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一轮课改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观察和分析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发现教学有效性仍有许多缺失。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矫治策略。
[关键词] 自主对话 有效教学
目前,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有专家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有专家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不管专家如何定义有效教学,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教学的有效性总是指向两个维度:第一,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学的效率。根据专家的观点和新课程理念,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解读是:一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指标;二是以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三是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四是以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关注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我校早在2008年就多批次去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南通等许多学校考察学习,学习他们有效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乐园。看到他们的课堂,内心有很大感触,感觉到以往课堂的落后,感觉到自己观念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
传统教学概念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专制性”独白式教学占有主导地位。通常教师作为权威,高高在上,享有言语霸权,而忽略了下面几十个同样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幼小头脑们。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里需要的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独白”,而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其根本途径便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或生生间的合作。平等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所想,从而教得更有目的性;学生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使自己的问题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回答。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展开优质的对话教学便是很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我自己也加入了课改的行列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师本对话,把握课堂核心价值
要上好一堂课,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恰当的确立课堂的核心价值。所谓课堂核心价值,是指一堂课中能够给予学生的成长最有益处的东西。它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整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课堂有了这个“纲”,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有了坚实支撑
二、生本对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用好教材,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某些细节上超越教材,提出更人性化和高效地解决方案。提高学的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至于如何践行:主要是让学生融入教材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在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指导,基本能完成各个子项目的任务,学生从中感受了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时,教师要适时地拓展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从书籍、报纸和网络等多种途径,质疑、解惑,在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时,获得发现和创新的体验过程。这样,学生渐渐地学会思考,掌握“把握主干,优化细节”的方法,能提出“批判性”的见解。
三、师生对话,激发头脑风暴,促成新的创造
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间最有效的双边活动。它在教学环节中与教师和学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输入――传递――反馈”又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师生间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也不是你问我答,而是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进行民主平等的沟通。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伙伴,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都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当然“问”得好不好,或者“答”得是否到位往往会成为这种对话教学方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师生对话。
以下是我上过的一节有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课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我想结合这些片段来讨论一下如何去发问。
为落实教学目标,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把浓度对速率的影响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浓度对速率影响得以解决,压强对速率的影响原因就自然水到渠成,因为改变压强实质也是改变浓度。实验验证中,学生采用硫代硫酸钠的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固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改变盐酸浓度进行反应,反之固定盐酸的浓度,改变硫代硫酸钠的浓度进行实验。在这里我又增加了一个设疑:取用等体积不同浓度试剂,浓度大的其溶质物质的量也大,那么通过前面的对比实验能否证明速率改变是由改变浓度引起的?学生表情从兴奋转向疑惑,由疑惑陷入深思,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速率呢?此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学生自己设计出了补充性证明实验,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再如,在高三一轮复习讲有关“二氧化硫的性质”课的教学中,涉及到酸性氧化物及还原性的性质,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将下列气体分别通入对应的溶液中,能否反应产生沉淀?简要说明理由。
(1) 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2)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3) 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4)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可谓是“一石起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众说纷纭。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几分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一下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采取:生生讨论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整班集体讨论探究(包括师生间互相探究)。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 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问好问题之外,怎样给学生创造问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由疑生问,同样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创设“会问”的好环境。
(一)我们的课堂急需“好问题”
好的问题是有目的的、有逻辑的、有层次的、有思考性的,它不会让学生哑口无言。好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它会让不同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从而产生催化的作用。要能问的好,首先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程度的估计学生可能的回答,从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对话过程中,时刻洞悉学生的思考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即兴的发问,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所以一般问题需体现四性:
1.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2.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若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3.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4.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教师应制造平等的“对话环境”。即使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发问,也应该给提问的学生以机会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讨论。因为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还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同样有着发问的权利。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成为倾听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环境。
(三)为学生自主提问创造“滋生环境”。一堂高质量的课不应仅停留在教师不断发问,学生热闹回答的层面上。究其原因,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思考问题,而是由老师搀扶着一步步地前行。如果老师中途放手,他会不会倒下?或是将来没有老师在的情况下,他能不能独自前行?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引导、帮助只是教师在学生刚起步时的辅助,但根本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们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主动想问题、提问题变得很重要。这是上面一节课没有能做到的,更是教师将来需要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书的另一半。”同样对于一堂课来说,教师也只是完成了课的一半,剩余的一半则需要学生来完成。只有师生互动起来,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教学才能深入学生之心。一堂好的课需要不断的打磨、需要不断的实践创新、更需要教师因人而宜的掌控。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丰富、最富有生命意义的舞台。要让课堂成为精彩的舞台,教师就得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起,使课堂焕发绚丽的色彩。当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应是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有时还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这些仍需要我们继续摸索和探究。
