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历建构的过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082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借助操作活动,建构数学模型,拓展实践应用等数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概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概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15-001
  
   概念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的结果。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事物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构成各个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是分析各类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进而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切实领会和掌握概念,并从中受到数学思想的训练,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于语义分析,词义理解,定义记忆和例子辨析,这种“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式的概念教学方式,不仅会使数学变得枯燥难学,导致学生厌学,而且就算学会了也仅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亲历概念知识建构的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操作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过程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新课标提出的“自立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即源于这一观念。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知识的内涵。
  例如:“公倍数”的概念教学,以往通常是分别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来揭示概念。而根据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要求自主操作去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引导联系除法算式进行思考,形成对直观操作活动的初步抽象,再把初步发现的抽象进行类推,操作尝试能否铺满边长是12、18、24厘米等不同的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2、18、24等这些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从而揭示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既是……又是……”即“公有”。最后,再次操作判断8是不是2和3公倍数,让学生通过举例进一步认识公倍数,理解概念的外延。
  这种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经过反省抽象,甚至是必要的分类、概括和组合,然后操作验证后再尝试提出假设,进行推理,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内涵的过程,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有利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改善学习方式,发展解决问题策略。当然这样的发展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希望今日的铺垫是明日发展的基石,我们的着眼点是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才是真正完成数学概念的建构。
  二、弦弦掩抑声声思:刻画数模中发展概念形成过程
  日常思维与数学思维是不同的,日常思维是模糊的、不精确的,显得零散甚至凌乱,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会耗费在似是而非模糊概念理解上。如何把思维转换和切换到更系统、更精确、更有序、更有策略性的数学思维?这就要求数学概念必须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公式、定义、算式等)去近似地刻画实际问题,这种刻画的数学表达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其过程也就是数学的建模过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让学生操作,观察后引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表达的方法较多:有用文字、有用几何图形代替数字、有用字母公式等。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如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显然这是条不完整的性质,它仅是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的经验。如何进一步抽象概括呢?可再联系商不变规律来验证分数基本性质。通过对商不变规律中“0除外”条件的分析,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能使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逻辑体系,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同时还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曲终人散意犹在:实践应用中完善概念形成过程
  通过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反省,抽象,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认识概念的本质内涵,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对生活实际进行解释应用,使学生始终处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方法,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能使概念形成过程更完整。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些实践题:(1)人们在公园观看演出时,为什么自发地围成了圆圈。(2)多媒体出示“钟面”后问:你能找出这里面的圆吗?为什么?(3)你能否找出一元硬币的圆心?既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他们对圆相关特征的理解,又使学生在体会到数学学习价值的同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曲终人散意犹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会去发现事物中隐含规律的方法,使之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财富。
  让学生亲历概念性知识建构过程,犹如让他们亲手烹制一道道原汁原味的数学大餐,他们烹制美味、品尝美味、吸取营养的同时,更能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并且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个体之间由于先天的因素和后天所处的人文环境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发展上的不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此原则下教师应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本文首先探讨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在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法、做好学生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个体具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定的个性教学实践探索。关键词:个体发展; 个性教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
摘 要: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培养的语言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也是学习外语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57-001一、增强学生语境意识,培养英语阅读预测能力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的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信息的认识和处理,因此,语言理解离不开语境。根据自下而上的模式
摘 要: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三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三试卷讲评课所存在的误区、必须遵守的原则以及可采用的方法。关键词:试卷讲评 ; 学生参与 ; 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59-001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越来越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历史课堂; 提问技巧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61-001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
摘 要:“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诞生,是课程改革的成果,更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该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这一精神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为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指明了道路。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问自探”; 问题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9-
摘 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90-001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
摘 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关键词:亲身经历; 语文教师; 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91-002【前言】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上个世纪教育的指南针,我们不遗余力执行这育人的宗旨。到了八九十年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家庭电气化的普及,学生的眼界宽了高了,单调
摘 要:农村学校“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切实关注和教育好“留守孩子”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讲究心育科学方法,注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学校; “留守孩子”; 心育科学方法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必先引导学生疑,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疑在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词:课堂提问; 三境界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4-001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提问大多停留在浅层面上,问题缺乏思考性、深刻性
摘 要:充满激情或是缺乏信心还是原地停留,让学生在艺术的学习中通过鼓励的评价机制、面挫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塑立“我会”“我能”“我强”的自信的态度。关键词:自信; 评价; 态度; 精神; 成功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07-001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