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村落 留住文化根 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有八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村的面貌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原则,强调“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那么,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本刊采访了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牛宁。
  为保护工作吹响“集结号”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在农村,它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根源。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得不到切实保护,已经消亡和濒临灭绝。在举国开展的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如何,是攸关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了解,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已把乡村建筑的保护提到重要的位置,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山西、广东、重庆等省市,分别推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叫得响的优秀村镇。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古村落西递和宏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浙江的诸葛村、长乐村,山西的襄汾县丁村,晋城的郭峪村(即皇城相府)、乔家大院等。
  這些优秀村镇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存留的乡土建筑,一方面也为在“保护”还未觉醒的地方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中心地域,中原地区是最早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的地区,几千年的发展为广大农村保留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牛宁说,就目前来看,河南省已知的3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在农村。
  然而,河南省在保护古村镇和古民居方面的工作起步却较晚。2000年之前,文物保护部门仅对单体的古民居注意了个体保护,公布了为数不多的省保单位。从2000年进行第三批省保单位调查时,才将有代表性的、保存较好的两处古代村落博爱县寨卜昌村和卫辉市小店河村整体公布为省保单位。2006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才公布淅川县荆紫关镇和禹州市神后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郏县临沣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這与河南省作为一个文物大省的历史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为了在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上加大力度,“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河南省在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的基础上,计划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9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6个的目标,并完成全省历史文化古镇(村)资源普查和历史文化名镇(村)设施建设保护规划,建立历史文化名镇(村)信息网络系统。
  2011年3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管理的通知》(豫建[2011]39号)中曾提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是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所以要高度重视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努力做到城乡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该通知的下发才真正为保护农村历史文化村镇的战役吹响了“集结号”。
  “近十多年来,各地以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品位为理由,在城市改造中大规模拆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的历史街区、古城墙等历史建筑,从而造成许多历史名城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使历史文化名城也只剩下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牛宁说,同样,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不少地方也出现了這种势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在于广大乡村中的古村镇、古民居也正在迅速地被拆除。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传承是条荆棘之路
  古村落及古民居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既为古村落及古民居的保护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当前,古村落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不说是条荆棘之路。”牛宁说,其具体表现为多方面:
  古村落、古民居的标准和保护法规缺失
  “确定一幢房屋为古民居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一个村落如何确定为古代村落来讲,就相对困难一些。经过几百年的变迁,要想找到一些古村落初建时的原貌,已实属不易。”牛宁说,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的自发改造,在老村庄中修建起的座座现代楼房,与古村落的整体效果十分不协调。就连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和名镇,也未能保留多少原来的古建筑。因为没有标准,更没有保护法规,在界定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据了解,有的地方仅仅为了政绩,为了争得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名称,就将真正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拆掉,而去建设仿古的现代建筑。河南省二十八座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在這方面也无一幸免。因此,新农村建设中首先需要确定古村落与古民居的标准和制订保护法规。
  环境背景及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尚未得到重视
