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总以为自己已经教书多年,对教材已经很熟悉,见识过较多的素材,平时也尽可能选择自我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自我封闭的小圈里看不到外面精彩世界。去年有幸到江苏省天一高级中学参加他们举办的“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会,给我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一节看似很普通的课堂可以上得如此非同寻常。
  这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盐为课题的同课异构课型。去听课之前,我又把文本熟悉了一遍,本节课属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条理性强,看似很易上但又有难突破的课题。我自己也设想了本节课的几种可能上法:如果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课时又很紧,常规课采取讲授法和实验验证法,这样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若为展示课则让学生参与实验验证物质性质通过实验现象刺激学生感官,便于记忆,同时迎合现在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烘托所谓的 “探究气氛”;对于基础稍好且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已知性质设计可行的鉴别方案,然后去实验验证探究。仔细思考这些教学方案看似四平八稳,却总难有所突破。那么这次来自全国开课的名师会用什么方式展开这节课,会有什么样的精彩突破?
  来自江苏省常州中学的曹丽敏老师的一节课让我感觉像品尝一次陈年佳酿,欲久弥香,让我深深感受到名师的大气与智慧。
  江苏省常州中学曹丽敏老师课堂实录:
  上课引入:图片色泽诱人的桂花芋头和月饼。对于刚过去不久的中秋佳节必备食品,学生表现很兴奋同时又有点摸不着头脑,很快有同学反应过来了,这肯定与本节课有关系。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也为之一怔,在教材中确实说明碳酸盐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进一步追问:煮桂花糖芋头为什么加碳酸钠?利用它的哪些化学性质?加碳酸氢钠可以吗?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非常自然,知识获取在谈话式的课堂气氛中展开了。
  师生互动中讨论碳酸盐相关知识后,设计出不同验证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可能方案。
  师:想知道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吗?那就自己动手做做!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曹老师很少“引导”,她只是观察各个小组的实验方式、出现结果。任由他们争论结果差异,学生请她评判时,她轻轻反问你们的操作有差异吗?不同组别的学生又在一起探讨试剂用量多少、滴加顺序先后等差异原因,由不相信转为重新做实验实践,然后又出现恍然大悟的表情。所有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却又井然有序。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及差异,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探讨得出可行的检验、鉴别方法。整个过程曹老师好像游离在课堂之外却又有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指挥。学生在曹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文本知识设计出原本由我们教师预备在课堂讲授的鉴别方案,本节课的知识都通过学生的表达在课堂呈现,方案从学生中间走出是那么自然,一节课精致而又灵气四溢。
  看看时间还有2分钟下课,应该总结了吧?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理解,多完美的一节课啊。
  师:同学们请看!生:啊?!康师傅绿茶?学生又是一个惊奇:老师的葫芦里又要卖什么特效药。
  曹老师迅速倒出两份,然后分别加入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很快出现了不同颜色变化,快速检验出了两种物质。咦?!好奇妙啊,原来身边就有如此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啊!什么原理?
  生:老师红茶可以鉴别吗?红酒可以吗?奶茶可以吗?……叮铃铃……下课了,学生还在追问。
  师:方案还有很多,希望你们继续寻找、实践。下课!
  本节课给我很大触动,这位特级教师不仅有扎实独特的教学智慧,更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她让我们这些老师在思考,在拷问自己:我们的教学智慧很成熟了吗?是下功夫“备课”还是仅仅停留在“背课”了我们曾经一直怀疑高一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依据吗?是我们不愿意放手还是学生真的不会学习?!也让她的学生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更多可行的、实用的方法吗”? 曹老师的课在给学生一个又一个惊奇中不断引领学生去思考探究,没有枯燥的说教,学生却一直处于极高的兴奋状态,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究。
  按照评课规则,曹老师的课是一节不完整的课,开始觉得是这节精彩课的遗憾,几个月后,我不再为曹老师惋惜,因为我慢慢地品出这节课的不平凡了,这种“缺憾”正是这节课的精华所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时刻感受到: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再试试我一定可以解决,还会有更多的方法的,哪一个更合适呢?遇到新问题学生肯定不会慌乱,这种能力将使他们受益一辈子。
  这样一堂看似“不完整”的课、“不精致”的课却充满了灵气。真所谓教师“花未全开,却已香气四溢”,学生思维已绚丽绽放!
