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与方式探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检察院原来所辖的反贪局、反渎局被新成立的监察委吸收。至此,公诉部门和民行检察部门成为检察院的关键部门,检察院的公诉职能变得越发的突出,检察院对民事诉讼领域的参与也会不断深入。这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检察院可以对民事诉讼的全过程,甚至是最后的执行程序,都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当前的规定存在条文少,但涉及面广的问题,因此,充实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抗诉 检察建议
  一、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
  (一)民事公益诉讼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指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就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检察院参与公益诉讼的规定被设置在了该条第二款,即检察院针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具有支持起诉和自主起诉的职能,其中的自主起诉需要有“没有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这样的前提条件。
  (二)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三款指出,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其中,“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应当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该条款可谓是极大的扩充了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
  (三)执行程序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也就是说,检察院除了可以监督民事诉讼审判结果、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全过程,还可以监督审判之后的民事执行活动。这使得检察院的民事监督更具全面性。这也与老大难的“执行难”问题相切合。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检察院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参与程度较小
  检察院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是为了弥补公益诉讼当事人双方实力不均衡的现状,毕竟民事公益诉讼针对的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跟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又不起到直接关联的利益,很难形成真正的对抗。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的范围只包括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两个方面,与数量庞大的公共利益相比,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算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15年发布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中,也只规定了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这两个试点范围。可见,当下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存在过窄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对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全面保护。
  (二)相关规定较为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检察建议与抗诉是两种不同的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方式,所以理应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或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但无论是现行《民事诉讼法》还是相关司法解释,都没有区分二者的适用范围或者适用场合。这使得司法实践中对二者的使用较为混乱,不利于司法实践的展开。其次,《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也就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做出了期限上的规定。但是,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和检察院依职权提起抗诉的期限就并没有具体规定,是同样的六个月,还是有错必纠的无限期现呢?这并不清楚。
  (三)一般检察建议缺乏刚性
  前文提到,检察建议可以分为再审检察建议和一般检察建议。检察建议是一种较为柔和的民事检察监督手段,检察建议的提出并不必然引发相应的法律后果,但两种不同的检察建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其中再审检察建议虽然不必然引发再审,但是必然产生检察院与法院的交互。2014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四百一十三条指出,“……经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民诉法解释》第四百一十五条指出,“人民检察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对有明显错误的再审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三、关于完善我国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检察院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参与
  当前我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主要有环境保护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检察院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有一定的前置条件,即“没有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在检察院还掌握反贪局和反渎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检察院权力过大,涉及领域过广,可以予以一定的限制。但随着监察委的成立,反贪局、反渎局被监察委吸收,检察院的公诉职能变得尤为突出,建立一个专攻公诉的专业团队,成为了检察院机构改革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让检察院成为真正的公益诉讼主体,可以直接参与纯公共利益的案件的公诉,有利于真正发挥民行检察部门的作用。加之,当前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像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保护协会这样的社会团体的发展很是不足,无论是人才配置还是活动资金,都存在捉襟见肘的问题。
  (二)细化相关规定
  细化相关规定是指通过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意见的方式,将抽象的规定具体化,已实现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毕竟,当下呈现的现状是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少,而规定的内容却涉及范围广。因此,加强立法工作,细化相关规定,是当下十分紧迫的任務。比如:设置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及检察院依职权提起抗诉的期限、区分抗诉和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细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等。
  【参考文献】
  [1]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
  [2] 王学成.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
  [3] 李强.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吴莎,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衡阳衡南,学历:硕士,单位:湘潭大学 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服务型政府”等相关理念的提出,传统的公共管理方式向着现代政府管理转型。同时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方式必将开始大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政府转型和居家养老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这是本文试图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角色定位的意义、相关理论支撑和已有研究,结合国内已有的现行模式的经验
期刊
【摘 要】 现有的《反垄断法》已经难以适应汽车行业当前的发展态势,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所以,为了防止垄断协议的出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为基础,相继颁布实施了2019年9月1日施行了《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等法规,内容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但是由于该规定施行日期较短,具体成效以及对于实
期刊
【摘 要】 新加坡法院附设调解是指诉讼开始后在法院进行的调解。新加坡立法确立的ADR推定制度和诉讼费罚则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法院附设调解的发展。此外,法院附设调解的调解程序与审判程序衔接紧密、调解人权威性高、调解费用低等因素也影响着当事人对适用调解的选择。  【关键词】 法院附设调解 调解程序 调解人  一、新加坡法院附设调解制度概述  新加坡法院附设调解(Court-based mediation)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也日益普及。许多人在小额购物或消费时,逐渐习惯于扫码支付。在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获取财物的案件中,由于行为获取商家财物的手段,在本质上属于秘密窃取,并且无论是在社会观念上还是在所有人权意识上,至少在顾客扫码支付的那一瞬间,钱款属于商家所有和占有,行为人通过秘密手段将商家的财物转移为自己非法占有,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特征。本文将阐述盗窃罪与诈骗罪两个罪名在本
期刊
【摘 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现实中外聘教师的管理呈现出重聘用、轻培养,重任职资格、轻教学能力,重专业课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物质报酬、轻人文关怀,重短期效应、轻长期规划等诸多问题。为适应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完善外聘教师聘用制度和聘用流程,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招聘力度,增进与外聘教师的情感交流,完善外聘教师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改进。  【关键词】 独
期刊
【摘 要】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在民法中是可撤销合同,但基于欺诈而缔结的婚姻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制。纵观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婚姻欺诈问题,欺诈婚姻类型多样、案件频发,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参考比较法上的立法例,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应将欺诈婚姻作为可撤销婚姻的一种予以规制。  【关键词】 欺诈 婚姻 规制  一、欺诈婚姻实证研究及概念界定  (一)司法实践中的欺诈婚姻  以婚姻欺诈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中共检索到68
期刊
【摘 要】 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又是企业绩效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以我国产业链垂直程度最完整的乳制品企业辉山乳业为案例公司,通过以该企业为负面教材分析了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并且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应该怎样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更好的规避企业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
期刊
【摘 要】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赋予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诉权。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实际施工人的请求权基础为何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分析,拟论证实际施工人的请求权基础为不当得利返還请求权。  【关键词】 实际施工人 请求权基础 不当得利  因为建筑行业与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对建
期刊
无权处分是民事权利变动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形,涉及债权效力、物权效力、善意取得以及不当得利等诸多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困扰实务界和学术界多年。我国《合同法》第51条和《物权法》第15条在学理解释中便发产生激烈争论。且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又做出了与合同法相悖的解释规定,这进一步使我国立法在无权处分效力的态度上出现不清晰之现状。司法解释的规定与合同
期刊
【摘 要】 2000年《立法法》(现行2015年修正)颁布,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但实践中审查要求近20年未行使过一次,作为保障法律体系统一、稳定的制度路径,审查要求權理应受到关注。本文从现行的制度出发,对审查要求进行检视,在实践和制度层面对审查要求的不足作出探讨并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