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加海南师范大学“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语文学科培训班学习,前后共一年半,深有感悟。
案例一:
来自乡镇中学的蒋老师上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人琴俱亡》,而学生却是市城中学的学生。结果这堂课蒋老师上不到30分钟就教完了所有内容,提前下课了。课后,蒋老师说他是以他乡下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备课的,那里的学生语文基础很差,设计的教学内容就浅一些少一些,没想到市城中学的学生基础好,一点就通,因此把课提前上完了。案例二: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张所帅在评课时讲了一个故事——某一实习老师在试讲时没有按照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结果他只用15分钟就把这篇课文上完了。剩下的30分钟时间怎么办呢?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决定—— “同学们,我们再把这篇课文上一遍。”
听完故事我们都笑了。这和蒋老师的尴尬情况一样呀。他们在教学应变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
我不禁想起参加培训班学习时发现的几个精彩故事。
案例三:海口一中的省骨干教师杨爱彬上示范课《诗人 领袖》。上课之前他准备播放课件,这才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电脑坏了,无法打开课件,他只能按照平时的教学模式上课。但杨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好,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杨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有一首革命歌曲叫《东方红》,你们会唱吗?”
学生摇摇头。
师:“东方红,太阳升……”老师唱了两句。
学生还是摇摇头。
师:(马上停下不唱)“上个学期同学们学过《沁园春 雪》,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我想给大家朗诵一下,好不好?”
得到学生的首肯后,杨老师充满激情地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马上吸引了学生,顺利导入新课。
杨老师从课件导入到唱歌导入再到朗诵导入, 能根据教学活动的新的情况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表现了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极高的教育机智。
案例四:海南国兴中学的省骨干教师、海南省中学语文“十佳教师”方仁艳老师上示范课《马说》。当她在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时得知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后,她马上放弃原先制定好的上新课的教学方案,而采取旧课新上的方案,表现了极高的教育机智。
方老师教学的第一个板块是以高考作文题引出“人才”这一话题导入新课;第二个板块是指导学生诵读方法,一读要求读准字音,二读要求读出感情,接着方老师范读课文以感染学生,并指导学生分析关键句的情感;第三个板块是学生积累词语,归纳本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第四个板块是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自己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写几句勉励的话,重视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没有埋怨“没劲”,相反兴趣很高,看得出学生也学到很多新内容。
方老师的教学应变艺术同样让我们赞叹不已。
以上两个失败的案例和两个成功的案例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一、语文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可能随时遭遇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教学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能够运用教学机智对课堂偶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把偶然出现的、背离教学计划的事件,巧妙地转化教学因素。这样,既化解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尴尬,又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1、语文学科需要教学机智的闪现。
语文是一门富于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让学生都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体现生命的价值。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教学机智对于语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了。
2、关注学生需要教学机智的捕捉。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文学即人学,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师更要关注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之外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现象,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语文教师需要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机智灵活地发掘有价值的信息,生成丰富而有意义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活跃了,教师可能无法按照既定的教案四平八稳地授课,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机智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预设,不断生成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运用教学机智的原则。
1、必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机智是围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应变,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必须要围绕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否则,只会导致教学目标偏离,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机智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教师切不可以借此突出自己,哗众取宠。
3、教学机智必须适度。
教学机智的运用要有“度”。要富有启发性,要抑制无益的激情。有失分寸的“教学机智”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敏捷的反应,还要有宽容的胸怀、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内化为教育艺术。
案例一:
来自乡镇中学的蒋老师上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人琴俱亡》,而学生却是市城中学的学生。结果这堂课蒋老师上不到30分钟就教完了所有内容,提前下课了。课后,蒋老师说他是以他乡下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备课的,那里的学生语文基础很差,设计的教学内容就浅一些少一些,没想到市城中学的学生基础好,一点就通,因此把课提前上完了。案例二: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张所帅在评课时讲了一个故事——某一实习老师在试讲时没有按照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结果他只用15分钟就把这篇课文上完了。剩下的30分钟时间怎么办呢?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决定—— “同学们,我们再把这篇课文上一遍。”
听完故事我们都笑了。这和蒋老师的尴尬情况一样呀。他们在教学应变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
我不禁想起参加培训班学习时发现的几个精彩故事。
案例三:海口一中的省骨干教师杨爱彬上示范课《诗人 领袖》。上课之前他准备播放课件,这才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电脑坏了,无法打开课件,他只能按照平时的教学模式上课。但杨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好,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杨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有一首革命歌曲叫《东方红》,你们会唱吗?”
学生摇摇头。
师:“东方红,太阳升……”老师唱了两句。
学生还是摇摇头。
师:(马上停下不唱)“上个学期同学们学过《沁园春 雪》,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我想给大家朗诵一下,好不好?”
得到学生的首肯后,杨老师充满激情地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马上吸引了学生,顺利导入新课。
杨老师从课件导入到唱歌导入再到朗诵导入, 能根据教学活动的新的情况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表现了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极高的教育机智。
案例四:海南国兴中学的省骨干教师、海南省中学语文“十佳教师”方仁艳老师上示范课《马说》。当她在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时得知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后,她马上放弃原先制定好的上新课的教学方案,而采取旧课新上的方案,表现了极高的教育机智。
方老师教学的第一个板块是以高考作文题引出“人才”这一话题导入新课;第二个板块是指导学生诵读方法,一读要求读准字音,二读要求读出感情,接着方老师范读课文以感染学生,并指导学生分析关键句的情感;第三个板块是学生积累词语,归纳本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第四个板块是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自己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写几句勉励的话,重视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没有埋怨“没劲”,相反兴趣很高,看得出学生也学到很多新内容。
方老师的教学应变艺术同样让我们赞叹不已。
以上两个失败的案例和两个成功的案例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一、语文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可能随时遭遇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教学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能够运用教学机智对课堂偶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把偶然出现的、背离教学计划的事件,巧妙地转化教学因素。这样,既化解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尴尬,又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1、语文学科需要教学机智的闪现。
语文是一门富于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让学生都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体现生命的价值。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教学机智对于语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了。
2、关注学生需要教学机智的捕捉。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学,文学即人学,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师更要关注学生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之外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现象,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语文教师需要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机智灵活地发掘有价值的信息,生成丰富而有意义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活跃了,教师可能无法按照既定的教案四平八稳地授课,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机智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预设,不断生成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运用教学机智的原则。
1、必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机智是围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应变,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必须要围绕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否则,只会导致教学目标偏离,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机智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教师切不可以借此突出自己,哗众取宠。
3、教学机智必须适度。
教学机智的运用要有“度”。要富有启发性,要抑制无益的激情。有失分寸的“教学机智”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敏捷的反应,还要有宽容的胸怀、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内化为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