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信息化”现象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微课、MOOC、手机移动终端等各种教学平台不断走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因之提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也不够,形成大量的“伪信息化”教学现象。通过案例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伪信息化”教学现象的成因,从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伪信息化”教学现象;成因分析;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史英娜,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4-0036-004
  一、现状分析
  一提到信息化,大家一定会想到微课、MOOC、手机QQ群、微信群和云课堂等,将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其目的或初衷就是力求使教学过程更趋丰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的辅导更为高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重蹈 “拿来主义”的覆辙,没有站在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角度适当地使用信息化平台,而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简单过程复杂化,笔者称之为“伪信息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式霸道——“强推”
  所谓“强推”,是指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或不权衡应用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只是为了将信息化应用到教学过程而勉强为之的现象。
  (二)内容虚高——“强高”
  为了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将各种新、奇、特的信息化元素一股脑儿塞进课堂,形成信息化手段使用频率“过高”和选取的手段技术“过高”的现象。
  (三)设计生涩——“强用”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临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缺少日常的训练,因此,会造成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熟练的现象,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在此称之为“强用”。
  二、消除“伪信息化”教学现象的策略与实践
  针对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案例对比的方式,提出以下三方面对策。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要“近情”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选取和应用应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同时,一定要关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效果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使每一个教学环节有始有终,既要符合学情,又要满足需求,而不仅仅是教师为了顺应潮流而“强推”信息化手段。
  案例1:认识计算机硬件
  课前导学:教师将微课、学习素材上传到QQ群中,学生回家后进行浏览,完成预习。
  问题分析:借助QQ群的平台辅助教学无疑会便于师生的沟通,但与社会培训中的成人学生不同,中职学生一般缺少自觉性,有多少学生能够认真地进行浏览?预习效果如何?这些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案例修改1
  课前导入:下发微课及学习素材至班级学习QQ群,让学生浏览预习,并通过让学生扫问卷星二维码,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测(完成10个选择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星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及难点,进而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案例2: Word表格之个人简历的制作
  教师针对个人简历表格的制作步骤录制了微视频,时间为3分钟。
  新课学习:教师先请学生点击“个人简历制作”微课进行自学,同时,对配套布置的项目任务尝试进行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即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开展巡回指导。
  教学反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拓展练习:制作“班级课程表”
  问题分析:这是在微课广泛应用下很常规的一堂课,但有三点值得反思:(1)对Word表格的绘制方法,并不是学生操作的难点,通过教师的简单演示即可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此时微课的使用反而阻隔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显得课堂“冷冰冰”。(2)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微课不可能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因人而异的点拨,不能因为信息化的使用而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1](3)该微课的制作缺乏趣味性,只是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呈现。一味考虑教师如何把想要讲的内容抛给学生,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是否有兴趣学?是否有必要去学?怎么能够学得轻松、快捷、高效?
  案例修改2
  教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Word表格的绘制,对于表格的繪制,大家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插入表格的?
  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教材,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回答插入表格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绘制表格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补充。
  学生:绘制个人简历表格
  教师:为学生提供插入表格和绘制表格等两种方法进行个人简历表格制作的微课,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行学习,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教师选取典型的阶段性作业进行点评,反馈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微课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取代教师的引导性教学和点拨反馈,因此,应注意通过信息化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要“近心”
  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学习兴趣,而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正是要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的选取,要让学生易于掌握且乐于接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新”和“高频”。[2]
  案例3:Photoshop课程“人像瑕疵处理1”公开课
  问题分析:在听课过程中,笔者整理了该节课集中运用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表1所示。然而,这样一堂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一体的公开课,却给听课者一种作秀的感觉。究其原因,是40分钟的课堂被各种信息化手段排得满满当当,授课教师对互联网、视频、叫号器、QQ群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是流于形式而进行简单组合拼凑,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被动地接受和使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由于教与学之间缺少系统性,而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   案例修改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用VB开发PS自主学习平台,设计学习模块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整合信息化学习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依次进行各模块中的每个项目的点击,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工具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及应用,并查看教师的评价,使教和学有条不紊地推进。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要“近能”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及教学方式的选取要符合教学实例,要能够实现并易学易用。切不可为了追求形式、因为逞能而形成教师被动使用信息化、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化的尴尬局面。
  案例4:“PPT动画的制作”的一个案例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作品上传至QQ空间,并请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具创意奖
  问题分析:纵观国内的职业学校,能够让学生在校公开使用手机的少之又少,“强用”的效果是学生在突然改变了一种作业提交评价方式后,会显得手足无措;同时,这种评价方式因缺少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指导而使评价的结果缺乏科学性。但值得肯定的是,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和高效,我们始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信息化是为教学服务的。
  案例修改4
  课上实践任务完成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教师机,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指导组织学生当评委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具创意奖。
