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大课间活力四射重文园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校大课间活动的背景
  学生对长期做一套广播操感到厌倦,出操纯属不得已而为之,是典型的被动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只有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让它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锻炼的热情,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大课间活动,才能确保“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质量。为此,我校以“办孩子喜欢的特色学校”为办学理念,展开研究与探索,有效破解大课间活动低效问题,让体育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也引起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今年秋季将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拓展为大课间加体育活动课组合的 “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将 “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校本化实施,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下午安排30分钟的体育活动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由教师组织进行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设置“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给学生充裕的锻炼时间,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宝贵的时间空间里积极投入,享受体育锻炼;在丰富多彩、文明、健康、活泼、快乐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让“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成为学生渴望的“欢乐时光”,成为充满情趣与享受的“快乐广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健康第一”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快乐、主动、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的基础。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新的体育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它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正显现出重要而特有的功效。
  二、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分析
  1.增设了大课间活动项目
  我校的课间操早在2004年秋季就进行实验改革,从最初的广播体操到广播体操加提踵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到周二、四广播体操和周三、五的兔子舞、提踵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再到后来的周二兔子舞、周三小交警韵律操(泉港区交警大队民警与我校体育教师创编)、周四的韵律操“大家一起来” (我校音乐教师与体育教师共同创编)、周五的兔子舞,然后由体育教师组织进行跳绳、提踵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学校希望通过课间活动内容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缓解压力、强身健体。大课间活动开展了几年,学校利用每天课间操的时间轰轰烈烈地开展形式多样、多姿多采的课间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2008年秋季我校承办泉港区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赢得与会领导和同行高度肯定和赞赏。而现在我们发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 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组织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还是靠传统的方法来实施,由体育教师指挥进入场地,整理好队伍,接着听音乐做完广播体操、兔子舞、小交警韵律操、韵律操“大家一起来”,然后再按体育教师的统一口令完成跳绳、提踵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在整个活动中,由于所有年级所参加的项目都相同,结果活动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的体力较差,导致超运动量的现象,影响后面的上课,同时不利学生的生长发育。而这种组织形式会严重制约着活动的顺利开展。
  3. 提高了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大课间活动开展之初,确实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因为活动由原来单一的广播体操改成了多个项目的轮换组合。但是这种喜爱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随着学生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加,以及活动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与当初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投入相比,变成现在的参与性不高、甚至流露出厌恶的情绪。
  三、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意识及条件限制
  历史的原因,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了大课间的不能有效开展。当前,由于社会还是以升学率及成绩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导致了部分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甚至被视为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活动。
  2. 存在安全隐患
  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器材设施的老化、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而学生多,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安全意识不够,常有危险的动作等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让教师力不从心,这些因素多少导致学生兴趣减退。
  3.组织与实施不力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的质量、内容、模式、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值得深思。
  四、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进策略
  1.转变观念,丰富组织形式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出台,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逐渐开始关注体育大课间活动,特别是2012年秋季泉港区教育局领导深刻认识到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十分重视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落实的情况。
  2. 增设项目,提高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生的“喜新厌旧”, 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一种方法长此下去,学生肯定最终会失去兴趣。长时间的强制性开展,最后必定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就与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模式、内容、周期性、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变换、调整和创新,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模式;选择、创编和挖掘有活力、富有新鲜感的活动内容,适合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
