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如何十年之内三次转型,干到20亿?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不变革,学到的再好的想法也执行不下去,第一刀我就砍下了官僚体制,这把刀是最痛苦的。
  转型不一定能活下去,但不转型就一定是死路一条。
  多数传统企业都不会转型,但这家公司却转得相当成功,一年靠一款爆品能做到20多亿!
  这家公司名叫实创装饰,过去完全是做传统生意,现在却连续两年天猫品类第一!这个成立于20世纪的装修公司,是如何靠一款爆品一年做到20多亿,又是如何转型成功的呢?
  答案是:做爆品+转型三把刀。
  孙威,46岁,大学毕业后在国企工作6年,1997年下海。互联网转型大潮下,他一边充电学习,不断打造爆品,一边挥刀自残,彻底重塑企业基因,为了彻底转型,甚至把副总裁都撵走了,烧了2亿元才跨过转型死亡点,经验教训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步步打造爆品的?
  我曾经有过三次做爆品的经历:有人说老板要跑路
  第一次:同行都说这老板有病,肯定要卷钱跑了
  我1999年创办实创,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小型企业,年产值大概在800万元。
  2005年我推出了一款产品当年就卖了1个亿,改写了整个行业的历史。在此之前装修公司都是只给业主提供设计、施工。所有的主材(瓷砖、地板、卫浴、橱柜木门)需要业主自己去采购。报价单晦涩难懂,业主只能对总价有一个大概判断。
  于是我率先破天荒把所有的主材全打包进来,并且按288元/m2的价格,把瓷砖、地板、卫浴、设计、施工全包括进去。这个产品推出来以后,很多的用户打电话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个装修含主材吗?很多业主很质疑,价格低到都认为不包含主材,可是我们确实是包含的。同行也都说这个老板有病,肯定是要卷钱跑了。
  我是专业预算员出身,当初在做这样一款产品的时候,自己都把自己嗨翻天了,这一款产品推出来以后市场瞬间被打爆,但却犯了一个错误:忘了计算人工费,推出来以后毛利只有7%,可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费用差不多是18%,是亏钱的。
  可是这个亏钱的买卖确实成就了今天实创二十几亿的规模。
  我们三个月以后就做了迭代,第三个月我们的毛利就到13%,客户没有任何变化,又过了三个月调到20%,我们终于有了2个点的利润。靠这款产品,实创2010年在北京当时开了两个分公司,能赚4个亿,已经做到北京第一了。
  第二次:遇到资本市场搅局,被逼做防御性竞品
  第二个爆款是688元/m2的定价装修,是互联网转型应对环境变化的防御产品,是我们面对挑战应战的产品。那时候雷军投了我们的竞争对手爱空间,瞬间媒体争相报道,找他们装修的人一下子排到2个月后。
  我们花三个月研究出了第二款爆品,“688元/m2任性装”,这款产品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之前爱空间排队,我们推出了以后我们也排队,在局部竞争中打击了竞争对手,但由于内部机构和体制,执行得并不好,像美人鱼,人形有了,但腿还没有。
  可是从爱空间火了以后,包括实创这款爆品一天4.16亿,并且拿下天猫年度销冠,瞬间引爆了整个行业,整个行业一个红海。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的门槛被降低了,原来我们供应链门槛很高,在资本推动下门槛降低了。从最低的298元到2000多元,每个价位的吉祥数字都被占满了。
  第三次: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打通“硬装+软装+家具定制”全链条
  在2016年,以平方米报价总报模式,整装模式已经是现在90%以上的装修企业都在用了。
  在2011年前装修公司只做设计施工,我们破天荒地把建材打包进来了,这次我们把全屋定制家具装进来了。硬装设计+家具设计+软装设计,打通家装服务全链条,而且门槛很高,我们有庞大的设计师团队和十万平方米工业园区,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经过这样的整合后难度增大,但成本、工期、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个门槛更高。
  互联网转型的三把刀
  1.砍掉官僚体制
  组织不变革,学到的再好的想法也执行不下去,第一刀我就砍下了官僚体制,这把刀是最痛苦的。
  2011年随着业绩高速增长,公司就开始逐渐正规化,全额纳税、全员保险、引入经理人,上ERP,信息化,2011年职业经理人来了之后,我就去读博士了,完全放权,然后经过非常非常专业的高手,几百万元年薪人才的改造之后的实创,从原来的三级制度,变成了九级(董事长、总裁、副总裁、大区总经理、总经理、总监、经理、主管、员工)。