  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分类讨论
  江苏盐城市南洋中学姜洋
  分类讨论是高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和数学思想。它是指,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当对问题的对象无法进行统一分析时,需要将所分析的对象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分析讨论,最后再对讨论得到的各类问题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整个问题的最终结果。
  分类讨论题覆盖的知识面较多,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性和条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分类讨论的原则
  在解答分类讨论间题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两个条件,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两个条件为:(1)做到分类不重复,层次分明并根据问题的条件性质,尽量减少分类次数;(2)做到分类不遗漏,不进行越级讨论。
  四大基本原则为:(1)相称性原则:分类应相称,即划分后各子项外延的总和应与母项的外延一致。(2)统一性原则:分类时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即每一次分类都必须使用相同的分类依据。(3)互斥性原则:分类后的每个子项都是独立的,互不相容的。即分类后各个子项应做到相互排斥,不能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4)分层性原则:分类可分为一次分类和多次分类,一次分类是指被讨论对象只进行一次分类;多次分类是指先按某个性质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一次分类,然后将分类后所得的子项看成母项,再进行一次分类,直到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多次分类通常用在比较复杂的分类对象上。   二、分类讨论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明确讨论对象,即具体讨论哪个参数;第二,按某个性质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分类,分类时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统一标准;第三,逐一对各类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第四,归纳整理,对讨论得到的各类问题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整个问题的最终结果。
  (1)在函数中的分类讨论。
  例1设f(a)=a6-a3 a2-a 1。求证:对于任意实数a,都有f(a)>0。
  分析:本题是多项式求和问题,且每一项都为同底,此时可将本题与指数函数f(x)=ax联系起来,并结合f(x)= ax的单调性加以证明,而指数函数f(x)=ax的单调性与它的底数a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解:①当a=0或a=1时,f(a)=a6-a3 a2-a 1=1>0。
  ②当a<0时,a的奇次幂为负数,偶次幂为正数,则
  f(a)=a6 (-a)3 a2 (-a) 1≥1,即f(a) >0。
  ③当0<a<1时,指数函数f(x)= ax为减函数,所以a3<a2,则
  f(a)=a6 (a2-a3) (1-a)>0。
  ④当a<1时,指数函数f(x)=ax为增函数,所以a6>a3,a2>a,则
  f(a)= (a6-a3) (a2-a) 1>1。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任意实数a,都有f(a) >0。
  (2)在不等式中的分类讨论。
  例2已知k∈N,求满足不等式丨a丨 丨b丨<k的整数解组的(a, b)的解集。
  分析:此题直接给出解答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把k看做参数,整数解的组数直接与k有关,可设它为g(k),需要运用分类讨论从特殊情况入手,从中寻求出计算的规律,做出猜想,再设法证明其结论。
  解:①当k=1时,有解(0,0),即g(1)=1。
  ②当k=2时,有解(0,0),(0,1),(0,-1),(1,0),(-1,0)。
  即g(2)=1 4=5。
  ③当k=3时,有解(0,0),(±1,0),(0,±1),(0,±2),(±2,0),(±1,±1)。
  即g(3)=1 4 4×2=13。
  ④当k=4时,有解(0,0), (0, ±1),(0,±2),(0,±3),(±1,0),(±1,1),(±1,±2),(±2,0),(±2,1),(±3,0)。
  即g(4)=1 4 4×2 4×3=25。
  由此可猜想出:g(k)=1 4×1 4×2 4×3 4×4 … 4(k-1)。
  从而推得递推公式g(k)= g(k-1) 4(k-1)。
  总之,分类讨论是高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分类讨论的原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逐类讨论、分级进行,并不断加强学生运用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训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有些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化和各种等量关系的相互转换,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数学有实用,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设计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
江苏盐城市初级中学王玲玲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所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知识的衔接  1.从数的方面  小学学习的是算术数,即正有理数和零,初中数学研究的是有理数和实数。有理数和算术数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  1.物理实验是一种科学活动  物理学的发展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因此,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谓实验,即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控制,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同时,在尽可能减少干扰客观状态的前提下进行观测,以探求物质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而这里的物理实验,就是人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科学素养的概念,各国有不同的定义,解释也不尽相同.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是科学素养.这
摘要 于2019年对南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进行飞防作业,根据飞防的不同飞行参数及不同用药量对防治效果进行示范总结。结果表明,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担架机喷雾防治2次;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剂225 g/hm2,无人机防治2次(飞行参数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效果理想,
戴安邦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很多,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这些一般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生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我们要
摘要 有机物料还田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不同还田方式对于土壤培肥效果有所差异。本文从有机物料还田的生态涵义入手,分别探索了有机物料的科学还田方式以及在土壤培肥上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有机物料科学还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土壤培肥;固体废弃物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182-01 
初中物理是学生的启蒙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它是新课程中的生力军,它应当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新课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让每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强烈的使命感:让物理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功课,让他们在物理课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他们在物理课上感受自尊,获得自信.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
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同时具备难度和技巧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笔者在这些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不是被数学知识而困,而是被自己的主观因素所困.要想学生高中数学,学生必须能吃苦、脚踏实地、意志坚强.学生只有有了学习数学的毅力,才能在基础学习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2.教师教学因素  有很多学生爱上一门课程往往不是因为知
摘要 生物防治技术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本研究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运用于课程实践之中,针对前期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料、互动平台、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终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高。  关键词 生物防治技术;微课;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  生物防治技术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在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