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不断膨胀的网络和喷涌而出的网络舆情对党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及社会和谐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结合当前网络舆情的应对现状、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网络舆情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应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
  纵观网络舆情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它已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社会舆论格局,促发了网民的权力意识觉醒,但网络舆情的负面因素依旧存在,对社会发展造成威胁。政府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网络舆情工作高度重视,但仍存在着应对不及时、应对不主动、监管无序化、问责不到位等问题,对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维护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思想认识来看,政府官员对网络舆情认识欠全面。
  一是对网络舆情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正面回应不够。有的片面认为网络是年轻人的娱乐工具,有荒诞低俗甚至“很负面”的东西,所以在工作中仍按传统工作方法和模式行事; 有的对网络民意的关注往往停留在“高点击率”、“高关注度”、“大量跟帖”、“群体性”之类的问题上,而除此之外大量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处理;有的是对网民反映的问题,特别是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等问题,不择手段地进行“删帖”,甚至一味排斥、打压,不少网络举报人因此获罪,使一些网民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网上举报的积极性。二是视网络舆情为民意的全部,对网络舆情过度依赖。盲目迷信网络舆情功能的强大,要求对网络舆论全面放开,不加干涉,听任网民发表观点,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网络舆论失控,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舆论混乱。
  (二)从管理体制来看,“双轨统一分级管理制”实行中存在不足。
  我国现行的网络管理体制是“双轨统一分级管理制”,即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同时参与,中央、省属、外宣媒体都参与地方网络市场的竞争,使得整个网络媒体结构多元化,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化,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齐抓共管的现象,造成了网络舆情信息重复搜集、分散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而且在机构设置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首先,虽然某些地方政府部门都设有网络舆情监测中心、站点,但很少设立应急机构,所以发生突发事件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而应对迟缓。其次,设立的机构间还未形成完整对接的严密规范的系统,内外协同联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区县以下的网络舆情监管站点有虚设形象,从监测人员的配备到其文化素质及政治敏感度等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都还达不到现实要求。
  (三)从机制运行来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不系统。
  网络舆情信息的庞大、变化的突发及影响力的强大加大了政府应对工作的难度,要保证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就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来看,虽然在实践的基础上已逐渐对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整个工作机制还未达到系统化的要求,如存在工作流于形式,人为因素作用较大;缺乏主动引导,依旧采取封堵舆论的方法;缺乏应对预案,透明性不高、应对失当等问题,使党和政府经常处于被动和被质疑的局面。
  (四)从法律制度来看,网络监管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对互联网的立法还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等,它们的颁布对我国网络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法规较零散,不够系统,有些法律较为陈旧,已无法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缺少外在的法律约束不仅降低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身处网络群体中,“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助长了网络暴行的蔓延。
  三、实现网络舆情科学应对的对策
  (一)提升网络舆情治理理念。
  首先,增强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产生媒介信息的能力。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政府官员需要学会运用官方网站、媒体网站、网民留言板、官方机构或官员个人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发布和意见沟通。让“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成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职责要求,使网络成为了解世界、掌握资讯,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
  其次,强化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一要强化占领舆论阵地的责任意识。各级政府官员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的政治优势和思想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正面宣传,扩大主阵地的影响力。二要强化把握舆论导向的责任意识。政府要努力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用主流媒体的声音占领网上新阵地,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多样化的思想热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三要强化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意识。政府官员要利用好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
  (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制。
