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将在保险领域大放异彩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和7月,阳光保险分别推出了基于“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架构的“阳光贝”积分及微信保险卡“飞常惠”航空意外险,成为保险业内首家研究以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险企;2017年3月,上海保交所则联合9家保险机构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2018年,区块链技术更是如狂潮般席卷各行各业。--那么,是什么让区块链技术呢?
  首先,保险领域拥有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
  保险行业信用基础:重构信用信任,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区块链时代有可能构建一个算法信任,它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中心、某一种所谓的模型和技术,而是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计算,构建一整套或者是重构社会信任体系。
  保险标的身份识别基础:唯一性的困境,破解唯一性管理问题的重点在验标承保和理赔定损两个环节,尤其是后者。目前我们仍然面临着唯一性难题,其中典型的场景就是养老金冒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每年在养老金冒领上下损失的保险基金数额是巨大的。区块链技术现在已经被开始应用在这个领域了,钻石交易过程中唯一性管理的问题给了保险唯一性管理的启发,就是不要相信文件,而是通过区块链真正的验明正身。
  保险事件朔原基础:时空是关键,保险事件都与时空相关的,时空管理涉及时间唯一性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其实也是保险创新的领域,由于我们无法对时空这两个维度進行有效的唯一性管理,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做,如果做了会引发大量的道德性风险。而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会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时间戳+分布式+物联网,把三个技术粘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对于时空的唯一性管理,一旦对时空的唯一性管理能够实现,那么产品部门就可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保险合同执行基础:效率及公平,近年来,行业与行业协会一直在致力于使得条款通俗化,而实际在条款修改过程中却会把条款越修越复杂,即条款的实务化。因为金融本身特征就是很复杂的,不用一个相对复杂的合同文本,是很难去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很容易引发纠纷。因此,金融尤其是保险具有社会性、合同性质的条款不能太简单。但合同不能太简单并不等于合同执行就要这么烦琐复杂,智能合约会让合约依据和条件更为明确客观,进而实现自主执行。
  其次,保险区块链场景将会突破现有行业形态
  第一是共享保单可以借助区块链得以突飞猛进。比如当一个人走进一个公共场所的时候,根据区块链技术就可以自动获得一张在这个公共场所的公众责任险的保障。一旦这个场所发生意外事故,这个人就会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又比方说当一个人使用共享单车时候就会自动获得一张保险单。虽然保单是跟着车走的,但是谁去骑车子谁就获得保单,以前无法认证投保人,投保信息--复杂等问题将通过区块链全部解决。
  第二是保单持有人公司借力区块链筹备高速发展平台,也可以叫共享保险公司。以前的保单持有人保险公司是需要多数保险人发起,联合聘请一个队伍,而根据区块链技术,虽然不排除请管理人的问题,但是区块链技术会更加公正,更加透明,而且更加去中心化。被保险人所支付的保费类似于像比特币一样,可以根据这个公司平台的费用情况可以上升下降或者返还。这种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公司的保单持有人保险公司。
  第三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对个体的这种信息的这种透明公平公正,信息准确,为保险公司寻找投保人打下非常好的基础,客户的识别程度非常的高,在未来最大的突破是现有代理人将会全部被淘汰,虽然时间可能现在还无法评估,但是大的方向是未来卖保险不再靠人,而是靠区块链。区块链一定会在未来消灭专属于保险公司的销售队伍,以及第三方中介平台。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将会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出来,但具体如何实现还要看看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它可以真正实现以销售终端或以客户为中心、以销售人员为中心的两个中心,不再是保险公司中心,平台中心化了,这方面在去中心化和去平台化将得到极大的释放,这是最具与颠覆性的部分。
  最后,区块链有利于监管效用的实现
  诚信、品质评级以及反欺诈方面将是区块链在监管领域重要使命,这种整个系统是关联的、内嵌进来使得刚性和合规性性能够保证的特性是区块链独有的优势。因此,对监管而言,未来有三个趋势:从制度监管到技术监管,从政府监管到行业自律,从公司合规到社会监督。区块链在反欺诈领域的应用可以立竿见影,当然,如果跟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合约来匹配,可以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前面谈到的区块链所有的技术几乎都指向反欺诈,比如说唯一性、时间戳、不可抵赖、不可篡改的问题等等,而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用这些技术做反欺诈的原理。
其他文献
目前,银行充满危机感,也饱含激情,银行业进军金融科技的冲锋号已经奏响。是敌是友,取决于利益。  那么,未来银行和科技公司将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又将如何更好的发展呢?  走别人的路,让大家的路越走越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上站稳了脚跟,银行巨头开始发力金融科技,个别银行开始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也归金融。可以说,银行早已告别了“高枕无忧”的时代,进入了一个“不破不立”的关键时期。
期刊
银行业进军金融科技的冲锋号已经吹响。2018年还没有过半,各银行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金融科技的高地。由此,对于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及客户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科技助力银行应对更严峻考验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更加开放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以及更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迎来更严峻的考验,这些考验包括利率市场化、经营模式雷同、创
期刊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更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命脉。金融服务是与金钱联系最紧密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小微企业、偏远山区的人们、城市低收入群体等来说,金融服务是比较缺乏的。  “即便是全球最富裕国家的金融体系,也缺乏普惠性,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普惠金融之父、“穷人的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创办者、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曾说过。  1983年,尤努斯看到很多没有信用担保的人,由
期刊
4月16日,安联财险发布公告,拟引入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等新股东,同时增加注册资本。该方案一旦通过,安联财险将由外资独资公司转变为中外合资险企,而京东则在保险布局坎坷之路上,或再下一城,曲线获得保险牌照。这意味着徘徊在BAT保险战场之外的京东,即将正式入局。  京东有望成安联财险第二大股东  安联财险公告称,该公司注册资本拟从目前的8.05亿元增至16.1亿元,新增资本将由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
期刊
2013年是中国普惠金融的开局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普惠金融概念写入党的决议之中。2015年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此后在多层次政策的护航下,中国的普惠金融开始驶入快车道。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先锋军和骨干力量,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倾斜。这些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财政部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流向了各类银
期刊
从当下来看,银行进军金融科技,不只是危机之中的反扑,很大程度上在于从外到内的示范效应。  业绩反扑零售贷款快速增长  “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果大爆发’,商业银行是抓住这股浪潮完成蜕变,还是让移动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领域重演,关键是未来三年的作为……为适应科技带来的环境剧变,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超脱短期利益的重大布局,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招商银行方面
期刊
发展普惠金融,目的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普惠金融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存在主要问题  (一)金融体系需完善。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小、能力弱,与普惠金融业务量大、收益小不相适应。一是政策性银行金融业务和普惠金融业务虽有交叉,但是是否适合做普惠金融业
期刊
继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做出,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态之后,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就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  这一信号,不仅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再进一步,也将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上限自律约定放开后,银行拉存款竞争更激烈,贷款利率将大概率上行。”  那么,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后,
期刊
我国目前的信用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但同大多数险种一样,我国的信用保险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用保险将会更加成熟起来。可以想象,在外资开辟国内市场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中国的保险业必健全起来。同样,看似如火如荼的小微金融在未来很有可能遭到来自各方竞争对手的冲击,规范化必然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  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  相比于外资,本土企业更适合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这一
期刊
当互金企业被传将从备案制改为牌照制,便可以预见,金融终将是持牌者的金融,而科技却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属;  当京东金融宣布不再做金融改为做金融服务,便意识到现在的金融科技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不是与金融机构合作,那便是与金融机构继续竞(DENG)争(SI);  当建行于4月18日宣布全资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金融科技”)在上海揭牌,突然想起在3月底举行的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