  我们还推行了原汁原味惠普的预算管理,这又是一个大坑。原来我就是个创业老板,公司花每一笔钱都要我拍板,我觉得不合理的我肯定不付。可是预算管理一来,我们的费用翻了一倍,以前我们的费用大概一年是几千万元,可第二年就上一个亿了,白扔了很多钱,组织效率却一直在下降。
  经过改造以后,我们特像一个500强的大企业,咱俩隔着一米都不到,我们之间的联系非要发邮件,说句话不就完了嘛。其实有的沟通,我们只要30秒就能解决,你们俩就为这30秒的事发了30分钟电子邮件,再一看,快下班了,高高兴兴走了。
  我现在非常抵制邮件文化,因为发邮件是为了留痕迹,留痕迹其实在管理学上讲是为了复盘,再后来就变成了大家相互推诿工作的工具。
  在这样一个组织里,我们的效率降低了。2010年我们推出过18天超级速装,但是后来的工期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的诋毁,部门墙也开始有了。这一刀是砍得最痛苦,一刀下去总裁没了,大区总经理没了,下去了两级。在过去的这一年当中,我又一刀下去,副总裁也没有了,彻底改变了交易结构。
  2.彻底改变交易结构
  4000多人的企业,我们在自己身上动刀是有风险的,但是互联网转型,如果没有挥刀自残的勇气这事还就成不了,几千人的组织做变革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里面各种交错的、复杂的、相关的利益,很多既得利益环节很难动作,要动就可能出现极大的动荡。
  所以在2015年的10月份,我们除了老组织的优化,我们还推出了一个纯互联网新公司,从一诞生就没有官僚体制了,30个员工全部是来自互联网的,交易结构是重新设计的,像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设计的,很轻,现在这家公司运行的速度非常快,比市场快。
  3.社交方式做粉丝圈
  若干年前,我们凭着在央视买一个标王广告,可以成就一个企业,说明渠道很重要,广告的通路和平台很重要。今年一句“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就能刷屏,说明内容非常重要,social运营让我们获客的能力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我们还学会了玩跑分和画用户感知价值曲线。
  如果一个产品有足够的粉丝,借助互联网平台,口碑传播就会非常快。这与自己的营销人员传播还不一样,因为粉丝不是利益相关者,传播更具公信力。
  送给创始人三点建议:不改变就是死
  1.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把转型这件事情给彻底想清楚了再干,边走边看边转型这事就根本成不了,如果你的企业流程大规模大,千万轻易不能动,要变必须彻底变革。
  2.一定要是全体观念上的转变,一定要上下同率,我们变了不见得能活,但是不变就是死路一条。
  3.在转型过程中,肯定会有既得利益者会受到冲击或影响,为了不对现有组织业务产生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起炉灶,新建一个,既能让既得利益者看到希望,也能让老员工及时考虑转岗位,同时新企业还能进行快速更新和迭代。
  点评:爆品是转型第一武器
  传统企业要拥抱互联网,必须从基因开始变化,从创始人的基因开始变化。
  孙威学习能力和落地能力极强。他每星期最少要读一本书,每月还要固定抽出一周时间全天学习,创业后读了一个MBA,两个EMBA,一个传播学博士,还有一个博士学位在读。2013年上完爆品战略总裁营后,他组织高管在香山开了3天的闭门会,把整个课程内部又研讨了一遍。
  互联网转型,组织要变,文化要变,思维要变,都很难,但是最能够引发这种链式改变的就是产品创新,用爆品来推平一切。
  我建议所有的创始人都要有勇气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这就像一枚鸡蛋一样,由外力打破是打破,自己向内打破或许是重生。
其他文献
为什么推广要用新客含复购的销售额作为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证获取用户的基本质量,运营才能后续盘活。  O2O概念是从2014年开始火起来的,无论是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带上“O2O”这个词就大有故事可讲,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公司日子变得难过,倒闭、裁员、被收购等成了跟随O2O企业的字眼。我也经历了一家生鲜O2O公司从2014年起步到2015年辉煌再到2016年衰退的整个过程,回顾这两年,
期刊
郭俊峰,微商团科技董事长,微商团创始人,畅销书《微商创业进行时》《行者》作者,直接影响近200万微商从业者,微商行业意见领袖。  发现绕不开的刚需,创造大众眼中的蓝海。  在当下万众创业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很少是发明,而更多是发现,是“洞察”+“解决问题”,创业者们常思考的是我的模式、产品解决的什么样的痛点,解决了什么样的刚性需求,而模式是否能走得长久,市场容量是否庞大,就看找的“痛点