  1、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机构科学化。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常态,各级政府应该设立网络舆情常设机构来保证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常规性与延续性。从长远发展和管理需要来看,需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常设性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进行垂直管理。而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应对,需设立网络舆情应急机构。它是在其常设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临时机构,由宣传部门、职能部门、公安部门、信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办公厅等成立领导小组。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和问题,还应组织成立“顾问团”。为避免出现应对失误,可聘请权威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公共危机处理专家等组成“顾问团”。   2、促成内外协同联动管理。
  跨时空性是网络舆情与一般社会舆情的重要区别。网络舆情可以瞬时由一点辐射到地域上处于极度分散的广大受众,从而引发舆论狂潮。因此,政府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就要努力促成内外协同联动管理。体制内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应在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信息共享及部门间协同工作体系,以便统一调度应急所需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权力资源和经费资源等,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政府需做好更多行业和网民自律的宣传,通过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为其提供保障,最终形成“网络主导、官民联动、上下互通、快捷通畅、条块结合、密切协作”的立体式、全方位网络舆情快速反应体系。
  (三)健全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的研判机制。
  网络舆情研判是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关键环节,需要确定一套科学的研判流程。这包括:初步筛选--深入分析--综合判断--报告写作。初步筛选,即要将预设的目标舆情或热点舆情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来。主要通过建立归类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和图表呈现的方式来筛选。深入分析,即探究这些有价值的舆情的生成发展规律,找出其信息来源、传播路径、利益诉求和网民参与动因等,分析舆情走势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综合判断,即结合初步筛选与深入分析的结果划分舆情危机等级,提出方案。报告写作,即通过对网络舆情定性与定量的判断,最终要形成相应的网络舆情报告,做出规律总结和研判结论。只有确立严谨的研判工作流程,才能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
  2、建立系统的预警机制。
  首先,根据研判结果确定预警等级。将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划分为:非常态的轻警告(IV级,蓝色)、警示级的中度警情(III级,黄色)、危险级的重警情(II级,橙色)、极度危险级的特重警情(I级,红色)。其次,建立预警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与纵向体系。相关的中央到基层的各工作网点,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使预警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建立政府到公众的立体体系。政府是预警的主体,社会中介组织是沟通与反应民意的重要组织也可承担预警的责任,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或理论支持,而社会公众是网络舆情最初感知的社会主体。三是建立网上到网下的双层体系。在预警工作中,既要密切关注网上舆情的发展变化,也要通过了解网下社会的动态,适时调整方案,提高预警能力。
  3、建立完备的引导机制。
  政府需实现引导途径多元化。通过借助网络发言人、网络留言板、官方机构与官方微博、网络评论员等进行舆情引导。具体注意事项:一是完善网络发言人机制。借鉴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和制度,坚持“说明大事,说细实事,说透难事,说清坏事”的引导原则。二是制度化回复与办理网民留言。成立固定的工作机制,明确办理机构和流程;组建网络留言督办处,真正做到“件件有回复,件件能落实”。三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网评队伍,是将网络舆情引导好的重要组织措施。
  4、建立高效的处置机制。
  首先,实现案情处置程序化。通过科学的计划制定,完善的部门协调,充分的人财物保障,可将网络舆情案件的处理从非程序化的决策过程,变成程序化的决策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有关部门的响应时间。其次,加强对相关官员的问责力度。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对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政府官员进行问责。最后,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后,要对危机情进行系统反馈和评估,从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以不断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
  (四)加快推进网络监管法制化。
  1、尽快制定一部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监管法》。对网民正常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界定,以规范其信息识别、发布、传播等行为,切实保障其正当的权利;对网络平台、网站、网络中介的职责进行合理的规范,加强对微博、社区网站等的有效管理;对政府监管的职责、监管的标准和方法作明确的界定,使政府互联网监管规范化。
  2、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凡现行法律体系中与互联网相关且仍然适用的,应当保留;对已经不再适用的,应及时予以废除、修改和完善;凡现行立法不能涵盖的事项,要進行补充立法。从而形成一个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自律规范共同构筑的我国信息网络安全规范体系。
  注释:
  邹庆国.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7-148.
  新华网.中国互联网期待在法制监管“度”上展现智慧.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16/c_12888614.htm.
  邹庆国.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6.
  曹劲松.政府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研究.领导科学.2010(5).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情报杂志.2009(11).