  如果说对于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本体尚能认识、知道保护的话,大多数地方对于该文物建筑的环境背景及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认识就相当模糊了。“一处古民居、一座古村落的建设,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自身庇护的要求,还体现了人们对周围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牛宁说,比如选址、装饰图案、建筑材料的运用,人们的风水观念、审美情趣、古村落(镇)的格局等等,无不体现着当时的村镇功能与规划思想。
  其实,古村落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建筑本身的工艺、历史、空间关系、结构作法上,更重要的是体现着村落与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但是,许多這样有价值的、充满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都在改造中消失殆尽。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古村落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风土人情、习俗、饮食、习惯、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都是需要认真加以保护的。
  改善现有生存条件与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的矛盾突出
  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不同于各级文物单位的保护。“就大多数文保单位而言,产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就民居和村落里的建筑而言,绝大多数归个人所有。”牛宁解释说,特别是大的古 民居,因为是祖辈传下来的,弟兄分家各得其所,一座房屋往往分成二、三家甚至更多,且目前还都正在使用着,国家如不对其收购,就无法对该民居建筑行使管辖权。如果按照文物保护要求不改变原貌地保护,就需要层层申报且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进行维修,房屋的主人既耗不起时间又拿不出经费,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屋坍塌毁掉。
  记得安徽皖南曾经出现过一位民居主人要将该房的材料出卖给外国人,以换取经费改善居住条件的情况,而文物部门不同意,要求按照文物维修,但主人又拿不出钱,最后只好看着建筑自然倒塌毁坏,這样的局面令人尴尬。最终农民的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历史文化遗产也无法有效地进行保护。
  政府对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责任不清
  目前,对于此类文物建筑如何保护,政府应负什么责任尚不明确,主要还是靠民间力量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提出,凡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乡土建筑均可由村民自愿拆除改造。”牛宁说,這样,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建筑就面临着被大量拆除的危险。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在不违规的情况下被毁掉了。在一些地方,人们很快就会认识到拆除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与遗憾。
  例如,安阳市旧城改造中苍巷街的拆除与复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为了打通和扩宽天宁路,强行将该地区几十座保存几百年的建筑推掉,而不久因为要评优秀旅游城市,为了找到古城风貌,又按照原来的面貌恢复了十一座四合院,新建的房屋虽然是依照原来的样子恢复的,但终究是失去了几百年岁月的磨历,仅仅是一个外观相似的仿制品而已。城市尚且如此,广大农村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由于没有明确的政府责任,对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便成了当政者为自己的政绩和形象任意拆建的面子工程。
  “针对這些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增强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存和文化传统。”牛宁说,只有這样才能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
  “对症下药”保护路上的思考
  如何做到既改变广大农民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又有效地保护我国八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地利用這些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使它们成为农村中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新亮点,成为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成为开展以乡村休闲为主的旅游活动的新景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它们的作用。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牛宁建议:
  加快古村落、古民居推荐标准和保护措施的制订
  有关单位应协调文化、文物、城建、农业等部门,研究制定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村(镇)、古民居及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标准,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古民居、古村落等古代聚落的调查,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的聚落要摸清家底,依据标准制定好保护措施。对在偏远地区还保存着的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应予以高度重视。如在大别山区保存的古老水磨,粮食加工工具(象风车、篱子、对臼、石磨)等,它们承载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认真加以保护。在调查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和古村落,以各级政府的名义予以公布,并制定相关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切实保护好這些优秀的乡村建筑。
  搞好村镇规划,加强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拆旧房,盖新房。对于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的改造,一定要请专业部门先做好规划,不仅要对单体的古民居和公共建筑(如神庙、祠堂、学校、水井、广场、池塘、寨门)等古建筑作出保护维修,同时要对整个村落的人文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对周边的环境也要认真规划。而在古村落的规划中,基本的要求应该是缓解村镇中心区的人口压力,使一部分居民外迁,這样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在国际文物保护方面,這样的例子很多,如美国对威廉斯堡的保护,意大利对威尼斯的保护等。又如我省淅川县荆紫关镇的保护,也是按照跳出老街建新镇的思路,将镇政府及各种现代商业文化设施建到了新地区,较完整地保护了临丹江的明清五里长街,因此,该镇被公布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有价值的古村落整体保护,有条件的可考虑建立生态博物馆