[关键词] 自主对话 有效教学
目前,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有专家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有专家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不管专家如何定义有效教学,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教学的有效性总是指向两个维度:第一,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学的效率。根据专家的观点和新课程理念,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解读是:一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指标;二是以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三是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四是以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关注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我校早在2008年就多批次去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南通等许多学校考察学习,学习他们有效教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乐园。看到他们的课堂,内心有很大感触,感觉到以往课堂的落后,感觉到自己观念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
传统教学概念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专制性”独白式教学占有主导地位。通常教师作为权威,高高在上,享有言语霸权,而忽略了下面几十个同样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幼小头脑们。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里需要的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独白”,而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其根本途径便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或生生间的合作。平等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所想,从而教得更有目的性;学生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使自己的问题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回答。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展开优质的对话教学便是很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我自己也加入了课改的行列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师本对话,把握课堂核心价值
要上好一堂课,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恰当的确立课堂的核心价值。所谓课堂核心价值,是指一堂课中能够给予学生的成长最有益处的东西。它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整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课堂有了这个“纲”,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有了坚实支撑
二、生本对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用好教材,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某些细节上超越教材,提出更人性化和高效地解决方案。提高学的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至于如何践行:主要是让学生融入教材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在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指导,基本能完成各个子项目的任务,学生从中感受了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时,教师要适时地拓展题目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从书籍、报纸和网络等多种途径,质疑、解惑,在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时,获得发现和创新的体验过程。这样,学生渐渐地学会思考,掌握“把握主干,优化细节”的方法,能提出“批判性”的见解。
三、师生对话,激发头脑风暴,促成新的创造
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间最有效的双边活动。它在教学环节中与教师和学生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输入――传递――反馈”又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师生间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也不是你问我答,而是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进行民主平等的沟通。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伙伴,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都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当然“问”得好不好,或者“答”得是否到位往往会成为这种对话教学方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师生对话。
以下是我上过的一节有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课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我想结合这些片段来讨论一下如何去发问。
为落实教学目标,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把浓度对速率的影响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浓度对速率影响得以解决,压强对速率的影响原因就自然水到渠成,因为改变压强实质也是改变浓度。实验验证中,学生采用硫代硫酸钠的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固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改变盐酸浓度进行反应,反之固定盐酸的浓度,改变硫代硫酸钠的浓度进行实验。在这里我又增加了一个设疑:取用等体积不同浓度试剂,浓度大的其溶质物质的量也大,那么通过前面的对比实验能否证明速率改变是由改变浓度引起的?学生表情从兴奋转向疑惑,由疑惑陷入深思,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速率呢?此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学生自己设计出了补充性证明实验,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再如,在高三一轮复习讲有关“二氧化硫的性质”课的教学中,涉及到酸性氧化物及还原性的性质,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将下列气体分别通入对应的溶液中,能否反应产生沉淀?简要说明理由。
(1) 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2)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3) 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4)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可谓是“一石起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众说纷纭。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几分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一下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采取:生生讨论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整班集体讨论探究(包括师生间互相探究)。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 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问好问题之外,怎样给学生创造问的环境,让学生能够由疑生问,同样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创设“会问”的好环境。
(一)我们的课堂急需“好问题”
好的问题是有目的的、有逻辑的、有层次的、有思考性的,它不会让学生哑口无言。好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它会让不同的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从而产生催化的作用。要能问的好,首先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大程度的估计学生可能的回答,从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对话过程中,时刻洞悉学生的思考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即兴的发问,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所以一般问题需体现四性:
1.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
2.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若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3.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4.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教师应制造平等的“对话环境”。即使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发问,也应该给提问的学生以机会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讨论。因为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还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同样有着发问的权利。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成为倾听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环境。
(三)为学生自主提问创造“滋生环境”。一堂高质量的课不应仅停留在教师不断发问,学生热闹回答的层面上。究其原因,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思考问题,而是由老师搀扶着一步步地前行。如果老师中途放手,他会不会倒下?或是将来没有老师在的情况下,他能不能独自前行?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引导、帮助只是教师在学生刚起步时的辅助,但根本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们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主动想问题、提问题变得很重要。这是上面一节课没有能做到的,更是教师将来需要不断思考、实践的问题。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书的另一半。”同样对于一堂课来说,教师也只是完成了课的一半,剩余的一半则需要学生来完成。只有师生互动起来,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教学才能深入学生之心。一堂好的课需要不断的打磨、需要不断的实践创新、更需要教师因人而宜的掌控。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丰富、最富有生命意义的舞台。要让课堂成为精彩的舞台,教师就得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起,使课堂焕发绚丽的色彩。当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应是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有时还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这些仍需要我们继续摸索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