期刊
微商的发展源于三个驱动力,一是基于社交的情感驱动力,二是基于需求的产品驱动力,三是基于涉众利益的价值驱动力。很多人通过这三种驱动力,研发产品、招募代理迅速获得了一笔财富,遗憾的是由于忽略了对IP的打造很快就没落。  在自明星、自媒体、自代言的时代,每一个人、每一种产品都有成为IP的可能性,同样也是吸引粉丝的可能性。只有经营好产品IP,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构建持续的销售体系。  选择有温度的
期刊
“以客户为中心”有哪些误区?  “以客户为中心”,出现在很多企业的标语墙上,出现在很多老板和员工的口号里,出现在很多宣传册和文案上,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销售更多地理解为一种态度。但它真实的含义是一种思维模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从客户利益出发实现双赢的行为模式。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行为,“以客户为中心”有最典型的两个误区:  预设答案  这种情况常见于有经验的老销售,可能
期刊
这几天,大叔被一个信息刷屏了,“今日头条砸10亿元扶持火山小视频,用于补贴UGC用户”,与此同时,又传出“快手一哥”MC天佑以2000万元天价被火山小视频“挖角”。今日头条的火山小视频与快手的正面交锋一触即发。目前看来,快手并没有计划参与到补贴大战中。那么刚刚拿了腾讯3.5亿美金投资的快手打算把钱花在哪儿呢?  “我们的成长蛮简单的,快手没有做任何的市场活动,包括付费或者是不付费的市场推广。在六年
期刊
为什么说今天还只是产业互联网“早春”?  媒体也好,投资人也罢,多半把目光投向“消费升级”,对应的交易模式为B2C。我要表达的观点是:“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即B2B模式下的传统产业升级,再精确解释“交易型B2B”。  阿里前CEO卫哲在一场分享中提到“B2B的春天已到”,而且已有两三年了,我基本同意卫哲先生的判断,但与他的观点略有不同。  传统产业五花八门,具备很强的品类属性、区域属性(农业
期刊
实际上,经销商老板将投入公司的资金拿出来理财,有可能回报也会大于经营利润。  北京海福鑫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福鑫公司)董事长徐某因涉嫌骗贷1.4亿余元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在快消行业飘摇动荡的彷徨之际,无疑又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痛心的纠结。  海福鑫深深陷入资金困境,早已是海福鑫不可逃脱的命运,而这命运的由来,正是人们一直以来从未重视过的商贸公司的融资黑洞。  商贸公司的融资背景  由于行业低毛
期刊
这一轮消费升级,因为增量不大,根本不是一场狂欢,需要你更努力,才能走下去。并不可能像之前的每一次泡沫一样,浑水摸鱼。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消费升级”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出现在各种场合。但最近我越发觉得“消费升级”可能并未随滚滚红尘而来,或者就算来了,大多数的红利都是被海外品牌吃掉了。只是上一次被海外通吃的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初将落后产能引入中国。这一次是将几条高端线同步投放到中国市场。  不信
期刊
一个从乡村搬迁到城市、从线下搬迁到线上的时代来了。  OPPO排名第一说明了什么?  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  为什么?  IDC刚刚公布2016年第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OPPO排名第一,vivo紧跟其后,并且二者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它们取得如此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它们的渠道下沉到县城,乃至乡镇。  前段时间,一家为蓝领提供手机分期服务的公司,在江苏昆山的乡镇做蓝领分期消费调研,发
期刊
端午期间,支付宝做了一个“全球送粽子”的活动,在全球多个城市,一边送粽子,一边宣传其“无现金支付”方式,而发布这条消息的微博账号叫“世界的支付宝”,野心不小啊,这是真的要“占领全球”了?  这或许算不上一个大事件,但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支付宝最近还真是比较火,因为以它和微信为代表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在国外刷屏,给国际友人开了一扇窗,了解了一下目前中
期刊