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的境遇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绘画空间呈现方式与传统展示有实质性的区别。本文从传统绘画展示方式切入,将绘画外部呈现空间作纳入审美范畴,探讨了丰富多样的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方式。进而对当代绘画作品、展览场地及呈现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出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方式的特点:记录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公共性。
  关键词:当代绘画;呈现方式;境遇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35-03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绘画作品内部空间与展示空间(场)、展示地点(所)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科技文化迅速发展,使人们对艺术品及其展示空间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作品展示空间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当代绘画艺术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创设展示方式。展示地点也由博物馆、美术馆会,扩展到综合展览馆、工厂及其他公共场合。
  一、绘画空间展示方式概述
  (一)古代绘画的空间展示
  早期绘画,由于宣传宗教信仰的需要,大部分绘制于教堂两侧墙面、天顶或琉璃窗上,通过历史人物、宗教故事,警示和教导人们。另一部分绘画作品(如肖像画、静物画)悬挂于室内,一方面歌功颂德,另一方面装饰和美化住所。此时绘画作品是建筑(展示地点)的附属品,展示地点是固定的场地。
  (二)现代绘画的空间展示
  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主义运动,使绘画流派发展出两条路线:塞尚派的“形式化”路线和杜尚派的“观念化”绘画流派。前者通过野兽派、立体派和抽象派的演变,发展出极简主义;后者通过达达主义、波普和行为艺术蜕化出“观念化”的概念艺术。上世纪80年代,由于艺术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西方涌现出回归具象的现代绘画潮流。绘画无论在工具、材料和技法上,还是在形式、题材、内容和展示空间呈现方面,都已完全不同于传统展示方式,出现空前的多样化形式。
  (三)绘画的当代性展示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绘画面貌国际化、多样化,题材、形式的变化又催生出绘画空间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教堂、现代博物馆和私人住宅都可作为作品展示场所,逐渐成为绘画作品的一部分,供人们欣赏。
  处在试验探索期的中国当代绘画,受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经历了从反叛到被普遍接受的艰难历程,逐渐显现艺术家个性、观念和形式语言,形成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波普主义等多个艺术流派。它们常常独立为一个时期的艺术主导,体现着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在精神内涵方面,也体现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
  (四)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绘画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当代绘画不是现代派绘画,它是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由于艺术家置身当前文化环境,他们的作品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受科学的影响,当代绘画也逐渐扩展到对自然界物质形态图像和积淀于人类深层经验中的心理图像表述于二维平面后所蕴含的构成学问题的类似数学的纯抽象研究。
  当代绘画展示空间被称为艺术创作的第三空间,即信息物化、信息视觉化了的空间。它从单元空间进入到真正的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空间,成为超越国家、名族的世界文化共同体,通过交换的展示环境,多角度的展示空间,特定的展示平台,利用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使艺术家、作品与观者三者角色有效连接,角色互换,相互交流。詹妮弗·巴里特的作品《迷失于夜晚的游泳人》(图1),通过将四张尺幅相差不大的绘画作品通过不同寻常的摆放方式,利用当代绘画与空间巧妙结合,在展览中将绘画作品边缘与水平线高低配合,传达艺术家创作思维和策划展览方的再创造力。
  二、作品内部空间与展示呈现空间
  空间(space)是在预先设定的点或形象之间的间隔或可测量的距离。空间的重要性基于它的智能。①立体形态所构成的空间感是指因现实立体形态的存在,其周围的虚体所显现出的空间感受。
  (一)画面内部空间与作品展示呈现空间
  画面内部空间是作为一种错觉而存在的空间感觉,而作品展示空间是现实空间——几个略有区别的物象组合一个或多个整体形象的空间形态。展示空间的要素很多,首先是大小关系:如观者不动,空间不变,作品呈现出与观者的距离相符的比例所产生的空间感就不同。其次是位置关系:对象的位置依据作品与地面的关系来判断。画面内部空间的呈现,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语言来体现。而作品展示呈现空间是作品以外的空间展示环境的延伸。观念性的绘画作品常以非博物馆形式呈现,这种呈现方式与作品构成有机的整体。
  (二)当代绘画的空间展示地点
  美术馆是绘画作品最主要的空间展示呈现方式,它的特点是重展览而轻陈列。在我国,以举办个展或者流动的展览为主,在国外,美术馆主要按艺术史的序列固定陈列藏品。为了丰富美术馆的功能,现代的美术馆,在固定陈列之外,还开展并变换专题展览。公共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和画廊大量出现,艺术机构的层出不穷,使得绘画展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私立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是一种新现象。“艺术中心”和“替代性空间”为当代艺术提供特色性展示场地,是对博物馆空间的有效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艺术展览。北京798艺术中心和通州艺术中心就是很好的展示地。伴随艺术中心的发展而出现的“替代性空间”:厂房、仓库,不仅适应于视觉艺术,也适应于电影、舞台艺术等领域。
  三、当代绘画空间展示方式的特点及成因
  当代绘画展览方式很多,如:单项的和综合的、主题性的和非主题性的、商业宣传式的和文化交流式的。展览由一个单一的、主题为先导的方式走向成熟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观念表达、呈现形式的丰富以及现代环境艺术的进步,使当代绘画在空间呈现方式上具有记录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公共性特点。
