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0日,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暨《农村绿皮书(2017—2018)》(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第三,农村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
“展望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积极向好势头的动力增强,有利因素增多,粮食可能继续增产,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农民收入将继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良好运行态势,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重要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201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下跌,农产品进口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农业增长速度,表明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急切需要在2018年进一步破题。”在李国祥看来,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绝对差距缩小和农村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缩小还比较困难。“总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全面根本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李培林指出,一是在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过程中,如何将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二是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乡村的有效治理。
绿皮书显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中,由于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村经济内生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和以城带乡力度是极其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培育新动能,发展农村创新经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重点围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加快构建高效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和科技成果权益保护制度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李国祥认为,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
据介绍,中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面临越来越不利的处境。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生产者赚钱少,谁来发展农业成为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大规模进口成为常态,而稳定发展国内农业生产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国农业发展为追求高产增产,长期面临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和部分地区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还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带来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如何寻求中国农业发展出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绿皮书显示,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每当某个农产品价格能够让生产者有利可图的时候,生产者往往一哄而上,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投入成本片面追求增产,带来该农产品相对过剩,造成滞销和价格低迷,走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
同时,走质量兴农道路,必须彻底改造“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才能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为此,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克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弊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充分反映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走质量兴农之路和保持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质量兴农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事关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关系,要深刻理解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关系既明显区别,又紧密联系。某种农产品高产增产是典型的数量增长;某种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卫生安全性提高,是典型的质量增长,二者明显区别。但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显然是农业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能完全将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对立起来。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就是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国家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国家富裕农民政策成效显著。但是,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额扩大到近2.3万元,差距扩大1000多元;农村居民内部高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扩大到9.48:1,比率比上年上升了0.02。主要依靠农牧业收入来源的小规模经营农户增收相对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距,缩小农民间收入差距,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李国祥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及更多农民,必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为小农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務,也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地让利于小农户,让小农户能够分享增值收益,有必要把这些重要指标作为农业农村投资者享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第三,农村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
“展望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积极向好势头的动力增强,有利因素增多,粮食可能继续增产,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农民收入将继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良好运行态势,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重要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201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下跌,农产品进口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农业增长速度,表明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急切需要在2018年进一步破题。”在李国祥看来,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绝对差距缩小和农村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缩小还比较困难。“总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全面根本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李培林指出,一是在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过程中,如何将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二是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乡村的有效治理。
产业兴旺是重点
绿皮书显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中,由于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村经济内生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和以城带乡力度是极其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培育新动能,发展农村创新经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重点围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加快构建高效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和科技成果权益保护制度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走质量兴农道路
李国祥认为,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
据介绍,中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面临越来越不利的处境。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生产者赚钱少,谁来发展农业成为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大规模进口成为常态,而稳定发展国内农业生产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国农业发展为追求高产增产,长期面临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和部分地区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还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带来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如何寻求中国农业发展出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绿皮书显示,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每当某个农产品价格能够让生产者有利可图的时候,生产者往往一哄而上,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投入成本片面追求增产,带来该农产品相对过剩,造成滞销和价格低迷,走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
同时,走质量兴农道路,必须彻底改造“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才能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为此,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克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弊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充分反映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走质量兴农之路和保持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质量兴农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事关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关系,要深刻理解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关系既明显区别,又紧密联系。某种农产品高产增产是典型的数量增长;某种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卫生安全性提高,是典型的质量增长,二者明显区别。但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显然是农业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能完全将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对立起来。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就是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让小农户分享利益
近年来,国家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国家富裕农民政策成效显著。但是,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额扩大到近2.3万元,差距扩大1000多元;农村居民内部高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扩大到9.48:1,比率比上年上升了0.02。主要依靠农牧业收入来源的小规模经营农户增收相对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距,缩小农民间收入差距,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李国祥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及更多农民,必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为小农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務,也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地让利于小农户,让小农户能够分享增值收益,有必要把这些重要指标作为农业农村投资者享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