  目前,河南省尚存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如博爱县寨卜昌、卫辉市小店河、郏县临沣寨、罗山何家冲、新县底楼村等。這些保护较好的古村落,大多数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主导,在宗法制度的严密控制下,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出发,用现实的或想像的思维控制和指导着村子的建设。這些村子由家族直接管理,从择居选址、格局规划、街巷布置、供水排水、建设各种公用建筑和宗教建筑(如学校、神庙、宗祠等),到水面、绿地的布置,防御设施(寨墙与寨门)的设置,以及单体建筑的规模形态,整个村子的空间结构等等,无一不是家族意志的体现。特别是对风水观念产生的山水崇拜,使整个村子的建设既有利于子孙繁衍又有利于科举功名,及至整个家族宗室的繁荣发达。
  一个完整的村落,就是一个家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史。对于古村落的整体保护,不仅完整地保护了作为以民居建筑为主体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保护了它们所具有的整体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借鉴价值、使用价值等等丰富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不能以建设新农村为理由,要求古村落的保护按照某些长官的意志将有价值的建筑拆除推倒,而整齐划一地建设所谓的新农村。虽然那样看上去很新颖、很靓丽,能看到政绩,但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却是灾难,在這方面,我们的近邻——山西阳城的皇城相府所在的郭峪村给我们作了较好的榜样。它们的整个村子完整地保存了明清的原生态面貌,少量的维修和复建也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了认真深入的研究,找到了可靠的依据而进行的。使得郭峪村依据自己古老的魅力,大力发展旅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举成为全国十佳新村之一。因此,对古村落的整体保护一定要深入研究,且不可匆忙进行改造,以免铸成千古遗恨。
  同时,对少数历史面貌保护特别完好的古村落,可考虑建立生态博物馆。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向产生這些文化的原生地并且由创造這些文化的主人自己来保护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自1995年起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先后建立了13座生态博物馆,它强调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总体性,展现其代表的某个区域传承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是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建设,中原地区作为 我国长期充分发展的农业社会的核心地区,广大农村积累了丰富的、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底蕴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又相对滞后,也正因为這样,才为我们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自然与人文遗产相对集中的古村落构建生态博物馆,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可以充分发挥這些地方的资源优势与后发优势,为当地的发展找到一条独具特色的出路。
  对分散的古民居应当集中保护
  在新农村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古民居都聚集在古村落中,大量有价值的古民居是以单体形式散存于广大乡村中的。由于整个村落都已建成现代新民居,孤零零地保存几座古老民居,也确实有些妨碍新村的整体形象。对這类古民居,可以地域为单位,将分散在各个村落中的古民居拆除后,集中在一起,重新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景点并加以开发利用。這方面外省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三峡库区古民居的集中搬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湖北省秭归县在淹没区内共有江渎庙等26处百年以上老屋需要迁建保护,县里请文物规划部门在对着三峡大坝的凤凰山上选取一片高低错落的地段,将這些古民居从全县各地即将淹没的村子中拆除后,分别复建在凤凰山上。现在,這些不同组合的民居形成的村落已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三峡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不仅保护了古老的民居,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也得到了良好的效益。另外,在浙江东阳市横店镇的“明清民居博览城”,城内展示了120幢货真价实的古民居。這些民居以东阳当地的为主,也有来自安徽、江西、福建及浙江其它地区的建筑,其年代从500多年前的明代到50多年前的民国。横店集团将這些年久失修而被废弃或遭到拆毁的民居用较便宜的价格收购以后,整体搬迁到博览城,恢复了它们的原貌。自建成以来,已有上百个影视摄制组来此造景拍摄,仅每月来此参观的就有万余人。2004年,“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被浙江省文物局命名为“浙江省散落民居易地保护实验基地”,2006年又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命名为“中国古民居保护基地”。目前,湖北陕西等省也开展了散落古民居的易地保护工作,這对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散落的古民居易地保护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合理利用、发展以乡村休闲为主导的旅游活动
  对于以古村落和古民居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除了发挥其历史功能和教育功能外,主要的应在开展乡村旅游中发挥其主导作用。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在紧张高速的运转中,越来越感到疲劳,因此,瞄准古村名镇,欣赏不同的自然景观,品味古老的文化底蕴,接触多样的民风民俗,成为人们逃离城市寻求休闲放松的一种选择。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广大乡村特别是保存有丰厚历史文化的古村落往往成为开展乡村旅游的首选。通过旅游的开展,不仅唤起乡村所在地广大居民的自信,激发了自豪感,也增加了自身文化对外展示的机会,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村的面貌和发展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在這方面不仅外省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山西阳城的皇城相府、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我省也有辉县的郭亮村、林县的石板岩等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较早地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因此,合理的、有限度的开展乡村旅游是对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建筑最好的保护。
