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由裴斯泰洛齐1800年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这种教学体制一经提出,不仅对当时解决学校经院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弊端有很大推动作用,后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对现代学前教育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内容等的改进也意义重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学前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学说,一般认为, 其主旨和核心就是要求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实践都符合人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和特点协调一致, 既不脱离或违反受教育者的心理, 又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要把心理学的知识充分、有机地融合、渗透、应用于教育活动之中。
教育心理学化是西方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思潮,它的提出为十九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单来说,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上升到科学的水平,把科学教育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使教育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进程,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不是硬性的填鸭和死记硬背。
2.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历程
1800年,裴斯泰洛齐在《方法》一文中指出:“我正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本性、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协调起来。”首次明确的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这一思想,指出教育应该契合人的心智本性。后来,赫尔巴特在裴斯泰洛齐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化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教育大部分的缺陷在于缺乏心理学,教学过程应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为基础。赫尔巴特把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学校系统,渗透到所有教育理论中,是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的典型代表。而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就是福禄贝尔,他提出发展性教学原则,指出教育应顺应自然,极大地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内容。随着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十九世纪掀起了一场教育心理学化的运动,涌现出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心理学化的倡导者,为教育的发展和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实施方法及意义
1.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本性
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有规律、可发展的潜能,教师只有探索和遵循这种规律,才能达到教育应有的目的,所以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性。
2.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应在开展广泛的基础课程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从客观事物和人的心理过程中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以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教学内容以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
3.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育学艺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与自然活动规律相协调。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基础,所以要把直观性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教育学进一步适应人的本性和心理发展特点。例如,教学方法要以有利于儿童本性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要力求简易, 以便使普通的父母和教师都能掌握和运用;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 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行结合等等。
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接受教育,还要适应儿童的心里时机,尽量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使他们懂得自我教育。
三、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对现当代教育的其启示
1.教育内容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当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把复杂的内容建立在简单的内容的基础上。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儿童主体性,注重在游戏中使儿童获得提升,激发儿童潜能,引导儿童自主探索,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而不是我国时下盛行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教学模式,不注重儿童的接受能力,只顾追赶教学进度,更不是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只喊口号,只靠无尽的做题和施压。
3.教学行为
在教学行为上,要理性对儿童,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恶意批评体罚学生。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中的一种,是通过别人的赏识让被赏识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孩子自己欣赏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认识自己的价值,樹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
4.教学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教师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和当下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并结合教学实践,实现教育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学生最佳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是当下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德明.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J].教育研究.1982.(10)
[2]陈明霞.裴斯泰洛齐教育的人性化和心理学化[J].福建教育学院报,2005(7)
[3]陈火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启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报,2005(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学前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学说,一般认为, 其主旨和核心就是要求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实践都符合人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和特点协调一致, 既不脱离或违反受教育者的心理, 又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要把心理学的知识充分、有机地融合、渗透、应用于教育活动之中。
教育心理学化是西方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思潮,它的提出为十九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单来说,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上升到科学的水平,把科学教育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使教育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进程,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不是硬性的填鸭和死记硬背。
2.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历程
1800年,裴斯泰洛齐在《方法》一文中指出:“我正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本性、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协调起来。”首次明确的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这一思想,指出教育应该契合人的心智本性。后来,赫尔巴特在裴斯泰洛齐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化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教育大部分的缺陷在于缺乏心理学,教学过程应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为基础。赫尔巴特把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学校系统,渗透到所有教育理论中,是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的典型代表。而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就是福禄贝尔,他提出发展性教学原则,指出教育应顺应自然,极大地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内容。随着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十九世纪掀起了一场教育心理学化的运动,涌现出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心理学化的倡导者,为教育的发展和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实施方法及意义
1.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本性
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人生来就具有一种有规律、可发展的潜能,教师只有探索和遵循这种规律,才能达到教育应有的目的,所以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性。
2.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应在开展广泛的基础课程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从客观事物和人的心理过程中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以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教学内容以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
3.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育学艺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与自然活动规律相协调。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基础,所以要把直观性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教育学进一步适应人的本性和心理发展特点。例如,教学方法要以有利于儿童本性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要力求简易, 以便使普通的父母和教师都能掌握和运用;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 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行结合等等。
4.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不仅要让儿童接受教育,还要适应儿童的心里时机,尽量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使他们懂得自我教育。
三、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对现当代教育的其启示
1.教育内容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当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把复杂的内容建立在简单的内容的基础上。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儿童主体性,注重在游戏中使儿童获得提升,激发儿童潜能,引导儿童自主探索,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而不是我国时下盛行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教学模式,不注重儿童的接受能力,只顾追赶教学进度,更不是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只喊口号,只靠无尽的做题和施压。
3.教学行为
在教学行为上,要理性对儿童,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恶意批评体罚学生。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中的一种,是通过别人的赏识让被赏识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孩子自己欣赏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认识自己的价值,樹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
4.教学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教师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和当下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并结合教学实践,实现教育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学生最佳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是当下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德明.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J].教育研究.1982.(10)
[2]陈明霞.裴斯泰洛齐教育的人性化和心理学化[J].福建教育学院报,2005(7)
[3]陈火平.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启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