  设计意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能取代或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在注重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引导学生将之服务于自身的发展。
  三、成效与反思
  (一)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使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合理地将信息化资源及手段灵活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外,在周末、平时休息或休闲时、甚至在公交车上,都可以用手机来翻阅学习一下教师发在QQ群里的微课或知识要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任务。手机已不再是学生手里仅能聊天与游戏的工具。
  (二)为广大教师定制更实用的菜单式培训,精准扶教
  信息化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利用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去实现教学过程,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应成为新形势下每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同时,教育职能部门应搭建更多专业的培训平台与通道,为广大教师定制更实用的菜单式培训,精准扶教,从而培养一支较强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打造生动活泼高效的中职课堂
  教师要在研究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同时,积极进行必要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信息化教学手段。相信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会使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信息化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进一步打造生动活泼高效的中职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爱文.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59-160.
  [2] 黄永华.浅谈如何走出信息化教学的误区[J].职业教育,2017(18):75-77.
  [3] 葛生生.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7(26):55-58.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Pseudo-informatization” Phenomenon
  ——Based on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I Ying-na
  (Hangzhou Fuy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Hangzhou 311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bile education platforms, like mini-course, MOOC, mobile phone etc., has change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dramatically.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eaching effect, there arises a lot of “pseudo-informatization” phenomena due to teachers’ deficiency in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seudo-informatization” phenomenon in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education; pseudo-informatization; cause analysis; improvement
  [責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例,对中职与普通本科“3+ 4”分段培养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进行比较分析。按照七年一体的原则,从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中职段文化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专业课实现高教性与职业化互补、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以及制定两个阶段统一贯通的课程标准等六个方面,整体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制定了符合教育规律、具有“
期刊
摘 要:以组织认同的结果变量为出发点,基于当前高校派遣制教师群体归属感不强、流失率较大等现象,从离职率、自我发展、工作满意感三个维度比较组织认同研究视角下积分制管理的激励效果,得出积分管理制度在控制该校派遣制教师离职率、促进派遣制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工作满意感方面具有显著激励作用的结论,提出进一步挖掘组织认同的前因变量——积分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积分;激励;派遣制;组织
期刊
摘 要:基于产业调研,确定药学专业群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群。围绕岗位应用能力,优化重组“共享+专有”的专业群课程,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新的专业群课程结构有效促进了专业间的协调融通,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要的契合度,适应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群;课程重构;职业岗位群  作者简介:申海进,男,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执业中药师,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经济大潮亟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成立的背景入手,提出“入园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该模式的发展定位、功能和组织结构,提出要打造四个平台和三大功能。最后,从七个方面包括打造电子商务特色人才培养专业链、培训标准、应届毕业生电商管培生培养、电商专业技能培训、电商师资队伍、电商政策研究和电商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
期刊
摘 要:“间离”不仅是进行戏剧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是构成“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要素之一。职业学校译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间离”手法分析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掌控课堂、反思课堂,从而释放并提升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力。以《神的一滴》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间离”打造译文阅读课堂,释放提升译文阅读课堂学习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译文阅读;课堂学
期刊
摘 要: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结构制图”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程知识融于任务实践中,使任务之间知识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将学生按照其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微课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省道确定与省道转移”为例,从思路、背景、目标、策
期刊
摘 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应当形成四点共识: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统领;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有效融入;课程评价、教书育人两者都要“硬”。同时,结合“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知识和能力点,提供了有效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的品德、为人处世、团队合作、创新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识思考;思政案例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拥有多种生源的学生已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在人文素养状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为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管齐下的实践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生源多元化  作者简介:徐玉华,女,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期刊
摘 要:将高职院校置于书院制背景下,就其如何充分发挥书院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模式,即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活动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书院制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5)
期刊
摘 要: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日常教学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至关重要的课题。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需要从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考核方案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与专业相符合的职业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