  农村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承载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存在于一座座村庄、乡镇和田野中。在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加区别的拆除老旧建筑,一味克隆城市建设中已被证明失败的作法。“新农村建设决不同于新村建设,不能搞‘千村一面’,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原有积累的创新和超越,决不是完全建立在废墟之上的新建设。”牛宁说,古村落、古民居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材料,而不是包袱和累赘。建设新农村,特别在新村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古村古镇的历史风貌和农村的文化风情,做到“村村有特色、镇镇有品味”,决不盲目求新求洋,从而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桥梁建筑的发展也在渐渐完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产生新的需求,而且需求量在逐渐增大,我们的技术如果想要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那么我们就要以优质的质量和效率去圆满完成社会所交给的任务,我们要明确桥梁建设的关键是桥梁的施工,我们如果想要圆满完成桥梁建设的项目,就必须要做到快速、安全、优质、低耗这四个关键点,本文通过探究对桥梁质量进行把关和控制的必要性,同时分析当今桥梁工程技术
期刊
摘 要: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虽然施工规模不大,但其项目内容、重要性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因此必须施工中必须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引 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作为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国家近些年来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加大对中
期刊
摘 要:固结灌浆是为了改善节理裂隙发育或有破碎带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而进行的灌浆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超前钻孔预埋灌浆管、灌浆与混凝土浇筑同步进行的施工方法在察汗乌苏水电站调压井竖井固结灌浆施工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察汗乌苏水电站;调压井竖井;固结灌浆;超前钻孔;预埋灌浆管;灌浆与混凝土浇筑同步进行  1 工程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中城市的市容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是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这一个相容的难题,就是新建筑新景观层出不穷的同时,在城市中心或旧城区存在着大量的老式建筑,此类建筑多为多层砖混结构,与周围新建筑环境大相径庭,严重影响视觉效果。且这些住宅建成年代较早,均为平屋面,屋面漏水、冬冷夏热普更成为影响顶层居民居住质量最为严重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解决屋面漏水问题又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成为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程建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建筑工程不断增多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之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控制好工程造价,在保质保量和不超过工期的前提下,降低造价。除此之外,业主方、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将着眼于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并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
期刊
摘 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实体的构建以及投入使用都要依赖于建筑施工,产品质量优劣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建筑施工。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抓住重点以及质量因素的管理。文章试分析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通过施工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重点;因素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现代化建
期刊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解决农村问题的切入点非常清楚,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条政策犹如一把“手术刀”简便易行、事半功倍的就把当时的农村问题解决了。但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农村建设”就是一项综合、系统、惠民的工程,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让我们看到,它不仅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且还需要破解各种社会矛盾,理顺错综复杂的社会關系。  “在保持乡土味的前提下,以农村需求
期刊
“正弘山”住宅小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宏伟街以南、十里铺街以东、通泰路以西。占的面积5.699ha,居住建筑用地1.625ha,公共建筑用地0.826ha,道路广场用地0.683ha,绿化用地2.565ha,建筑面积总计27.2533万m2,住宅面积18.4379万m2,公建面积2.149万m2,建筑高度(最高)99.80m,建筑高度(单体)83.10m,容积率3.67,绿化率45%。  舰划结构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这是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過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开场白。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
期刊
景观在过去20年中,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大量崛起,呈现丰富的面貌。人居景观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品位的提升,越来越注重社区的人文居住环境的赏心悦目和舒适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营造一个“现代、智能、健康、文化”的自然地人居景观环境。要求我们要融入自然,顺应自然,发展体现自然地人文景观环境的理念。  白色的“花瓣”,木制的“花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