  (一)作品展示呈现空间的记录性   古典绘画的记录性,一般通过作品自身形式和内容得以体现,其外部空间形式,实质上是对作品叙事性和文学性的辅助,多以固定的方式出现,如教堂壁画。传统绘画的展示空间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只在展现风格上有所区别。当代科技语言的广泛运用,行为方式和媒介的多样性应用,丰富了记录再现现实的艺术手段和方式。时代不同,记录方式上也存在语境和内涵的差异。当代绘画秉承了叙事的传统,但它把叙事发展到新的阶段,重视怎样记录。作品的价值不在于记录事物本身,其视角、技术、呈现方式成为决定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画家在叙事过程中的创造性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当代绘画是生活的化身,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及环境的方方面面,在承载现实的同时,也记录了当代艺术与生活、社会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必须通过作品的特定空间呈现方式才能得以体现。
  (二)作品呈现展示空间的偶发性
  艺术家与时代的互动、与他人的互动、与科技技术语言的融合是当代艺术的综合特征。一幅绘画作品往往是一个时空的缩影。空间的内涵有时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展示空间呈现方式的不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而是一种艺术生活,可以吸纳不同领域的艺术。在偶发艺术的展示上,由于视角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空间感应。由于展示地点扩展到广场、工厂及私人住所,这些场所也多为艺术家设计创作的结果,具有偶发性。以波洛克为例,他进行的偶发艺术创作,自由澎湃,而他选择的展示空间是自己在偶发性创作时的场地,多半是自己的工作室等(如图2)。偶发性还体现为展示环境(地点)的开放和可变。当代绘画的外部空间——作品呈现空间,是一个暗示性的场景空间,虽然它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在空间叙事中和画内空间同等重要。②
  画面空间对作品本身产生“退让”与“刺激”作用,使之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然而,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品不能从背景的“退让”中获得展示效果,它们需要场馆与作品产生互动,通过空间对作品的反向刺激达到更为充分的展示效果,如:蓬皮杜美术馆中的绘画作品,其摆放位置和地点比刺激绘画本身更能充分传达艺术意义。因此,作品的呈现空间被赋予了极大的弹性、自由度和偶发性。作品呈现空间的偶发性为当代绘画的展示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也使得展示空间与其展示的绘画作品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三)作品展示空间呈现的公共性
  当代绘画对呈现空间的拓展,由私人空间转变为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从空间形式上讲,当代绘画不再拘泥于平面绘制手法,与雕塑、装置结合,亦向城市空间扩展,企图占领城市的特殊公共空间,以涂鸦方式在地铁、街角、画家村和贫民区里自由发挥。这些作品对架上绘画的空间表现也产生了影响,如壁画式的构图、密集性的形象等,使我们感受到当代绘画的不同视觉效果。周·库克作品《钉子人》,在布满钉子的木板上用丙烯绘画,尺幅巨大加上钉子密集,视觉性效果极佳,放在广场上展示,更显现了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的公共性特点(图3)。
  那些殿堂艺术、收藏宝库未能实现作品呈现的公共性使命。现代艺术强调沟通,强调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把公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作品的呈现空间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主动积极的角色,需要进一步扩大公益教育的社会阶层,打破作品与社会大众的隔膜,这种公共性的展示空间呈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在当代语境下,作品的呈现空间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与建设的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艺术的包容性和无国界性,它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作品像大众展示的过程实际也是公共性的实现过程,这昭示着当代绘画的空间呈现已从被动的展示转向了主动的引领,由幕后转向前台。
  (四)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方式的多向性
  当代绘画的在空间展示呈现的多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展示呈现多向性。首先,画面由二维向三维方向发展,画面质感、肌理等得到充分展现,艺术家可运用可塑性的物质材料,增强画面层次空间感,提升艺术效果。如安赛姆·基弗(Anselm Kiefer)作品《献给无名画家》(如图4),为了强调土地的纹理,在红色、焦黄与黑色掺入稻草,使其绘画的三维空间得到充分展示。其次,绘画与实物相结合所体现呈现方式的多向性。当代艺术家将生活中常见实物与自己创作相结合,这充分体现当代绘画呈现方式的多向性,如阿图罗·杜克罗斯作品“La Gran Utopia”(如图5),艺术家将已绘画的帆布上加上一台显示器,且显示器正播放广告影像,这种通过动态影像和静止绘画组合的展示方式在当代绘画中屡见不鲜,足以说明当代绘画呈现方式的多向性。
  2.展览地点、位置的多向性。艺术家根据作品需要,在创作时就已将展览场地视为作品的一部分。地点的多向性能充分体现艺术家的艺术倾向。由于创作环境和绘画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在当代绘画作品的展示空间呈现上表现出多向性,是对传统绘画展展示方式的超越。观者可以进入到多样的场所进行观看和欣赏摆放在不同位置的绘画作品,也能深刻体会到绘画作品空间呈现的多向性。
  此外,艺术家希望通过展示方式的多向性表达自身对时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展览策划方希望通过多样化展示设计传达展览目的。一旦真实性的标准不再适用于艺术生产,整个艺术的功能也就天翻地覆。③当今社会政治环境也对艺术家进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只有通过绘画及其呈现方式的多向性引起人们对创造本质形态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也只有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多向性地呈现,才更容易传达人性的本质,促进当代绘画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论
  当代绘画的外部展示空间与画面紧密联系。外部空间作为当代绘画作品的外化形式已成为审美的对象,直接关系到当代绘画作品展览的成功与否。绘画的表现自由度越大,空间呈现方式就越显得重要。借助外部空间展示环境实现艺术价值是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绘画的展示空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呈现空间的地点、位置和形式上丰富多样,具有公共性和记录性特点。社会的发展,使当代绘画空间展示形式正朝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注 释:
