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需要以“理”服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而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示范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理”服人. 【关键词】 数学活动;问题引领;交流讨论;学以致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在活动中学数学,可见,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中心. 我们这里所说的数学活动可以是建立数学模型、数据处理,也可以是归纳推理数学规律,应用已掌握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活动的教学,这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所以“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知,得发展. 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化、有形化,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能促使学生不断的反馈. 本文就以《分式的基本性质》来阐述数学活动要做到以“理”服人:
  一、“树理”,需要问题引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和数学活动经验分别作出了明确要求.可见由问题设置情景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我们应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索,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利用问题引领时,应该本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的激情. 让学生在了解“是什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去“寻找”、去“探究”,试着解决“为什么”. 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初步建立了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体. 本节课为了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我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 = ,= 等,然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阶梯:(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如果t(h)行驶了s(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2)如果2t(h)行驶了2s (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3)如果3t(h)行驶了3s(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4)如果4t(h)行驶了4s(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4)如果nt(h)行驶了ns 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到,,,,相等的数学过程.
  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一个数,得到的结果与原分式是相等的. 如此设计,使得知识的形成与建立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发现分式中的奥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明理”,需要交流讨论
  新课程注重的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合作. 而要有效的合作,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必须的. 所谓的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进行交流的一项活动. 但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出现一些讨论的假象,使得讨论名存实亡. 所以要让学生明理,就应该精选课堂讨论的内容,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讨论.
  比如在本节课中,通过“树理”,让学生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而要彻底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还需要对它的明理. 首先让学生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基本事实(即当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或者整式时,分式的值是不变的),然后让学生处理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a(a不等于0),结果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准确作答,既把握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可见,在师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不断生成,从而让学生学会评判“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是否正确”,通过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用理”,需要学以致用
  学生经过了“树理”、“明理”阶段后,学生只是初步理解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对于它的拓展利用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或是片面的. 这就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习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性质的理解. 达到知识的有效巩固. 同时也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 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起来.
  比如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题型来灵活地利用这一性质. 第一,关于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初步运算. 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 第二,设置分式的符号处理习题,让学生明白要改变符号,分子、分母应该同时改变符号. 第三,讨论分式中的字母变化后分式的值是否变化. 比如:把分式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是否变化?通过以上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的数学活动需要以“理”服人.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数学通报,2001.
  2.蔡上鹤.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中学数学. 湖北大学主办,1997.9:14-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背景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理念.但在“中考”这一指挥棒的挥舞下.初三教师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有些“返古”,我们成了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期刊
【摘要】 简洁精悍的数学口诀不但有利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快速理解掌握,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欣赏到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 数学口诀;作用    数学口诀最早诞生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算术方法,合理巧妙地运用它并给它注入新鲜血液,会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带来耳目一新、大有作为的效果.   一、数学口诀的优势与作用  1.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
期刊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 如果将数学变成一门极富生活情趣的学科,那么在小学生的眼里,数学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理论和抽象难解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考试改革备受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新颖的试题呈现在考生面前,這些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考题不局限于单一的解法,灵活多变,层层深入,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下面就20lO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卷第27题谈谈点滴感受。
期刊
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根”之所在. 我们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枯燥的计算学习也需要交流,要把它作为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直面“出错”,让交流成就课堂精彩   经过对“家常”课堂教学语言的观察,“你又出错了”是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和体现. 数学教学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深入挖掘教材,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内在价值,使之切实起到
期刊
【摘要】 由于在解决梯形的问题时,时常要通过对梯形的分割拼接或图形变换,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来解决,这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化归法.   【关键词】 化归法;解题;梯形    方法1:平移梯形的一腰  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例1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 = 3 cm,BC = 5 cm,AB = 4
期刊
一、前 言  古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应该更加不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有超越老师的表现而觉得“下不来台” 或“没面子”,相反,应该感到高兴,并且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环境、培养合作的习惯、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创新的意识……只为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超越老师. 这也是我对本次新课改从另一个侧面的一种个人理解. 下面所述案例是我在
期刊
【摘要】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思维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在新一轮课改逐步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初中数学教育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为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毕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
期刊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数学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很少考虑‘服务专业、服务就业’、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学教学内容陈旧、学用不一致较明显等问题. 在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听懂、学会、必需、够用’为原则,落实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 ” 诚然,我们的职教数学教学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笔者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