其他文献
1,4-二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具有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分子中的骨架单元,也是一类有机合成和材料合成领域的重要合成砌块,因此其立体选择性合成备受关注。过去的十年里,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已成为一种高效构建1,4-二烯的策略,主要包括炔烃的氢化烯丙基化反应、1,3-二烯的氢化烯基化反应、以及烯基/烯丙基交叉偶联反应等。但是,这些合成方法通常主要得到热力学稳定的反式1,4-二烯类化合物,如何高效构建热力学较为不稳定的顺式1,4-二烯仍然存在挑战。同时,烯烃的立体选择性构建一直是合成化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
目前,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普遍存在,致病性微生物对人类甚至公共健康卫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证食品的品质安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食品中添加一定的防腐剂,虽然防腐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但是防腐剂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影响。通过将抗菌剂掺入聚合物基质制成抗菌食品包装材料,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并延长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期限。传统的抗菌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抗菌剂的不可逆
电纺丝参数,最终合成了HAp分布较为均匀且具有良好的平行排列的HAp/PMMA纳米复合纤维,其直径约为1μm。将复合纤维研磨后得到形貌保持不变、长度分布较为均匀的短纤维,与微纳米二氧化硅按一定比例填充到树脂中,探究填充料不同比例含量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力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硅基复合树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HAp/PMMA纳米复合纤维能有效提高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与对照组相比其压缩强度提高了12.5%,弯曲模量提高了11.5%,弯曲强度提高了14.4%。但纤维填充量超过5wt.%时,力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物理屏障,使人体能够出汗并保护其免受外部物质的侵害。皮肤损伤后的伤口敷料需为伤口创造有效的屏障,平衡伤口的水分环境,在物理性保护伤口和加速伤口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二种皮肤”的功能材料防水透湿膜,可防止液态水渗透,但允许水蒸气/空气通过,广泛用于防护服、精密电子、化学工业和医疗设备。但由于生物相容性差,用于皮肤敷料的研究还比较少。与常规伤口处理材料如棉、亚麻等相比较,防水透湿纳米纤维膜具有孔结构易于调节,有出色的伤口保护和水分管理能力的特点。因此,
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是近几十年发展的一种新型有机材料,主要由C、H、B、N、O等元素通过共价键作用连接形成。由于其结构可调控,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高等优点在异相催化,气体吸附,超级电容器,光催化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然而,研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电活性以及选择性吸附功能的有机多孔聚合物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两类新型芳族杂环多孔聚合物即卟啉基共轭微孔聚合物和三嗪基多孔聚合物,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探究了不同聚合物微观形貌和多孔性能,并研究了其在能源存储和碘吸附方面的应
海洋生物的污损给船舶和海洋设施带來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抑制生物体附着的传统方法依赖于含有或释放杀菌剂的涂层,尽管它有效地减少了海洋污染物,但是毒素的释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由于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都是首先由有机分子(例如蛋白质)等在不同材料表面吸附形成一层有机基膜为基础不断发展的,因此研发抑制有机基膜形成的环境友好型防污涂层已成为海洋防污的关键问题。
  目前,亲水性涂层因其能产生水合屏障从而具备抵抗初始蛋白质粘附的能力,成为了抵抗生物污损的有效策略。聚乙二醇和两性离子聚合物是最广泛使用的两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均一可调的孔径尺寸、多元化的骨架组成和丰富的孔道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传感、能源存储等领域。自1992年美国Mobil公司首次报道M41S系列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以后,二十多年来,介孔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氧化物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氧化物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但是,目前制备的介孔氧化物多以块材为主,其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块体材料低维纳米化,是一种提高材料比表面积和界面反应活性位点的有效手段。将介孔结构和纳米尺度相结合,综合物理、化学
摘要 和谐社会建设是21世纪我国一项系统而伟大的工程,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人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言,是一次突破和转变。确立和谐社会的管理价值,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管理价值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一、和谐社会的理念和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
期刊
摘要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当前我军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树立科学的传统文化观,实现传统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的有机融合,对于我们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先进军事文化 融合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课题之一。我们就以“民本”向“人本
期刊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 用什么样的价值体系来教育和武装五年制大专生, 是相关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五年制大专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十七大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