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回归本质,孩子回归本真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就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培养孩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要注重学习语言表达
  1.教师少讲解,少提问,让孩子多读书,多思考
  语言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学语言的表达。在《泉城》的教学中,我先将文中描写泉声和形状的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声音洪大、声音低细、秋雨潇潇”分成两组,让孩子先读词语,并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写的是什么,再将词语带入课文中去读课文,这样就带着孩子一步步走进了课文。
  在课文的教学中,读贯穿于整个课文的教学过程。课文第1自然段是总写,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在朗读中去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将文字背后看不到的美和听不到的美,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在教学课文中的四处泉时,我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泉朗读,并默读其他的几处泉,将多种形式的读结合起来,让孩子在读中去感受泉城的美丽,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不是用教师的感悟去左右孩子的思考。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的:“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要做的事。我们千万不要过度保护,千万不要替代学生思考,替代学生实践,替代学生体验。”
  2.简化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目标意识和主体意识
  美国教育学家B·S·布鲁姆说:“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制订和确立教学目标,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确立方向,让我们的课堂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航线上,而不产生偏离。
  在《泉城》的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将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孩子去学习上。让孩子先自己猜测课文写的这几处泉名字的由来,然后再让孩子读课文,看看和自己的猜想是不是一样,课文又是怎样来写这几处泉的。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孩子的主体意识,也在无形当中告诉了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是要去学习课文是怎样来写这几处泉的。这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目标去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重培养语言表达
  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中的表达好不好,好在哪里?”其实这样的问题就有点太宽泛,忽视了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在《泉城》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欣赏珍珠泉这一段时,首先让孩子大声读这段文字,再让孩子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这时孩子都能够联系文字说出“清澈”,还能联想到像珍珠。这样孩子便对珍珠泉有了第一印象,而这段文字的精彩之处是在“涌”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去“听”去“看”,这珍珠泉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样让孩子在读中去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孩子只有自己感受到了文字表达的妙处,才能真正将文字的运用牢固掌握。
  为加强孩子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一个练笔环节。
  济南的七十二泉,像这样的泉还有很多,比如:柳絮泉、白龙泉、金线泉等等。看到这些名字,你会有怎样的想法?
  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____泉。
  济南最妙的要数____泉啦!
  请你根据这样的开头,拿起你的笔仿照课文描写济南的泉的形式来写写济南这些具有特色的泉吧。
  通过这种形式的练笔,让学生去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的规律,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要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不是要我们的孩子仅仅去学习书本上的几篇课文,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将有限的课堂学习运用到无限的课外阅读中去。
  《泉城》这篇课文在行文构段上,有其独特之处,也有着共性的地方。首先就是它在描写四处泉的时候,每处泉都有其特殊之处,但是细细品味又会发现课文在写的时候都是抓住这几处泉的名字和特点来写的。因此在教学珍珠泉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归纳了“看名字一品词句一悟特点”这样的方法,再让孩子根据这个学习方法去自学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个自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孩子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引导,让孩子学会去抓关键字、词或句,体会文字的魅力。
  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是造就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只有让语文回归它的本质,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学,孩子在学习中才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在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用的能力。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是在学生自己阅读不能对课文形成理解或理解不够准确、不够深入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讲解和帮助。从授课的角度来谈,主要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对文本解读的几点浅见。  一、深度,提升解读文本的价值  语文课堂要强调思维含量和思想深度,不能屈从于语文知识,而无视那些文本作者的思想,唯有深度才能让教学具有永恒的力量。  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师上张志和的《渔
期刊
一节好的语文课,在我看来应该是“动人春色不须多”的。学生能从你这节课中学会文本阅读的一些技巧,或是学会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或是懂得了尊重作者,客观评价的态度,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收获,这样的课堂便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而现在的许多语文老师上公开课,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刻意的表演。譬如讲一篇写景的散文吧,他会把它上成一节美图展示课、一节地理课,有时或许还要请学生写个导游词,这时,这节课似乎又成了意在培养
期刊
近期,观摩学习了中小学、幼儿园许多优秀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还是作文课,都有一条路径抵达有效教学。  一、简约——通往有效教学最智慧的路径  中小学的课堂基本以40分钟为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怎样让学生学有所得,甚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精简教材是关键。  翻开戴安娜、卡伦合著的《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快乐教育的新方法令我们目不暇接;阅读雷夫的《第五十六号教
期刊
教师应该从学习主体——学生人手,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授学习方法,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想学,爱学,乐学。  一、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  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应是自己的事,但在小学生的眼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这是家长、老师的事
期刊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写景诗(抒情诗)、纪事诗(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咏物诗(言志诗)、边塞诗(征讨诗)等。这些诗作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形式美、语言美的特点。教学时要多元解读古诗作品,深度建构古诗的理想教学境界,使师生在诗情画意中朗读触景,驻足悟情,欣赏习语,流连鉴美,从而引导小学生吸收我国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一、多元解读,读出古
期刊
《蚁国英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个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教学中,我从语言形式人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把文章读成几个词,再通过理解和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习得文本所体现的写作方法。整堂课的教学,我以奠基固本,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为宗旨,重点立足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两组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方法,最终将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下面,就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期刊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迈好写话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牢固的“桩”呢?不妨以课堂为基点,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巧设语境——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话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表达则需要环境。低年级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图像逼真,便于儿童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去认识事物,学习相关事物的字、词、句等语言知识。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
期刊
“用故事写人”的训练,我除了让学生写白己的同桌、家人、崇拜的名人外,还把更多的训练时间放在对社会“小人物”的训练上,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芸芸众生,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一、用心观察,善于捕捉  我给了学生半个月的时间去寻找要描写的“小人物”,并把观察到的点滴随即记录在“人物素描本”上,如果只是一面之缘,那就只能记录一次,但要具体,如擦肩而过的路人、看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激情朗读,感受文中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因为好的朗读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时,宜以声人情,声情并茂,使情感涌向高潮,使学生与作者间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如《孔繁森》一文教学中
期刊
2016年的春天,林州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在林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再度掀起课改实验的热潮。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贵栓老师在课改路上殚精竭虑,深入课堂实践,总结出了“四型三读”单元整体备课结构模式。北京新学校研究院蒋钢主任看了林州的课后讲道:“林州的‘四型三读’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值得借鉴和推广。”这几年,“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课内大量阅读改变了林州教育,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