  中国有句古语叫“
期刊
事前,约访中东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阿扎·哈迪迪女士,她干脆利落地回答:“想让我接受采访可以,但要等到‘六方会谈’结束以后。”“六方会谈?”中东国家也在密切关注。好在三天后,六方会谈为了更加顺利地实现会谈目标,决定休会三周,而阿扎再接电话,也爽快地约定了采访时间。  这次访谈的地点是在建国门外外交公寓她的家里。她的客厅墙壁上挂了许多风景画,茶几上摆着几个围成一圈的很像中国景德镇生产的精美花瓶,整个屋子
期刊
“中国西藏文化周”已举办了四次,只有这次是第一次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香港举行。被誉为人间香格里拉的西藏,在世人眼中是“谜”一样的地方。外国记者基于对它的陌生感经常也会作一些片面的报道。为了澄清外界对西藏的模糊印象,肩负“说明中国”职责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通过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将西藏的纵切面、横段面都展现在外界眼前。  当记者问及为何选择在香港办“中国西藏文化周”时,国务院新闻办西藏处有关负责
期刊
作为一直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的外宣领域专业刊物,《对外大传播》有幸参加了7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讲话令人尤为振奋。  刘云山同志说:“1984年全国第一次外宣工作会议是在广东召开的。那时候会议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防止偷渡到香港。”“而本次会议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构建
期刊
编者按:2005年8月初,《今日中国》阿拉伯文版编辑部同仁出席了中国外文局领导为埃及大使阿里·候塞姆丁·希夫尼(Aly Houssam El-Din El-Hefny)举行的饯行宴会。随后,我们《对外大传播》的记者带着对中埃两国关系回顾和展望的愿望,对埃及驻华大使阿里·候塞姆丁·希夫尼进行了专访。他虽即将离任,但面对我们的采访,仍娓娓道来四年间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对中埃关系深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