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掌握教学基础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的概念与结论必须在学生完成思维的认识活动之后才能产生,因而数学教学要格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以《梯形的认识》为例,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直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逐步抽象,发展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构a筑成系统的认识结构。
  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辨析、认识梯形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识别及思维能力
  梯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四边形,教学时就可以由已复习过的四边形(展示如下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主动分析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共同特征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接着,引导学生又观察另一组四边形,启发学生与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对照、比较和思考:这些四边形是否也有两组对边平行的特征?从而发现这些四边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通过两组图形的对照、比较,学生们就容易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又能抓住他们的本质区别,尽快地认识梯形特征。学生对梯形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又设计了一组变式图形(如图1),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辨析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梯形?使学生对梯形概念能更进一步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剪裁活动,进一步认识特殊梯形,从而激发学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都是特殊梯形,因此,这部分知识应该从学生认识一般梯形概念后再引入深化较为合理。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个梯形的剪纸,在上课时让学生在自己准备好的梯形里画一条高,并沿着这条高剪开,观察经过裁剪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梯形),并且让学生注意,观察得出:这条腰与上下底是互相垂直。从这个过程中自发地发现和认识了直角梯形。接着,又利用等腰梯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特点,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吸引力且又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试试看,谁能只用一刀就从这张纸条上剪下一个梯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思考,从而想出只要把纸条对折后,斜着剪一刀,然后展开,得到梯形而且这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折线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在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概念及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深化理解梯形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为了加深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对四边形整体知识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改画图形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中画一条线段,使之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其特点都是破坏其中一组对边平行的条件使之出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即梯形。接着又画出任意一个四边形,如图2,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在图形中,画一条线段使之成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创造了一组对边平行的条件,完成这一练习,这一“破”一“立”始终围绕着梯形的特征来进行,既沟通了知识和强化了概念,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视图训练:找出图中各有几个梯形
  视图能力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较清楚地掌握梯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按照整体——局部——整体进行有顺序的观察,找出复合图中存在几个梯形,这样的举动有助于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同时结合到观察中,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知识兴趣、学生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
  猜图形的训练:袋子里装有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均露出其中的一部分,如图4: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结合各种特殊四边形的特征,从一组半隐蔽图形中猜出被隐藏的可能是什么图形,并且说出推理判断的理由。这样的方法把新旧知识都统一纳入四边形的整体结构体系,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造悬念,吸引学生思考解答,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良好机会,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多向性思维能力。
  抽象的思考性训练:
  在总结全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都是梯形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化,抽象化完善对四边形整体结构的认识,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符合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规律。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较完善,由浅入深。古人常有“百闻不如一见”,几何形体的教学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学生能从感知观察获得鲜明的印象,并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还能抓住本质的特征,并通过上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抽象化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理解得深和透,最重要的是运用得好,这将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以上只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近年来,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的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
期刊
语文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须引导学生在素质、能力、智力等方面扎下深根。今日的中学生将来是建设领域的后备军,培养塑造他们,不仅需研究他们今日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而且要认真考虑他们明日应有怎样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肩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重任的建设者,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一般劳动者,都应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应该思想活跃,富于理想,自学能力强,善于吸收各种新信息,能不断更新自己的
期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充分利用表象信号,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参加语言实践
期刊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才能全面体味。正如叶圣陶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是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重中之
期刊
生物学对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指导下,以“双优”为主要环节,充分利用教学的有利条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本文就高中生物课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几点探索和设想。??  一、培训提高生物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生物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和学历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事业的深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学
期刊
摘要:汽车行业正在迅速发展,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目前汽车专业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技能竞赛反映了当前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促进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关键词:竞赛;人才培养;促进作用;教育教学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在规模发展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老师都总结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业是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合理,不注重实效性,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积
期刊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在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日常行为习惯作为一切习惯中的基础,那么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更是基础中的奠基工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中养成,但同时也深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