  我校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把时间留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为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内容丰富,科学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我校安排如下:每天上午9:10-9:40,周一国旗下讲话;周二广播体操、五祖拳,周三五祖拳、兔子舞,周四韵律操“大家一起来”、兔子舞,周五韵律操“大家一起来”、 广播体操,然后由体育教师组织全校提踵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最后由下班教师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学校的老师经常一起和班级同学同做播体操、韵律操、兔子舞等。不同的节奏,体育艺术相融合的“阳光一小时工程”满足了学生身心和运动的需求。下午冬令时16:20-16:50 (夏令时16:55-17:35),低年级以跳短(长)绳、跳像皮筋、呼拉圈、投沙包、拍球、游戏等为主,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几个小组,以练习、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两周一轮换;注意培养学生活动的组织纪律。中年级以跳绳、呼拉圈、运球、投篮、传接球、羽毛球、踢键子、乒乓球、滚铁圈、轮滑、竹杆舞、武术、游戏等为主,活动的选择以趣味性及实效性并重。活动形式:视器材或组织的合理性来分成几个小组,以练习、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三周一轮换;注意活动的组织有序及运动质量。高年级以跳绳、呼拉圈、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踢键子、乒乓球、滚铁圈、竹杆舞、武术、街舞、游戏等为主;活动以实效性为主,趣味性为辅。各班分成几个小组,以练习或比赛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三周一轮换,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该项运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及团队精神。
  3. 统筹时间,让学生全员参与
  由于我省地处亚热带,五到十月份期间,早上九点多的温度已经很高,甚至可以达到30度以上,这时进行长时间的大课间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教师认为长时间大运动量的大课间活动后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教学,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 “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分为上下午两段时间进行,解决天气、季节和教学的问题。
  4.加强宣传,促进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及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同时在“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进行中加强指导,杜绝因不规范操作或不小心发生意外。
  加强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理解和赞赏。我校有过辉煌的大课间活动历史,至今仍有许多特色项目。如把交通手势和动感音乐融合的小交警韵律操,就是一大亮点。
  “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的开展丰富学生生活,优化体育活动的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阳光体育一小时工程”开展的大浪潮中,我校只是泉港区中小学一个小缩影。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港区庄重文实验小学362800)
其他文献
丈夫去世的第二天,悲痛欲绝的弗朗索瓦丝有气无力地走出小木屋,她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21头大象神情忧伤,失魂落魄似的徘徊在门外,不时发出哀鸣,如泣如诉,似乎在呼唤逝去的亲人。一天、两天,一夜、两夜,象群不肯离去。  弗朗索瓦丝的丈夫名叫劳伦斯·安东尼,他的名号很响:国际环保主义者、象语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但他在朋友中被叫得最响的称呼是“傻子”。  安东尼于1950年出生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
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同志曾经指出:“在教育中要继承人类的一切知识遗产,又在遗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上出现了新技术革命,目前又进入新的阶段和新的高潮,它的标志是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光纤通信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宇航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全面提
摘要:分子印迹,又称分子烙印。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是仿照抗体的形成机理,就是选用能与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产生特定相互作用的功能性单体,在交联剂的作用下,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聚合,得到固体介质;然后,用合适的溶剂除去模板分子,在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留下了与模板分子在尺寸大小、空间结构、结合位,点相匹配的立体孔穴。  关键词:分子印迹; 预组装法和自组装法 ; MIT的研究  分子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篇课文、一张嘴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
剛刚入职教师行业时,我被学校安排跟随一名老教师学习经验,这位教龄二十多年的马老师很厉害。工作一日复一日,在马老师传授我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也像大多数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一样,发现自己原来的激情和热血似乎正在一点点地消散。  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本事过硬,文人风骨,多次获得省级荣誉,各种奖项摞在一起出本书都不为过。这样的老师会用最普通的事情,引导学生体会青春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又或者他会对你
在海陆空作战时,航空母舰成了军事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所谓的阻拦索,是航空母舰中不起眼,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阻拦索表面看起来只是一根钢丝绳,然而其中的门道远非看上去的这么简单。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降落时,并非像在陆地上那样采取逐渐减速的方式,而是通过高速着陆在甲板上,同时舰载机的尾钩需要顺势“抓住”阻拦索,才能顺利降落。从尾钩勾住阻拦索到舰载机完全停下,整个过程一般只有2至3秒的时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并及时进行激励性的反馈。从而展现出生物课堂的魅力,提高有效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下边是我在教学“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尝试有效教学的课后反思。  关键词:有效教学;效率;效益;
司马相如是西汉文学家,他的《上林赋》《子虚赋》最为出名,我们熟悉的成语“子虚乌有”便是出自这里。  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为《上林赋》《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猛一读,吓一跳。《上林赋》和《子虚赋》是两篇文章,加起来不过四五千字,怎么能要“几百日而后成”呢?  其实,这里的“几百日”与我们今天讲的“几百日”不是同一回事
公元1589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25岁的伽利略声称将在比萨斜塔向他的辩论对手演示铁球落地的实验。实验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年轻气盛的伽利略居然始敢于质疑鼎鼎大名的哲学家亚理士多德的观点,声称大小重量不同的物体会同时落地——难道一块石头比一根羽毛更快地落到地面的“真理”还需要质疑吗?  实验的当天可谓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翘首以盼,期待着事实真相揭露时刻的到来,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实验的结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也显得日益重要。要确保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就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讲练结合,注重操作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一张黑板,一本书,几根粉笔,一张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若只用这些教具,则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因为信息技术重在操作,光讲不练是不行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多媒体电子教室,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