  ①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6.28.
  ②Hugh Honour and John Fleming. 世界艺术史[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846.
  ③瓦尔特·本杰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79.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品词包括介词和副词。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是表示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词类。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意义的词。本文依据意象图示、Lakoff的隐喻等理论来探讨含off的动词短语语义范畴由基本义向外拓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品词;多义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02-02  一、意
期刊
摘 要:作家对于美的追求赋予了散文作品无限的生命力。散文形式自由、写法灵活、选材丰富,因此对于译者来说,要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对原作音律、形式、意蕴方面美的再现实属不易。本文以夏济安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实现散文原作的美感再现。  关键词:散文翻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音美;意美;形美;美感再现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之一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借助叙事者凯茜的回忆触及克隆人的内心世界并再现其生命历程。小说中意义繁丰而方式隐曲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命运反讽、制度反讽贯穿始终,体现了人类对克隆人的无情压迫以及隐藏其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霸权构建,彰显出显著的批判功效。反讽消解了文本的表相,促使读者识破事实的真相、作者对荒谬现实的体悟和客观的价值判断,进而激励人类进行自我反思并关注弱
期刊
摘 要:语篇转喻是将认知语言学思想应用于文学鉴赏的崭新视角,认为文学作品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现象。本文旨在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对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进行剖析,为中西方诗歌意象分析提供全新视角。  关键词:语篇转喻;李清照;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97-03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
期刊
摘 要: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压迫、欺凌、同时又充满正义和反抗的“纠结时期”。在那个时期,黑人不仅毫无地位,甚至可以随意被杀害,何况是黑人女性。换而言之,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由于种族和性别,在当时那个以白人为主导,以南方淑女神话为信仰的社会现实下,何谈立足之地。然而,时代总会造就出勇士,哪怕,这位勇士手中没有刀剑,只是用锋芒的笔尖在与黑暗和冗长的夜勇敢地作战。爱丽丝·沃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初
期刊
摘 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运用讽刺手法将小说主题——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即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主要目地的婚姻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讽刺手法;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89-03  讽刺是简·奥斯丁
期刊
摘 要:《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史专著,作者以音乐创作、音乐理论与思潮的历史发展及其风格和观念的演进变迁为主线,将广大音乐家在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曲折发展历程,以丰富的史实和大量首次披露的史料为依据,对新中国音乐史上若干重大而敏感的历史事件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历史功过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写作特点;史料价
期刊
摘 要:本文系《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的书评,在此书评中笔者通过分析作者在每章对年鉴学派各个时代史学成就的描述,概括出了年鉴学派的史学贡献。本书评还涉及了对作者的介绍、作者的写作目的、此书论证逻辑结构的分析以及笔者对此书和年鉴学派的评价。  关键词:彼得·伯克;年鉴学派;评价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022-0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毕业论文改革的政策依据和部分高校改革的现状;再次结合安庆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了毕业作品的改革行动和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行动;第四,分析毕业论文改革的具体成效;最后,对论文改革行动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作品;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约翰·密尔是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论自由》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中的自由理论体系。托马斯·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晚年以《无名的裘德》开拓了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哈代文学创作的思想受到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深度影响,这在《无名的裘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认真探究《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哈代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自由理论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