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开发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创客”概念的提出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使高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弊端,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制约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14-5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6-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世界范围内的高校教育掀起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热潮。英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源地,一直重视创新能力相关方面的研究;美国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提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体系;我国高校也开始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教育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既定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创造性思维,开发具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提出具有价值的方案的能力。而“创客”一词源于“Maker”,是指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创意、设计努力转变为现实的人群。当代大学生就是“创客”的主要群体,高校应该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这比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在高校的基本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渠道。精心安排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其人才培养定位也逐渐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桎梏。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各种基础理论和知识较为扎实和系统,但创造性与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精神缺乏。具体表现为缺乏创新的意识、思维和毅力。许多大学生发现问题后,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强烈的求知欲,被动接受或者牢骚抱怨,却不去思考如何改变;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丰富,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充满想象力,思维活跃敏捷,随时会迸发灵感,但是,很多人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灵感昙花一现,不去努力将这些创意付诸实施,满足于现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此外,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动手跟不上动脑,创新实操技能较差,同时又缺乏创新毅力,往往创新开始时热情高涨,一旦遇到挫折与困难,就轻言放弃。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发展
  管理在企业中具有先导性、约束性、规划性,在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及战略规划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同阶段企业管理的演变促使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涌现,也需要大批具有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管理教育于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起步较晚。但是,实践证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接触社会,对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管理素质,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和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管理类课程,而且随着专业界限的逐渐模糊,以往不开设管理类课程的专业,诸如计算机、建材、机械、化工、土木、化学等,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已经开设了管理类的选修课程。
  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培养的管理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必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对高校来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责无旁贷。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与制约
  课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技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扩招所导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也驱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高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与能力。然而,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存在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忽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较为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程讲授中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讨论的现象,学生在这种理念的教导下,被动的接受、复制知识,很少积极思考,墨守成规,束缚了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其创新意识薄弱。
  2.传统教学内容的制约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知识高速发展,需要能够迅速掌握前沿信息的人才。但是,高校现有的管理类课程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较早期的理论与观点,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反映出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出于很多原因,教师选择的教材长期不变,教案中也不能及时反映新的观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也往往是多年之前的企业案例。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难以为当代社会服务,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
  当然,新的信息还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和寻求,不能单纯依赖课堂教学,高校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知識、观点,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互相讨论,在对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补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
  调查中发现,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任课教师表示,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在有限学时的课堂教学中以重点部分的传授与讲解为第一要务,也很难有时间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尝试。但是,这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课程趣味性、互动性不强,学生更无法体验到学习到的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学习仅仅为了应试,难以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
  此外,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存在知识点重复的问题,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相通性,某个章节的内容可能会在多门课程中有所体现,这就导致学生对重复讲解的知识点的厌倦,影响其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求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从整体上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与优化。对于重要的内容或者教学难点需要进行透彻的讲解,不能一带而过,这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无法进一步培养其认真思考的能力。如此种种,学生根本达不到“活学活用”,创新与提高就更加无从谈起。
  4.传统考核方法的制约
  目前,高校管理类课程考核仍然大部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各种题型的设计也比较传统,考核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的客观题较多,而真正考核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运用的主观题相对较少。传统的考核方法使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死记硬背,无法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及应用的目的。这必将挫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教师应该对大学生的兴趣、偏好、思维方式等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勇于改革,通过考核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5.传统教学体系的制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单纯地考察学历、成绩等表象,而是对于其实际操作能力及技术能力更加看重。企业要求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掌握管理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企业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可行的解决建议。然而,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管理类课程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系中安排的各种实习、实践的学时较少,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现场,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法训练其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企业对于合格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探索多种方式的校企交流与合作,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此外,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授课教师队伍也应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保持教学梯队的稳定性,形成核心教学力量,通过传帮带培养后备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使其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相匹配。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企业教师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开设创业管理等课程,以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逐渐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向转变,并在多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科性质,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体系等方面探索改革的途径,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晓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0):112-114.
  [2]刘玉梅.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举措[J].职业教育,2012(2):153-154.
  [3]邓勤.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29-32.
  [4]张桂花.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35-36.
  作者简介:
  李卉妍,女,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教师、副院长,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
  王浩,男,硕士,讲师,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项目管理专业,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
  管玉梅,女,硕士,副教授,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其他文献
电视作为时代艺术,影响越来越广泛。小小屏幕成了最大的舞台,它每天在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既可以成为公益,也可能成为有害社会的消极因素。对此,我们负有很大责任。中日电视艺
【摘要】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光伏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和探讨。本文介绍了部分高校光伏专业建设的情况,并结合目前光伏岗位需求现状探讨光伏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光伏专业 课程建设 光伏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5-01  一、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中国光伏产业产业规模迅速增
作文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复杂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者有如鸟之翼,车之两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教给小学生思维方法,加强思维训练,就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
用于无线通信的功率放大器,绝大部分使用GaAs,只有很小一部分使用LDMOS、硅双极技术和SiGeHBT。本论文设计的功率放大器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使用TSMC0.18μmCMOS混合信号工艺,
【摘要】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运用到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化学技术》的教学改革之中,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中医药高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特色需求、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而研发的以校为本的课程.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学校普遍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这就意味着在
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
“淡进旺出、阶段推进、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教学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解决了旅游企业周期性的临时用工需求,是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健全机制、融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双边互动既需要双方的积极思考,更需要主动参与.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它的基础性,它的“百科之母”的重要性,无不对语文老师在教学双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