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拳悟理话太极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一位廉洁奉公、业绩突出的公务员,一位“仁以为己任”、践行“文化第一”原则的太极拳家,杨义龙先生认为:“文化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应是武术文化精英履行他们对武术爱好者的道义责任,并用自身有原则而非自利的言行,在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效仿。通过武术文化的普及、推广,不同层次之间的互动、互惠,来共同维护传统武术的规范和道德,进而构建和谐、健康的武术环境。杨先生任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会长以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广太极拳更广泛的应用性,他一直致力于完成太极拳文化由精英向大众的飞跃。他倡议的在政府公务员、社会大众、大中院校、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太极拳的推广形式,已得到了哈市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与赞扬,在他与协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哈尔滨市太极拳的文化创造力再一次焕发了青春。该会“文化太极,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更多的传习者切实收益,一如该会副会长战华亭先生所说:“文化太极是老少皆宜,终生受益。”
  此文是杨先生在本刊记者短信、传真、电话“严相逼”下的“急就章”。虽是即兴之作,但杨先生的拳艺修养、学术主张,颇可观见一斑。良多趣味,尚需读者细细品之。
  
  太极拳是中国和世界人民都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太极拳作为一个武术流派,康戈武先生认为它“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活动,对习拳者将会起到防身、养身、修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习拳悟理,那么太极拳的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探究呢?拳诀讲:“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拳论曰:“太极拳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阴一阳谓之拳”。这就精辟地道出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拳理之要。就是说太极拳在运行过程中,基本上是在太极圆弧形态中展现、在阴阳开合交替中进行,在矛盾之中通过互根、互用、互换、互立运动而发展的。根据这一要理。习拳者无论练哪一种太极拳都是在拳理的内涵中展示其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即使千变万化也不离其道。习练太极拳首先要在最佳意念和良好气态下调动肢体运动,做到意念、气态和肢体规范运动的最佳结合,去实现太极拳在缓慢中求平稳、在柔韧中求顺畅、在快捷中求刚猛、在轻灵中求飘逸的要求。
  
  练拳先从无极始
  
  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基本模式,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混沌的状态。“太”是大的意思,“极”是极点,“太”“极”合在一起是指原始的某一状态大到了极点,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则为阳,静则为阴。由于阴阳交媾而产生了新的状态,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理体现在太极拳上,就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互为本体,互为交替,时时蕴藏着奥妙玄机。
  练拳先从无极始,这就要求习拳者在习拳时首先要进入太极状态,或者叫太极态。太极态是一种意识的要求,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存在于运动、变化、行为的统一体之中的,它是一种思维波,是一种场态的形势,它不占有空间,却充斥着整个空间。习拳者的意识与自身的能量和自然界的信息波同频共振,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人体动静能。这就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独特之处。这种太极态的意识与太极拳的微妙结合形成了精神与物质的有机体,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在太极拳上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使太极拳升华为哲拳和上乘功夫。
  
  阴阳开合认真求
  
  从阴阳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太极拳也可称之为阴阳拳。因为太极拳始终贯穿着阴阳开合的机理。所谓阴阳,首见于《易经》,它认为阴阳是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自然是阴阳相对的和谐统一体,万物是自然所生成的,人的生命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生命的存在,其本身以及与周围的关系,必定是统一和谐的,否则,就会导致毁灭。阴阳除了具有相对的和谐统一外,还具有互变、互根的法则,阴阳是自然界的一个大系统,五行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即阴阳学说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阴阳学说是五行学说的基础,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的双方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不断推动着事物向前运动、变化和发展。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与系统中其他事物发生着普遍联系,发生作用和影响。从对这个事物的作用影响和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作用影响来看,阴阳学说讲述的是阴阳两种属性事物及其他事物之间的辩证哲学关系,五行学说讲述的是系统内部多个事物以及相互之间的辩证哲学关系,八卦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深刻认识它们与太极拳的关系、与太极拳习拳者的关系、与自然界的关系,对习拳者十分重要,要练好太极拳就要深刻认识并准确地把握这些哲理,把这些哲理科学地运用到太极拳中去,使太极拳习练者充满精、气、神,这样太极拳就能表现出其韵味。习拳者应身似太极,意展八卦。气调五行。习拳者应功拳结合,做到百会涌泉接乾坤,真气凝聚三田中,内外相合理三交,周身吐纳自然中。从而使习拳者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和最佳的身心状态,即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个性魅力、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之充满幸福感。
  太极拳大道之行,始于无极,和于阴阳,法于五行,顺于自然,寿于善者。恒则立,悟志远,勤者丰。无论你练习哪一种太极拳,只要悟出道、练出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太极拳吧,爱太极拳就是爱和谐、爱健康、爱快乐。
其他文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舰队长尹托芝共有十来条江船,三只海船。其中一只海船在富锦。一只在同江,留在哈尔滨身边的只有二只小型海船。事变之后
编前语:适值本期《精武》即将付梓之际,山东太极拳家、山东秦安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福华先生匆匆打来急电:恳请本刊提供版面,刊登一篇为其恩师刘成德先生贺寿的文章。读罢其文后,编辑部全体同仁均为张先生尊师重道之情感动!为弘扬中华武术、表彰和激励重武修德的武林志士,本刊破例调换文章,在刘成德先生大寿的五月,刊发其高足张福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作《师恩重如山》,并祝洪钧生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技击大师刘成德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传统课程的教学,有着其独特性,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不同于本科院校。如何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以促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的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听说小孩过早练习武术不好,会影响孩了发育?”当我疑惑地问他们听谁说的时,回答是: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  我从事武术教学已经很多年了,今借《精武》杂志对于这种错误认识,发表点个人看法,以正视听,希望家长们对武术的健身价值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打消顾虑,让孩子们早练早受益,从而使中华武术在世界上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人所共知,中华武术的发展至
期刊
(十四)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会经历极大的曲折和艰辛。刘志清创龙行武术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四人帮”横行期间。他创编的龙行武术,被斥为异端.禁止表演和传授。更不允许参加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历经了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终于迎来了21世纪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其从乡村走向城市,从自然走向科学,从中国走向世界,已成为数亿人追求健康的锻炼方式。  2006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上,研讨得出了目前我国太极拳存在的三种形式,即太极功夫、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竞赛。在这里就本人多年习练太极拳、传授太极拳、开展太极拳运动的实践经验,谈谈对太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2013-2018年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搭建了“三二一五”医养结合工程体系。本文介绍了其中三种医养结合模式、两套服务机构标
夫拳法贵炼,炼气炼意为上,炼形炼力居其次。盖气能帅力、意能君形也。浅识拳者,得其形,不解其意,深识拳者,得其意而忘形。故欲通上乘拳法究竟,须炼有定规,至诚之道充于中;打无常法,法备则用周;变遵自然,感动兴起于不容已;庶不致走入歧途也。  虽然拳意本一。而其用三:日起、日随、日追,起则临战出奇,攻人不意;随则依心游艺,伺隙捣虚;追则奇正相变,循环无穷。三者皆以法为本。以法为末,以道为用。离其一,则非
期刊
1、预备势      两腿自然并立,上身正直,挺胸立腰收臀,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下腭微收,目视前方,呼吸自然,精力集中(图1)。      2、开步直立    承上式,左脚向左侧开步成开立步,腿略屈,保持弹性。  上动不停,双手抬起,掌心朝内,拍向胸部,随即翻掌向下按至胯部正前方(图2,图3)。    3、站立单鞭    两臂外旋,向两侧画弧至肩高时,两臂屈肘,两掌变拳收于胸前,拳心向下,两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